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離散者聚會

      2020-09-17 13:26金仁順
      山花 2020年9期
      關(guān)鍵詞:作家韓國

      金仁順

      會議的主題是:和平與溝通的平臺。

      韓國翻譯院問我愿不愿意來開這個會,我說愿意。時間很好,五月初,首爾氣溫適宜,風(fēng)景美麗。如果日程不是特別滿,還可以繼續(xù)尋找美食小店。以前發(fā)掘的幾家也很想再去。一個是湯飯館,石鍋里面黃豆芽煮得剛剛好,打進去的荷包蛋煮到七分熟,端上桌的時候湯“咕嘟”“咕嘟”沸騰著,熱氣和香氣很難說哪個更濃郁。米飯整碗扣進石鍋里,就著泡菜和蘿卜塊吃,一直到湯飯吃光光,石鍋還是熱乎乎的。湯飯館隔壁是家烤肉店,肉倒沒什么,亮點在免費提供的幾種山野菜上,新鮮、干凈、綠色葉片紫紅色葉脈,顏與味俱美。弘大附近有家小店賣炸雞胗,鮮嫩脆爽,研究半天也沒搞明白,肉筋筋的雞胗是怎么料理成這個樣子的。有次去北村,回來時,在一個地鐵站附近找到家米腸店,腸衣里面裝的是豬血、綠豆芽、粉絲、芹菜丁,煮熟后切段,放進牛雜湯里燉,上面鋪著切碎的紫蘇葉,葉子上面再撒上一把炒熟的蘇子,香得能讓人打一個激靈。辣雞爪倒是很多家店都做得不錯,跟冰鎮(zhèn)啤酒搭配,宵夜最佳——相比之下,炸雞和冰啤酒的搭配完全是電視劇的捆綁產(chǎn)物:大家喝的不是啤酒,是劇情的狗血;吃的不是美食,是男女主的顏值——配啤酒更好的是用辣醬生拌的螃蟹,味道絕佳,但太寒涼了些。還有很多人點一種類似福建蛤仔煎的東西,幾種蛤蜊肉,八爪魚須,加面粉和雞蛋,還有一大把整棵的韭菜,一起煎成餅,吃的時候要用剪刀剪開。首爾的夜店,半夜十二點人聲鼎沸,呼朋喚友,到處都是興致勃勃的面孔。

      這次會議訂的酒店在光化門附近,市中心,去哪兒都方便。我入住時已經(jīng)是下午了,晚上沒什么事兒,出去在街頭亂轉(zhuǎn),找到一家專門吃魚的店。店里面掛著大幅的照片:炭黑色的明太魚一排排掛在木架上,灰黑色魚身上覆蓋著白雪。好的明太魚干要在冬天晾,低溫、冰雪、晝夜溫差,能讓魚肉一點點地發(fā)生變化,日后拿魚干下酒時,魚肉可以像棉絮那樣一層層撕下來。晾魚只能選冬季,其他季節(jié)溫度太高,或者空氣太干燥,肉很快會變僵硬,魚干變成了棒槌。

      這家魚店里賣十幾種魚,十幾種做法兒,最招牌的是幾條明太魚用整鍋辣椒來燉,黑白灰的魚,鮮艷紅火的辣椒,上面撒著翠綠嫩白的香蔥末,看著就讓人流口水,可惜四人份才起訂。我挑了一款單人套餐,三種魚,煎炸燉,附送米飯、海帶湯和八碟小菜,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財[了一桌子。我很努力地吃光了兩碟小菜,老板娘貼心地問我,要不要再加?我連連擺手。

      說到溝通,有什么能比美食更適合?酸甜苦辣咸,在舌尖繚繞,冷暖自知,進而深入胃腸,沉潛下來。食物的記憶是身體的,也是精神的;是愉悅,也是惆悵;既當(dāng)下,又古老。吃完飯走路回酒店,穿行街道仿佛走在城市的胃腸里面,人并不比一粒米更大。

      第二天在酒店吃了早餐,到大堂集合。大堂里面擠滿了人,不知道誰跟誰是一伙兒的。我翻了翻會議資料,發(fā)現(xiàn)參會的作家分成兩部分,一半是韓國作家、詩人、評論家;另外一半是擁有韓裔(朝裔)血統(tǒng)、來自十幾個國家的作家和詩人。

