王民官
草紙糕又名槽子糕、雞蛋糕,是我們小時候非常喜愛吃的一種食品。至于為什么起個名叫草紙糕,好像也沒有專門的定義,或許是用黃麻草紙包上,拴上根草繩,吃起來松軟可口,顧名思義,大家都這么叫吧。
北京話叫槽子糕,《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表述“京人諱‘蛋字,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時入槽也”。北京人是這樣描述的“槽子糕小圓餅形,呈花冠狀,頂部棕紅,底部微黃,入口松軟清香。”或許,太原人吃的草紙糕也是從北京皇家宮廷引進(jìn),變成了人人愛吃的點心。對此,筆者也未作深入的探究。
那個時候,出門走親戚時,提一袋草紙糕,再拿兩瓶汾酒或竹葉青酒,一般都是走親訪友的標(biāo)配。草紙糕的包裝也很有味道,一般都是買一斤或兩斤,包裝時售貨員從一摞黃紙中抽出一張大小方正的黃草紙來,把草紙糕壘成四摞,中間再壓一塊或兩塊,四邊用手向上窩邊兒折起來,頂上對角折進(jìn)去,用手把兩邊紙往上提折起來,然后再拿一張帶印模的紅紙蓋住頂部,順手從一大卷繩軸兒上扯下草繩來,十字打扣子給纏緊,挽個活扣,一拽紙繩就斷了,然后留出挽好的繩頭,麻利地遞給客人。包裝好的草紙糕有時能放很長的時間,也不會散亂。包裝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也是一種技術(shù)活兒。
那個時候,如果不是過年過節(jié)的,一般而言,平時是很少會買草紙糕吃的,大多數(shù)的時候是走親戚用的禮品。一年下來,因春節(jié)后家家都忙著走親訪友,因而,買草紙糕時,一定是會提前買的。不能等到年根底了,再買時,因商店都過節(jié)關(guān)門了,也沒有賣的地方。所以,家家都會提前買好放起來,正好是冬天,溫度低,也不會腐壞變質(zhì)。由于放的時間比較長,到走親訪友用時,草紙糕里的油都浸出來了,有的甚至能把整張紙和紙繩都浸得滿是油。放的時間長了,吃起來就覺得不如剛買時那么松軟,這時有點兒硬,咬還得使勁。但由于長時間有油沁著,雖然放的時間比較長,但吃起來還是非常香甜的。
記憶中的草紙糕,也是有故事的。其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發(fā)生在童年時候的一件事,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讓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
村里有這么相對富裕的一家,有位母親因為害怕過年的時候不好買草紙糕,所以就提前買回家了。買回來后,又怕時間放得長了,草紙糕都蔫巴干了,便找來一個能放個五六斤的大肚子瓦罐子,把每斤槽子糕的包裝都拆開,把草紙糕一個一個地放到瓦罐子里,把包裝紙留好,蓋好蓋子,然后再用紙糊嚴(yán)實。當(dāng)時也沒有和孩子們說,主要是想給孩子們一個驚喜,放到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吃。另一個也考慮在走親戚的時候用,省的到時再買。
這位母親的想法很好,也很實用。于是到了過年除夕夜時,高興地對孩子們說,過年了,我給你們吃個好東西。于是便從衣柜上抱起瓦罐子來,忽然覺得瓦罐子很輕,難道草紙糕是讓老鼠給吃了不成?但封口的紙好好的,一點也沒有撕破的地方!這就奇了怪了,難道是今年買的草紙糕成仙了,怎么會沒有了呢?于是,忙喊來老頭子。老頭子端起瓦罐子來,看著用紙密封的嚴(yán)嚴(yán)實實的蓋子,也覺得非常奇怪,莫非草紙糕都化了?再看看大眼瞪著小眼,等待吃草紙糕的三男一女四個孩子,也是一臉的驚愕。
不管怎么說,還是得把蓋子打開再說吧。于是兩位大人,很小心翼翼撕開紙,打開蓋子看時,諾大的一罐子草紙糕真的一個也沒有了。
這不可能是老鼠干的,因為天天放在家里炕前的衣柜上,老鼠也不會鉆進(jìn)去,還能把紙再封好呀。老兩口想想,只能是眼前這四個孩子其中的一個干的了,于是一個一個地問詢。
老大說,我天天在地里干活,哪有功夫弄這個,再說我也大人一樣了,怎么能做那偷雞摸狗的事呢?
