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尤
這個夏天和朋友之間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對話是:
“好快啊,桃桃幼兒園畢業(yè)了!”
“桃桃是老二吧?”
“是的啊?!?/p>
“啊?連老二都畢業(yè)啦,怎么這么快!”
桃桃與幼兒園的深厚緣分,可能要從六年前——她還不到一歲時算起。姐姐剛入園,還被抱在手里的桃桃,就經常跟著大人一起接送姐姐,每次都會眼睛瞪得圓圓的,轉著腦袋四處打量。隨著漸漸長大,她越來越愛粘著姐姐當小尾巴,最喜歡的莫過于班級開放日及幼兒園舉行各種活動時,可以名正言順大搖大擺跟著姐姐,擺過攤,進過班,吃過餅干遛過彎兒……她認識姐姐班上的每一位老師,叫得出每一個哥哥姐姐的名字。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她真正作為國四班的新生踏進教室成為姐姐的同學時,激動雀躍遠大于陌生緊張。
盡管如此,當她在畢業(yè)之際回想起小班第一天入園時,她說她還是哭了。后來,大班的姐姐用自己畫的頭大身子小的小人把她逗笑了,她就跟姐姐愉快地玩耍了。
這個細節(jié)她當天回家就說了,但時間一久大家都忘了,連姐姐都記不清了。最近重提起這件事,我們不由感嘆小朋友對細節(jié)的敏感程度遠超成人的想象。桃桃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么,我還記得很多事呢。大到春游秋游社會實踐,小到一次游戲,一次午飯,一次吵架,桃桃都如數(shù)家珍般講起來,每一個故事里都少不了姐姐,每一個故事都是童年的寶貴回憶。
我們經常對姐妹倆說,你們最應該珍惜的就是姐姐大班、妹妹小班那一年,這可能是你們整個學生時代唯一可以做同班同學的一年。感恩江蘇省一幼的混齡班為姐妹倆提供了這么多值得珍藏回味的經歷,同班一年的經歷讓她們倆的感情更加深厚,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午休時,桃桃都會鉆到姐姐的被窩里膩歪一會兒。在姐姐畢業(yè)之后,桃桃還經常會向姐姐轉達同班弟弟妹妹的問候。
省一幼國際班的最大特點在于混齡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為孩子們展現(xiàn)了更加豐富多元的立體世界,幫他們開啟了一扇全新的、關于認知和社交的大門。
與傳統(tǒng)幼兒園不同,混齡班的孩子們從上小班到大班畢業(yè),一共會接觸五個年齡階段的小朋友,每年都會送走畢業(yè)班的哥哥姐姐,迎來小班的弟弟妹妹,這必然加深了他們對年齡、年級,甚至數(shù)字的認知,以及與混齡同學之間交往的感受。
小班時,還不知什么是畢業(yè)的桃桃便懵懵懂懂地參加了哥哥姐姐們的畢業(yè)旅行;大班時,看到班上新來的小朋友,回想起自己上小班時的情景,會感同身受地帶領小班弟弟妹妹更快地適應新班級、新集體。全面放開二胎之后,同班同學里還會包括哥哥姐姐的同學、弟弟妹妹的同學、同學的哥哥姐姐、同學的弟弟妹妹,復雜的“社會關系”有時連家長都會繞暈。有一次,桃桃回來神秘兮兮地告訴我們,她和班上的兩個弟弟組成了一個“打敗大寶俱樂部”,商量著如何戰(zhàn)勝哥哥姐姐,具體如何戰(zhàn)勝不得而知,因為這個話題確實超出了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認知范疇,只有默默地羨慕,羨慕他們在這樣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中,不斷加深的親情、友情和師生情。
相親相愛姐妹倆
結伴上幼兒園,姐妹倆好開心
再過一個月,桃桃即將邁入小學,開始全新的生活。從2014年姐姐入園到2020年妹妹離園,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也即將徹底告別做了六年的幼兒園家長這個身份,正如畢業(yè)典禮說的那樣,是畢業(yè)也是成長,但童年永不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