      我的翻譯過來找我,她有詳細的日程安排。開會的作家們被召集起來,分乘兩輛中巴車前往會場。中青老都有,男女各半,不約而同地沉默著,偶爾眼神碰到一起,就點頭微笑,轉(zhuǎn)頭去打量著車窗外的風(fēng)景。

      離酒店不遠有個三岔路口,路邊擺放著一件雕塑作品:一大把五顏六色的氣球放飛在空中,用一把線固定在地上。

      路程很長,差不多一個小時才到達會場。

      開幕式很簡單,翻譯院院長是詩人,笑容滿面,致辭簡潔:歡迎作家們來到首爾。他介紹了這次會議的主旨,是提供一個平臺,來自世界各地的韓裔(朝裔)作家們濟濟一堂,談?wù)撐膶W(xué)和生活,交流創(chuàng)作感受。他相信本次會議將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他對接下來的活動抱有很高的期待。最后,當(dāng)然了,希望每位參會作家在首爾期間心情愉快。

      開幕式后有十五分鐘茶歇,大家都過去喝咖啡、吃點心和水果,幾種語言同時響起來。在飲品和甜品的催化下,氣氛松快了很多,大家被介紹或者自我介紹,從彼此的臉孔上面找到很多熟悉的特征:單眼皮、薄嘴唇、羞澀的笑容、鞠躬問好的姿態(tài)。血統(tǒng)這事兒說起來很奇妙,在人的身體里像紅珊瑚盤根錯節(ji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又都枝蔓交纏,源遠流長。

      茶歇時間結(jié)束后,進入第一組討論。六個作家坐上講臺。除了國外來的作家,每場都有兩到三個韓國作家搭配,討論會的主持人也是由韓國作家、詩人或者評論家來擔(dān)任的。

      這一場討論會給我留下印象的是來自俄羅斯的作家,七十歲上下——作家們的簡歷中,大多數(shù)人都沒寫年齡,有些人可以猜個七七八八,有些人則是謎——老作家很和善,沒有留長發(fā),沒有奇裝異服,也沒有任何虛張聲勢的東西。像普通人家的老爸,泡杯綠茶喝杯小酒,說話慢條斯理。他介紹自己,祖父輩移民到俄羅斯,他在俄羅斯出生,生活至今,他的畫家身份遠重于作家身份,他靠賣畫維生,也靠賣畫來養(yǎng)活自己的文學(xué)理想。

      朝鮮半島的人移居俄羅斯,從很早就開始了,就像當(dāng)年他們到中國東北墾荒一樣。起初是十個八個,春去秋回;慢慢就家族搬遷,固定不動;再后來,形成了村落,被俄羅斯人泛稱為“高麗人”。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俄羅斯幅員遼闊,冬季漫長,生存不易,但一代又一代移民卻也扎下根來,他們并沒有多喜歡移民身份和生活,但流浪也是一種慣性,處處無家處處家,時間久了,凍土里面也長出了溫情。他們的生活圈子分內(nèi)外,對內(nèi)維系著傳統(tǒng)和文化,生活上彼此照顧;對外與周邊環(huán)境、人、事交融,滲透。他們這一輩大多數(shù)人不會講韓(朝)語了——他的韓(朝)語是后學(xué)的,不是特別流暢,但交流不成問題。他的女兒很早就開始學(xué)習(xí)韓國語,回韓國留學(xué),畢業(yè)后嫁給了韓國人。前幾年他和妻子在韓國買了房子,每年回來住幾個月。他這么做,不是有什么葉落歸根的情懷,他喜歡開放的生活,哪種生活讓他感覺到自由和舒服,他就選擇哪種。

      他對生活所求不多。畫畫和寫作,都是他最喜歡的。這兩項工作在哪里都可以完成。他的寫作主要是身邊的人和事,并不拘于什么,一切隨緣。

      筆會倒數(shù)第二天的晚上,作家們?nèi)タ炊砹_斯作家在首爾舉行的小型畫展。他繪畫的題材很常見:樹林、道路、花朵、家禽,也有歐洲和非洲題材,他的畫作顏色艷麗,天真爛漫。他喜歡畫樹,要么枝條稀疏,要么呈現(xiàn)絮狀,還有的樹樹冠被他畫成蒲公英式的花球,隨時都會被風(fēng)吹散似的。不管什么樹,樹根都跟豆芽兒似的,浮于畫面之上,而那些鮮艷的顏色,也因此變成了明麗的憂傷。