老二說,我雖然說剛念完初中,連高中也沒有上成,但老師教導(dǎo)我們,不能隨便拿家里的東西,就是再餓,我也不至于吃家里的草紙糕吧,真的不知道是誰干的。
老三是女孩子,她更是委屈得很。她說,她天天幫助家里掃地抹桌子的,剛開始擦罐子時,覺得挺沉,后來是越來越輕,至于后來都空了,自己也覺得奇怪??粗饪趪?yán)嚴(yán)實實的,也不知道里面放著什么,也沒有問過,更沒有多在意。再說一個姑娘家,哪能干這種事呢?
最后輪到老四了,他也是滿臉的委屈。他說自己個子長的小,根本就夠不著那個大罐子,也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真不是他干的。
這時,老兩口真的是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還是母親聰明,頓時心生一計,對孩子們說,我當(dāng)時怕老鼠咬壞,就給其中的一個草紙糕里插了一根針,誰要是吃了今天晚上就會肚子難活疼痛。
人家秭妹三人心地坦蕩,自然不慌不忙,沒有反應(yīng)。唯獨老四做賊心虛,脫口便說,那里面沒有吃出針來呀?
結(jié)果可想而知,兄妹三人雖然除夕夜沒有吃上草紙糕,但落個心靜安寧,都上床睡覺去了。老四不僅挨了揍,父母大人為讓他長記性,改正錯誤,還不讓他睡覺,跪了一晚上的搓衣板,害得他好幾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原來,老四在他母親放草紙糕的時候,正好被他從門縫里看見了,但他沒有進(jìn)屋,而是又跑出去玩了?;丶視r,看到母親剛剛封好的罐子上的漿糊還沒有干,就搬來家里的小木板橙,踩上去,坐在衣柜桌上,沿蓋子的方向用小刀款款地把紙面揭開,從里面掏出一個草紙糕,再按原來模樣封好,然后將罐子放回原處。就這樣,每當(dāng)母親在廚房里做飯或是出去干活的時候,他就搬來小木橙爬上衣柜,開始偷吃草紙糕,直到把一罐子都吃完,家里大人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他很慶幸,從偷拿第一塊草紙糕起,然后再把罐子上的封口照原樣封好,做得神不知鬼子不覺的,他一直為自己神探般的聰明做法感到驕傲?,F(xiàn)在,當(dāng)他看到自己一人把滿罐子的草紙糕都吃了,瞅著父母一臉的憤怒和無奈、而哥哥姐姐們在除夕時連一塊草紙糕都沒能吃上時,自己也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和愧疚。
因為吃草紙糕的事,他雖然挨了打、跪了搓衣板,但通過此事也受到了教育,他決心痛改前非,表示以后再也不會偷吃家里的東西了。從此后,他養(yǎng)成了良好節(jié)儉的習(xí)慣,從上學(xué)、念書、工作、立業(yè)成家,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說起小時候的事情來,他現(xiàn)在也是一臉坦蕩,孩子嘛,哪個不鬧出點動靜,沒有個磕磕碰碰的事情了。
看看現(xiàn)在的孩子們多么地幸福,誰還會為吃一塊草紙糕去動那個腦筋,即使是拿到嘴邊的一塊蛋糕,孩子們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想想那個年代,物資還很不豐富,草紙糕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是很貴重的食物,不到過年過節(jié)的也吃不起,是當(dāng)作稀罕東西來對待的。此一時、彼一時,現(xiàn)在誰還會為吃個草紙糕而落個偷吃的名聲呢?
也許,在人生的經(jīng)歷中,我們正是從那一個個的錯誤或教訓(xùn)中得到了教育,受到了啟發(fā),對于我們今后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反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成為我們?nèi)松?jīng)歷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童年時犯了錯誤,只要能正確引導(dǎo)和教育,對于人生的成長進(jìn)步來講,不一定是壞事。
看看現(xiàn)在超市里堆積如山、幾乎無人問津的草紙糕,一種時過境遷、今非昔比的感慨油然而生。不管怎么說,提起偷吃草紙糕的事來,還是會讓人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