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全宋詩》)
此詩所寫,仿佛一幅乍雨時晴的行吟圖,讀來可愛。首聯(lián)寫云,寫云來云往,云聚云散,且以一“議”字,將云擬人化,也可愛化。其實際意思不過是說天上的云時聚時散,一會兒像要下雨,一會兒又不像要下雨,然一經(jīng)擬寫,令人似見眾云之眉眼表情,似見其聚之吵嚷,散之揚長。頷聯(lián)寫風寫雨(此風此雨大約是上句浮云所“議”的結果),且風以“蘋”飾,雨以“荷”飾,驟然使雨有了清香,風有了柔媚,也十分可愛。頸聯(lián)寫雨過天晴,鵲子的高興,鷗鳥的快樂,實際亦是行者的高興與快樂,不過借物而出罷了。尾聯(lián)則以“三日酲”的被“喚醒”,夸張地寫出雨后山色的清麗可愛。
就全篇布局來看,此詩題為“山行即事”,卻總未見“山行”二字,而所謂“行”,則在云來往、雨濕衣、風吹袖、聞鵲喧、見鷗翔中一一體現(xiàn)??偠灾嗽娊Y構巧而暢,意味則甚是輕快,堪稱佳作。
此詩之最妙,當屬首尾擬人的手筆。尾聯(lián)言“山色不言語”,恰是在說“山色能言語”,是正話反說,很有趣。而首聯(lián)更別致,“浮云在空碧”本屬極呆笨的一句,卻因“來往議陰晴”—下精彩起來。“議”,是商量的意思。此句大概化自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七):“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贝酥小吧塘俊币辉~用得很新奇,既寫出了花開的熱鬧,也寫出了花解人意的意思。杜甫此句,后人多有學習者。如潘枋有詩云:“云來嶺表商量雨,峰繞溪灣物色梅?!秉S公度有詩云:“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卑子耋赣性娫疲骸敖K日聽鶯語,商量一樹梅?!庇衷疲骸暗踞槾趟t抱卵,雙燕商量春欲歸?!敝T如此類的“商量”,雖內(nèi)容不同,然皆是照搬舊套而已,唯王質的“來往議陰晴”,不過是換“商量”為“議”,便覺新意忽出,學的甚好。
南宋初年,王質也算得是政壇上小有名氣的人物,他一甲進士出身,年僅二十八歲就敢上書極言主戰(zhàn),后遭彈劾,被罷了太學正之職,之后又人川陜宣諭使幕下,繼而被薦為敕令所刪定官,負責修改審定帝令、法令或立法,再后來又任樞密院編修官,由于耿直敢諫,有人舉薦為右正言,卻遭權臣阻擾,未果。自此,他絕意仕途,“奉祠山居”,隱于鄉(xiāng)間。依此似可推定,王質是個自視不凡的人。據(jù)聞,他很推崇蘇軾,曾放言說:一百年前,有蘇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王質字景文)。這話顯然說大了。就依此首最能代表其水準的《山行即事》來看,其中“荷雨”“蘋風”及“鵲聲”“鷗性”可謂對仗工整,亦可謂斧痕斑斑,遠不及東坡詩自然,放得開。(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