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人生有很多條新路,但我們也要時常走走老路。那些老路經過時間的檢驗,很多人涉足,雖然風景很熟悉,但因為基礎打牢了,成功后不容易倒下。
讀書是一條通往未來的老路,越往前走,未來就越美好?,F在,很多人不愿意走這條老路了。讀書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有不少人不再涉足這條老路,還振振有詞地以過來人的經歷勸別人“讀書無用”,不要走這條老路。當今社會,“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既花時間,也費精力,效果未必立竿見影。沒有知識的積累,也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但他們并不知道,如果你想把事業(yè)做到足夠大,沒有知識做基礎,又能夠持續(xù)多久呢?就像跑步,開始靠體能,到了最后,拼的是毅力。而這些,需要有一顆睿智的頭腦和知識的累積。
每個人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想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果。但它們忽略了,讀書是最快的途徑。如果會讀書的人,他們會選擇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不影響工作生活,只是把花在網絡上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有這些時間已經足夠了。這條路并不難走,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需要的是自律。很多人不愿意走這條老路了,認為網絡可以取代讀書,其實那只是帶來更多的趣味性,而無法為你筑就你的文化性格。
身在職場中,往往都有這樣的印象,得到領導賞識的都是跟領導走得近的人。一些人靠的是能力,但也有一部分人靠溜須拍馬、巴結逢迎。誠然,這是一條新路近路,能夠輕易拿到自己想要的。于是不少人絞盡腦汁,只走這條路。
但最快的未必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工作經驗和崗位所具備的知識,經不起時間的檢驗,一旦職位過高,就有可能暴露出缺陷來。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管人治事,職位越高就需要更多的知識和超人的智慧。相反,那些職場中,老老實實上班,一步一個腳印,熟悉每個崗位、工作流程的人,到了領導崗位,他們會更加游刃有余。職場中,踏實干事的員工是公司的寶貴財富,他們一步步走老路,靠不斷積累走到最后,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古往今來,刻苦學習才能取得成績,囊螢映雪、鑿壁借光,這是大家熟知的學習典范。西漢的匡衡,家里貧困,無錢買燈油,他在墻上打了一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學習,后來成為西漢大學者。晉代的車胤抓來螢火蟲,在發(fā)出的微弱光線下讀書學習。孫康則用雪反的光亮看書。他們通過刻苦努力,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學習中沒有新路,只有一條老路,那就是勤奮刻苦。雖然有過目不忘的天才,但那只是少數。踏踏實實、勤勤懇懇,這是一條老路,古人經過檢驗,放在今天依然是通途、坦途。
每個人都在選擇不同的路,花最少的時間,抄最近的路,而忽略了老路。聰明的人認為走老路的人是愚蠢的,這樣走何時才能看到頭。殊不知,大智若愚,聰明反比聰明誤者比比皆是,那些自認為走新路近路的人,可能繞了一條更遠的路。那些看似愚蠢的人,卻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多走走老路,多回望來時路,你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