      來自丹麥的女詩人曾經(jīng)是棄嬰,在冬天被遺棄在教堂門口,后來被丹麥的父母收養(yǎng)。她打扮中性,頭發(fā)也是男生的樣式,她作品的主題是關(guān)于遺棄和孤兒。

      她長著東方人的臉,被帶到陌生的國度,誰都能一眼看出她的不一樣,進而知道她的經(jīng)歷。她是有父母的孤兒,在成長過程中跟誰都不一樣的存在。她的成長是疼痛的、尖銳的、孤獨的。她對被遺棄這件事情無法釋懷:因為是我,所以被遺棄?還是遺棄湊巧發(fā)生在我身上?她的父母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他們把嬰兒扔掉?他們會想念那個棄嬰嗎?還是在遺棄的同時就選擇徹底忘記她?

      她直言,回到首爾的心情是復(fù)雜的,各種復(fù)雜。

      午餐為我們準(zhǔn)備了林延壽魚套餐。

      林延壽是個人名,生活在幾百年前,熱愛垂釣,釣技高超,出神入化,尤其擅長釣一種海魚——就是現(xiàn)在被煎好后,擺在盤子里的這種魚——他一個人釣的魚,比其他人加起來還要多,久而久之,大家在談?wù)撨@種魚時,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是魚的克星,是魚的劫數(shù),他的名字居然被用來為這種魚命名。

      林延壽魚通常用大粒海鹽先腌成咸魚,吃的時候洗干凈,整條魚劈成兩片,文火慢煎,魚油慢慢滲出,給煎成金黃色的魚上了層釉彩。米飯是用一人份小石鍋燜熟的,旁邊配著幾個小碟子,是灑了芝麻的涼拌青菜、泡菜以及鮑魚。

      院長坐在我對面,怕我不會吃,示意我跟著他有樣兒學(xué)樣兒。

      米飯用冷礦泉水泡了,用勺子撈著吃,這樣的米粒更有嚼勁,配魚吃非但沒有腥味兒,反而強調(diào)了魚肉的咸香。米飯盛出來后,要把一杯大麥茶倒進空的熱石鍋里,蓋上蓋子,米飯吃完的時候,石鍋里的鍋巴也泡軟成了鍋巴粥,鍋巴粥不只養(yǎng)胃,也能讓人把剩下的魚吃完。

      林延壽魚中國也有賣的,買這種魚的大多是朝鮮族人,所以多是在朝鮮族人聚居區(qū)的市場里賣。我媽媽對這種魚情有獨鐘,每個人都有幾樣飲食,會通過舌尖深入到靈魂,跟親情、離緒、鄉(xiāng)愁聯(lián)系在一起。我去延吉開會的時候,會專門跑趟農(nóng)貿(mào)市場,替她買一箱回去。她轉(zhuǎn)手就把這些魚分給大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懷舊也要多人一起才有意思。

      午餐結(jié)束時,盤子里的魚變成了另外一副樣子:孤零零的魚頭,眼睛還瞪著,身體卻只剩下了一根刺,像是一場行為藝術(shù)。失去了肉身的魚,變得狼籍,也變得獰厲,這時候再想起林延壽魚這個名字,意味就完全不同了。林延壽抓了數(shù)不清的魚,但更多的,多出幾千倍、幾萬倍、幾億倍的魚被蠶食的時候,林延壽的名字也被一次次凌遲。如此說來,名字因為魚得以流傳,竟成了報應(yīng)。

      下午的研討會,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女作家樸實和來自美國的非虛構(gòu)男作家以馬內(nèi)利。樸實很年輕,三十歲左右,扎著兩根染成大紅色的辮子,一身潮服,像是剛從東京澀谷、首爾江南夜店里晃悠出來。以馬內(nèi)利白襯衫配西裝,皮鞋锃亮,頭發(fā)一絲不亂,像商業(yè)精英。

