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
現(xiàn)在的小說,可以這么講,如果沒有人類意識的視野,不學習西方現(xiàn)代的東西,那將無法寫作。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學習,使我們獲得了對整個世界的重新判斷,對我們自己的重新認識。因此我們的小說擴大著格局和境界,進行著反思和考量,而不再僅僅是那種教化,就事論事,和圍繞一堆篝火的自娛自樂。
但是,當所有的小說,長篇的或短篇的,都成了西方的模式,中國或東方的哲學意味和審美情趣日漸衰微,甚至消散。而事實是東西方的歷史、地理、氣候、人種、文化不同,一直存在著東西方的分別。中國的宗教、哲學、醫(yī)藥、繪畫、書法、戲劇、建筑、服飾、烹飪、文學等等都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當我們都在仿效西方的時候,而沒有在學習融合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中國或東方的東西,這如同家庭中妻子只唯丈夫是從,沒有相對的獨立,必會淪為用人一樣。天布五行,以運萬物,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自有才高識妙者能探其理致。西方在向東方學習時,比如繪畫,他們借鑒了日本的浮世繪,創(chuàng)造了印象派,我們在向西方仿效中,已經(jīng)太多地摒棄了我們的哲學和美學,失去了該有的意韻。如今西方人讀我們的小說,他們只想,也只能看到當今中國人的生活是什么樣子,便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不是文學性,而是其中的批判性。這也就是我們的作品一旦被西方認可,國人就覺得是作家暴露我們的丑陋以取悅?cè)思业脑颉?/p>
正是中國和東方的宗教、哲學、醫(yī)藥、繪畫、書法、建筑、戲劇、服飾、烹飪等等,完整的對天地人的認識下產(chǎn)生的審美,我們在文學上有了《易經(jīng)》《詩經(jīng)》《道德經(jīng)》《莊子》《左傳》《離騷》、唐詩、宋詞、元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明清散文。而現(xiàn)在,我們的小說里沒見了意象,沒見了以虛寫實,以實寫虛,沒見了空白,沒見了得意忘形,沒見了言外之意,沒見了象征,沒見了空靈,沒見了風氣流行,沒見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沒見了草蛇灰線,沒見了了無痕跡,沒見了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沒見了等等等等。
所以說,我們在學習了西方,在人類意識的主題下,增強廣大著的視野,有了新的價值判斷,有了小說的新的定位,使我們作品的格局、境界大幅度提升,卻弱化、喪失了中國和東方的基因、特性,我們的學習還處于仿效階段。當西紅柿傳入中國,名字叫洋柿子,開始只是生吃或燒湯,什么時候我們的小說像西紅柿在我們現(xiàn)在的廚房里只覺得它是一種蔬菜任意烹飪,我們的小說就寫好了,那也可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中國和東方的偉大作品。
2020年7月26日
責任編輯 孔令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