      樸實講述她的個人成長史。在日本,她個頭兒偏高顏值也偏高,女孩子引人注目并由此遭遇各種美好,那是偶像劇。在生活中,美麗出挑,吸引眼球,對少女而言是件危險的事情。她初中的時候被老師性侵。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每天下午被老師帶回家里,被綁在椅子上,強迫她做各種事情,同時還伴以各種恐嚇:如果你說出來,你會如何如何。她擔(dān)驚受怕,天天噩夢,無助至極。樸實講著講著,聲音哽住了,泣不成聲——以馬內(nèi)利遞紙巾給她,拍了拍她的后背,坐在她另外一側(cè)的女作家接過來她的發(fā)言稿,替她讀了下去。

      樸實恢復(fù)了兩分鐘,女作家把發(fā)言稿遞還給她,她接著發(fā)言:少女時代遭遇的事情,讓她身心俱損,了無生趣。她開始逃課,與家人和學(xué)校對抗,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吸毒,變成了問題少女。她知道自己在沉淪、墮落,也知道這種沉淪、墮落的結(jié)果是什么。但那又怎樣?或者說,她又能怎么樣?很偶然的機會,她去參加了一個創(chuàng)意寫作班,她隨意寫出來的東西被老師大為推崇,夸她有寫作天賦。老師的反應(yīng)讓樸實吃驚不小,這是第一次,她被人如此正面地對待和評價。她受到了鼓勵,寫了幾篇小說,她的小說給她帶來了更多的讀者和贊揚,還得了新人獎。她意識到,生活并不全是黑暗的,烏云也鑲著金邊,她應(yīng)該換一種生活方式。她去美國,學(xué)英文,也學(xué)寫作,這期間,跟她一起吸毒、墮落,同時又相伴相依的好友自殺了。好友的死亡重創(chuàng)了她。她自責(zé)自己的離開,質(zhì)疑自己還能不能擺脫掉從前的陰影,她又變回那個孤獨、無助的小女孩了,她也想自殺。如果沒有寫作,她早就不在人世了,寫作對于她,是一種救贖方式。

      我們都為她鼓掌。這么年輕,這么勇敢。她的寫作是生命寫作。少女時期的黑暗,被踐踏過、傷害過的青春,送入文學(xué)的熔爐里,煉出絕世丹藥也未可知。

      以馬內(nèi)利在華盛頓長大。他的個人簡介羅列了他關(guān)注的寫作方向和他出版的作品,絲毫不提及個人經(jīng)歷。我們不知道他是怎么到美國的。棄嬰還是移民?他是非虛構(gòu)作家,對朝鮮的一切他都有興趣。他費了很多周折,努力了很長時間,終于去了朝鮮。他以記者的身份在那里待了幾個月,被帶到一些地方,采訪一些允許他采訪的人。國際社會對朝鮮有種種傳言,實際上,就他的所見所聞而言,朝鮮沒有外界說的那么妖魔化。物質(zhì)生活是很貧乏,但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夸張。他在那里的幾個月,他自認(rèn)為是“深入生活”的,交了幾個朋友,對很多問題——敏感的以及不那么敏感的——都有充分的交流。朝鮮很容易被各種想象涂抹,因為他們不透明。

      在他的講述過程中,有人微笑,有人搖頭,有人不置可否。

      在韓國討論朝鮮,或者在朝鮮討論韓國,都容易越談越亂。以馬內(nèi)利的身份加劇了這種混亂。他這個有韓(朝)血統(tǒng)的美國公民,在朝鮮人眼里,未嘗不是怪力亂神。他帶著新奇的眼光去看朝鮮,朝鮮也同樣審視著他。他對朝鮮的一切津津樂道,韓國人回以微妙的笑容,“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p>

      李滄東也參加了這次活動,以作家的身份。他們那一組上臺時,他坐在最靠邊的位置,仍舊是最搶鏡的。

      李滄東年輕時當(dāng)過中學(xué)國文老師,功成名就后出任國家文化觀光部長官,幾年后又辭掉,專心當(dāng)導(dǎo)演。他早期靠寫作嶄露頭角,因為編劇進入電影界。二十多年前,韓國興起一撥兒“作家電影”,好幾個作家都改行當(dāng)了導(dǎo)演,并且成績斐然。作家導(dǎo)演的電影通常比較細膩、文藝,比起“觀看”,更像“閱讀”——李滄東算是其中的翹楚——但同時也沉悶,緩慢。文藝片一直孤芳自賞,韓國的文藝片可以加上“尤其”兩字。

      李滄東的電影認(rèn)可度很高,一方面很文藝腔;另一方面,也不缺少沖突和戲劇性。十年前,《密陽》大火了一陣子,那個電影,故事有明顯的漏洞,但也有來自內(nèi)心深處或者說靈魂的碰撞,人物之間有很多硬對硬的磕碰。女主角的扮演者全度妍,演技大放華彩,像她的名字“度妍”一樣,把這個電影作品變得熠熠生輝。去年,李滄東把村上春樹的小說《燒倉房》和福克納的短篇小說《燒馬棚》糅合在一起,拍攝了電影《燃燒》,得了好幾個獎。估計只有作家出身的導(dǎo)演,才會燒出這樣的腦洞,把村上春樹和??思{聯(lián)系在一起。

      多年來,他一直以作家自居,“作家”是標(biāo)簽和符號,意味著原創(chuàng)、深刻、獨特,還有那么點兒超凡脫俗,他的電影都是自己編劇,這次他來參加討論會談的是電影《燃燒》,他為什么要拍以及拍攝過程中的一些思考。他的存在,讓一些聽眾很興奮,盡管聽眾們是奔著文學(xué)來的。而作為國際知名導(dǎo)演,李滄東來參加這種活動,一是強調(diào)自己仍然在文學(xué)現(xiàn)場,另外也是對韓國文學(xué)的致敬和肯定。

      來自瑞典的阿斯特麗德跟我同年同月生,也是個棄嬰,被遺棄在釜山,警察撿到她后把她帶回首爾,五個月大的時候被一個瑞典家庭收養(yǎng)。她瘦瘦弱弱的,衣服顏色灰暗,體量上像個未成年人,但她已經(jīng)有個二十歲的兒子了。

      她在瑞典身兼數(shù)職,作家、編輯、校對、自由職業(yè)者、語言教練,做著這么多的工作,她還堅持寫作,出版了好幾本書。

      她的身量讓人想嘆息,這么瘦小,在童年少年時代,在瑞典那樣的國家,幾乎是個現(xiàn)實版的“拇指姑娘”吧?她不會講韓語。收養(yǎng)她的父母為了讓她多了解韓國,盡可能地讓她多接觸東方文化,而真正讓她有印象的是中國雜技和日本文化。直到她成年,開始寫作,參加文學(xué)活動,才開始閱讀韓國文學(xué)作品,看幾部韓國電影,聽聽韓國流行音樂。

      她必須了解韓國嗎?血緣必須尋根?她的童年少年時代該有多么糾結(jié)啊。有些事情確實是沒法兒輕易翻篇兒的,樹欲靜,風(fēng)都不止。她的淡眉細目,她的羸小瘦弱,會激起多少異國他鄉(xiāng)的所謂關(guān)心啊。他們會在派對上一遍遍問起她的來歷吧?會提醒她追溯自己的血統(tǒng)和文化吧?雞湯一勺勺倒進她的碗里,沒人問她是不是討厭雞湯,沒人在乎她需不需要這種關(guān)心。很多人的善良是用來表現(xiàn)和表演的。

      她其實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北歐瑞典,丈夫是瑞典人,兒子是混血;但還是走回來了,回到她生命開始的地方,回到她被放棄的地方,開始了解和學(xué)習(xí)關(guān)于韓國的一切。

      中午我們?nèi)コ运佚S。這還是我第一次在韓國吃素齋。一樓是個商店,賣念珠、香爐、線香等等佛教用品,二樓是飯店,順著過道隔成一個個隔間。我們被分配到不同的隔間里面坐下,服務(wù)員穿著僧服,一道一道地上菜,態(tài)度平和,簡潔地介紹幾句菜品:用果醬腌制的圣女果,端上來時很像蜜棗;放了松仁的南瓜粥;四種山野菜涼拌的沙拉;蘑菇、木耳、藕片炒成的合菜,上面撒著芝麻;野生橡子做成了橡子凍,切塊拌成的涼菜;添加了大棗、板栗的雜糧飯;野果果汁、藜麥茶。

      食材簡樸,擺盤卻漂亮、精致。每一款食物端上桌的時候都像件藝術(shù)品,吃飯這件事變得鄭重、端莊,大家下意識地正襟危坐,優(yōu)雅進餐。

      紀(jì)錄片《主廚的餐桌》里面介紹過一個韓國尼姑靜觀師太,是個做素齋的高手。曾經(jīng)被請到紐約做菜,驚艷了眾人,參加那次聚會的一位美國紀(jì)錄片導(dǎo)演路轉(zhuǎn)粉,追著她的腳步跑來韓國拍她。

      靜觀師太六七歲的時候就模仿媽媽給家人做面條,出手不俗,媽媽夸獎她說,有這樣的天分和能力,以后她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她十七歲的時候,沒有像普通女孩子那樣談戀愛,到深山里面的白羊寺當(dāng)了尼姑。

      寺院里的生活原始而又艱苦,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十七歲的少女靜觀,每天早上三點鐘起來做早課誦經(jīng),然后忙上一整天,睡眠嚴(yán)重不足。她有一次出門打柴時爬到一棵樹上睡著了,睡夢中覺得有什么東西壓在身體上,睜眼一看,一條粗大的蛇正從她的脖子邊滑過她的身體,她居然沒害怕,又睡過去了。她給父親寫信,說自己好困啊,想回家了。她父親和兄弟姐妹來接她,她卻不是真想回家,只是想念家人,想見見他們。因為這個插曲,寺院里后來允許她不做早課,每天多睡幾個小時。

      靜觀做菜的天分在寺院里發(fā)揮到了極致?!吨鲝N的餐桌》介紹的都是米其林頂級大廚。靜觀師太是個例外。靜觀師太的食材都是普通谷蔬,她的菜園和林地交融在一起,種菜相當(dāng)隨意,栽上芽苗后,就把它們交給土地、陽光、雨水,讓菜苗自然生長。野豬偶爾會來拱菜園里的菜,蟲子就更多,把菜葉咬出許多孔洞,她不以為然,因為:眾生平等。她從不認(rèn)為自己是廚師,對她而言,做菜是一種修行。她的素齋不需要食客的追捧和美食家的鑒定,她的每一道菜都是一道禪,讓吃的人心靜平和,擯棄塵雜。廚師們慣用的生猛海鮮、新鮮紅肉,讓人在口腹之欲得到極大滿足之后,內(nèi)心火氣飛揚,而素齋與之相反,是讓人沉靜、冥想的手段。

      素齋是飲食教育。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滾滾紅塵。素齋就像“攘外必先修內(nèi)”的課堂,一道道菜像一個個哲學(xué)話題,嚴(yán)肅深沉,相比之下,那些油炸食品和香氣四溢的快餐,倒像娛樂節(jié)目,艷麗、喧囂、空洞少營養(yǎng)。

      靜觀師太的父親后來又去寺院看她,住了一段時間,每天跟她們一樣吃素齋,有一天抱怨說,每天都吃這樣寡淡無味的東西,怎么可以?靜觀師太給他用香菇燒了一道菜,她父親吃后,感慨說:絲毫不比肉遜色,既然有如此美味,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二天他離開寺院時,在院子里給靜觀師太,也是他自己的女兒鞠了一躬?;丶液鬀]多久,他就過世了。那些寺院里的素齋,是父女二人紅塵空門之間的對話。靜觀師太用食物說服了父親,讓他安心離去。

      來自巴西的尼克是作家、編劇,以及電影制片人。十幾歲的時候跟隨父母移民去巴西,在巴西,東方人是少數(shù)族裔,韓國人被稱為“鮭魚色”人,由于巴西日本人眾多,他常被人當(dāng)成日本人。在他上學(xué)的學(xué)校,除了他以外,另外一個韓國人是他姐姐。他們非常孤獨,打破這種壁壘的是足球。他的足球踢得很好,經(jīng)常被同學(xué)拉出去一起踢。在踢球的過程中,尼克學(xué)會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溝通沒有了任何障礙。他融入了當(dāng)?shù)厣鐣?。而巴西的歷史本來就是移民史,只是大家來自的國家不同、到來的時間有早晚罷了。巴西近年來的狀況讓人不安,經(jīng)濟低迷,民粹主義盛行,社會治安差,犯罪率極高,文化藝術(shù)變得奢侈而邊緣,各族裔之間又開始形成鴻溝。

      尼克講話時,憂國憂民憂局勢憂互聯(lián)網(wǎng)憂全球,剛下場就急不可迫地問主辦方:明天的晚會我來當(dāng)DJ吧,我強烈要求當(dāng)DJ!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人,話不那么多,性格內(nèi)向,言行低調(diào)的:來自夏威夷的韓裔英文教授紳士氣十足,謙和有禮;來自日本的舞臺劇劇作家永遠是笑瞇瞇的;來自德國的作家、劇作家兼導(dǎo)演,年輕輕的卻鮮有笑容;還有一位從法國回歸韓國國籍的女作家,也曾經(jīng)是棄嬰,人到中年,患了嚴(yán)重的抑郁癥。每個人身上都雜糅著兩方面的特質(zhì):一是生活經(jīng)歷形成的禮貌和教養(yǎng),二是內(nèi)在血統(tǒng)延展出來的眉眼間的相似。

      我的發(fā)言是關(guān)于個體的。我們曾經(jīng)是同一條河流的石子,這把石子被命運的手抓起來,撒出去。新環(huán)境里面的融合并沒有那么簡單,不停地遷移,流動,尋找安身立命的最佳地點,一代人兩代人三代人,移民為了契合進新世界新秩序,不得不磨掉了身上的特質(zhì)和一部分性情,而現(xiàn)在,這個會議像兩根手指,把我們從世界各個角落里拈出來,重新聚攏成一把石子。我們彼此好奇、感慨,但同時也清楚:我們回不到那條河流了。

      最后一個下午和晚上,是派對時間。地點選在一個小山上,那是一個石刻公園,擺放著各種石雕石刻作品。有古代傳承下來的,也有藝術(shù)家新近創(chuàng)作的。歷史和現(xiàn)實雜糅在一起,既隨意又和諧。

      派對在公園小博物館的二樓平臺上舉行。因為地勢的緣故,這個平臺跟上山的坡路是平齊的??拷ㄖ锏哪莻?cè)和平臺正面,各有兩堵大理石墻壁,這兩道壁壘加上山勢和緩坡,圈出了一塊既方正又開闊的平地。這個空間不止能擺放幾十張桌子、自助餐菜品、飲料區(qū),還布置、搭建了一個臨時舞臺。我們在山上四處欣賞石雕作品時,樂隊在調(diào)試音響,電吉他、架子鼓時不時轟隆隆地響上一陣。

      派對從傍晚時分開始,天色正在由明轉(zhuǎn)暗,燈光逐漸亮起來。之前我們已經(jīng)被提醒室外派對氣溫會比較低,樸實、以馬內(nèi)利,還有德國作家,好幾個人直接把酒店的浴衣套在外衣外面。在天色變得昏暗的時候,他們幾個像北極熊出沒,引得大家笑起來。尼克如愿以償被允許在演出結(jié)束后充任DJ。

      菜品、酒、飲料準(zhǔn)備得非常豐盛,除了韓國的烤牛肉、烤海鮮、炒五花菜,還準(zhǔn)備了十幾種西式菜品,無論來自哪個國家,都不難從中找到一兩種自己喜歡的菜式。幾天來我們一直在吃“韓式”餐飲,飲食是另外一條回故鄉(xiāng)的道路,比創(chuàng)作更直截了當(dāng),更深入肺腑。派對菜式的多樣性,讓大家瞬間找回自己的日常慰藉,選擇自己胃腸最熟悉的那些。但這也是我們本次會議最沒特色的一次聚餐。兼顧大局,可能都要以消滅個性為代價吧。飲料倒很韓式,韓式燒酒里面兌上啤酒,用力地在桌面上一磕,在啤酒沫涌出時,一口喝光。

      餐飲的同時,演出就開始了,一個搖滾樂團先開場,女歌手彈著吉他唱了幾首歌。氣溫在不斷下降,兩個剛上場的美女穿著吊帶紅裙,跳探戈舞,身材曼妙,動作撩人,熱情火辣,但裸露的肌膚在這樣寒冷的夜晚,喚醒的卻不是性感而是擔(dān)憂:別感冒了啊。節(jié)目表演的間隙,有幾個人上去朗讀自己的詩歌。丹麥女詩人讀的還是那首關(guān)于遺棄和收養(yǎng)的長詩。這幾天她好像沒換過衣服,維持著中性的、特立獨行的作風(fēng)。

      氣溫越來越低,主辦方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幾十件羽絨服,給大家分發(fā)下來。年紀(jì)大的人先穿上了,然后是女人。

      阿斯特麗德也上去朗誦詩歌,可能是身材細弱,女性氣質(zhì)更突出的緣故吧,她僅僅是站在舞臺上面,一股悲傷的氣息便已傳來。人群中有人發(fā)出驚嘆聲,一些人扭過臉去,我們都跟著轉(zhuǎn)過頭:不知道什么時候,側(cè)面的那道大理石墻壁上面,一個舞者全身上下被一層貼身紅布裹挾著,在墻上慢慢地、一邊做著各種動作一邊往前走,這個紅色人體——活著的、不斷變形的現(xiàn)代雕塑作品——既是精神化的體現(xiàn),又像幽靈。阿斯特麗德的詩很長,但這位舞者的路更長,這個紅色的、血色的人,在高處,在窄處,在幽暗處,一步步前行,像蒙著紅布的不同塑像。我們看不到他的面目,卻因此更能清晰地感覺到他的生命律動和復(fù)雜情感。阿斯特麗德的朗誦結(jié)束了,舞者從高高的石墻上下來,但舞蹈并未結(jié)束,他扯掉了紅色的布,露出赤裸的、涂成白色石膏般的身體,不知道是不是被紅布沾染的緣故,他身體上有一塊塊黃色的印跡,就像陳年的被磨損的石膏像。舞者的臉也被涂白了,在我們捂著羽絨服瑟瑟發(fā)抖的時候,他拿著一個花園澆水的水龍頭,將噴水的水柱對著自己從頭到腳地澆下來。在舞蹈的最后,他從花圃里摘下一朵紅色的玫瑰,走過去遞給一直站在舞臺上的阿斯特麗德。她接過花,他們擁抱在一起——

      藝術(shù)家們不發(fā)一言,一個舞蹈就把這次會議的靈魂剖出來放在大家面前,三天前剛來首爾的時候,會議還像冰山,露出來的那一角,宛若明媚的水晶。作家詩人們客氣而疏遠,隨著寫作和個人經(jīng)歷的剖白,冰山不斷融化,這個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像個大海綿吸了太多太多的水分,變得越來越沉重。

      這一次離散者聚會。每個人都坦露了一些傷和痛,有相似的,也有不同。血之源頭,是生命的起源,但并非是每個人的家園,哪怕冠以“心靈”或者“精神”字樣,也不可能。命運就是命運,不爭論,不廢話,命來如山倒,剝繭抽絲以及其他種種,那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

      離別將至,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平和的,回酒店時,街邊那把氣球仍在,它們被線固定在地上,想要飛卻注定飛不起來。作家們彼此擁抱、告別,阿斯特麗德和我想象的一樣瘦弱,仿佛翅膀合攏的鳥兒,擁抱過后,她問:我們還會再見嗎?

      我覺得不會。

      但我回答:當(dāng)然會。

      猜你喜歡
      作家韓國
      作家的畫
      韓國“第一步”
      作家的畫
      作家的畫
      聚焦韓國大選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韓國進入共享出行時代
      在韓國走馬觀花
      韓國的K1A1主戰(zhàn)坦克
      揭秘韓國流
      沾化县| 乌鲁木齐市| 农安县| 潞城市| 临安市| 修水县| 榆中县| 岐山县| 当阳市| 耒阳市| 崇阳县| 轮台县| 凤冈县| 木里| 彭水| 承德县| 阿城市| 工布江达县| 营口市| 九江市| 娄烦县| 类乌齐县| 东港市| 晋宁县| 东城区| 临城县| 桐柏县| 岱山县| 乌海市| 禄丰县| 灵宝市| 哈密市| 邵东县| 利辛县| 昌江| 东港市| 铁力市| 宣汉县| 平泉县| 昌图县|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