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火雄
“濤聲聽東浙,印學話西泠?!弊溆谖髯雍稀⒐律侥下吹奈縻鲇∩?,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如墨染宣紙,早已融為中國印文化畫卷上的平湖秋月??梢哉f,西泠印社之于印學界,猶如少林寺之于武林中人。吳昌碩、張大千、黃賓虹、魯迅、啟功、泰戈爾等名流墨客,都曾在此留下歷史的足跡。
杭州西湖歷來是人文薈萃之處,1904年夏天,精于金石篆刻的丁仁、葉銘等人到孤山避暑,他們的好友王禔在岳墳附近教書,課后常趕來作伴。西泠橋畔,他們品茗論藝,鑒賞古今印譜,深感篆刻藝術源遠流長,名家輩出,清朝以丁敬為代表的浙派篆刻“西泠八家”,就曾燭照康乾以來的印壇。
眾人切磋之余,不禁想到:成立一個研究印學的專業(yè)社團,結(jié)交一批“唯印是求”的朋友,豈不快哉?這個想法得到了遠在上海的吳隱響應,西泠印社應運而生。
印社初成,上無片瓦。丁仁首先捐出自家數(shù)峰閣以西的土地,接著眾人各自拿出積蓄?!皠?chuàng)社四英”中,吳隱最有經(jīng)營頭腦,他先在上海創(chuàng)辦西泠印社書肆,整理出版印譜、印論,并自制印泥出售,所得款項大多用于印社購地、建房。
1905 年,“仰賢亭”建成。仰賢亭取“敬仰先賢”之意。亭內(nèi)石桌上鐫刻著“創(chuàng)社四英”合作完成的作品。每年清明時節(jié),西泠印社社員都要舉行祭祀先賢的活動,希冀光大篆刻藝術。
仰賢亭建成之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在日本悄然成立,晚清朝廷則忙于廢止科舉制度。時局醞釀著新的動蕩,創(chuàng)始人不得不為印社日后的發(fā)展未雨綢繆。1905年11月,丁仁等人聯(lián)名上書官府,說明他們集資在孤山南簏購買荒地,建造房舍,結(jié)社為“西泠印社”,這些建筑都屬于私人團體,希望官府能夠準予他們結(jié)社,對這些建筑加以保護。
這樣一份報告,在晚清動蕩的時局中,竟然得到了兩級官府批文,一份來自杭州府,一份來自錢塘縣。杭州府認為:“西泠印社為保存國粹、研求學問起見,事關公益,準予立案?!敝袊鴼v史上,文人結(jié)社第一次得到了官府的正式認可。
為維持印社的正常運轉(zhuǎn),西泠印社的四位創(chuàng)始人設立了兩種形式的社員:一是基本社員,需在金石、篆刻或字畫方面有一定成就,另一種是贊助社員,能夠為印社的發(fā)展出錢出物。在這兩種形式并存的情況下,加上社會各界人士的扶持,最終成就了西泠印社。
1913 年春,規(guī)模相對完備的西泠印社,效仿王羲之蘭亭雅集逸事,在孤山召開了第一次社員雅集大會,并推舉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為首任社長。吳昌碩時年已近古稀,他出任社長后,西泠印社更有了印壇盟主的氣象。社員成倍增加,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鑒賞、考古等方面的專家。
1937 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西泠印社卷入炮火的血雨腥風,之前的臨湖聽雨、把酒傾談,轉(zhuǎn)眼變成云煙。12 月24 日,杭州淪陷。由于創(chuàng)始人吳隱和社長吳昌碩此前均已去世,西泠印社日常事務的主持者丁仁、王禔、葉銘相繼離開杭州。臨走之前,他們決定:三人每月湊齊一筆費用,托人帶到杭州孤山,作為印社留守人員的生活費,請他們務必照管好孤山社址。
1948 年,81 歲的印社創(chuàng)始人葉銘去世。第二年清明節(jié)那天,丁仁抱病從上海到達杭州,最后一次參加印社的春季雅集?;顒咏Y(jié)束后,還沒來得及回到家中,丁仁就被送往醫(yī)院。王禔趕去探望,丁仁緊握住他的手:“龍華已經(jīng)有炮聲,我們創(chuàng)社的四個人,到如今印社的重擔要由你一人承擔了。解放以后,你可將印社交給共產(chǎn)黨?!蓖醵A泫然淚下。這一年7 月12 日,丁仁去世,享年71歲。
1951 年夏,王禔和吳隱之子聯(lián)名給杭州的印社社員寫信,擬將所有的賬本、財產(chǎn)、契約、文物全部捐給政府。他們只有一個要求:保留“西泠印社”的名稱。9 月,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接收,西泠印社的社團性質(zhì)完成了由私轉(zhuǎn)公的根本轉(zhuǎn)變。
1959 年,西泠印社歸杭州市文化局主管,同年9 月,杭州市文化局以西泠印社為基礎,成立浙江最大的藝術品商店——杭州書畫社,專營古今書畫名家真跡和復制品。
1963 年,西泠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第一次以選舉的形式產(chǎn)生了首屆理事會,推選張宗祥為社長,潘天壽、傅抱石等為副社長。除“保存金石,研究印學”之外,兼及書畫也成為西泠印社的宗旨之一。
上世紀90 年代,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擔任西泠印社社長。擔任社長期間,趙樸初促成西泠印社建立了中國印學博物館。一個社團能擁有自己的國家級博物館,這在國內(nèi)外藝術社團中都算鳳毛麟角。
2000 年,趙樸初因病逝世,印社昔日的輝煌,也漸漸暗淡。由于不善經(jīng)營,一度讓西泠印社落入“抱著金飯碗?yún)s四處化緣”的境地,成了杭州市文化局下屬單位中的一個“坑”,以致文化局的干部避之唯恐不及,誰也不愿被派到這里。
了解西泠印社的現(xiàn)狀后,杭州市政府將其升格為局級單位,由市里直接管理,同時成立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負責西泠印社的改革事宜。
2003 年,對于西泠印社來說是一道新的分水嶺。當年11 月,西泠印社迎來百年華誕,200 多社員從世界各地再次孤山雅集,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受邀出任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長。啟功2005年去世后,因大師難覓,西泠印社社長一職空缺至今。
面對風生水起的拍賣市場,2004年西泠印社拍賣公司應運而生。2005年西泠春拍,首次亮相便以1.96億元的成交額贏得了“江南第一槌”的美譽。2011 年春,西泠印社春拍收官成交頻破15 億元,再次創(chuàng)下紀錄并穩(wěn)坐南方藝術品拍賣頭把交椅。
西泠印社沉淪與復興的歷程,再次彰顯了中華文脈的延綿不絕。西泠印社融詩、書、畫、印于一體,如今約400名社員遍布世界,其中多為當代篆刻界的頂級名家。因其在國際印學界的影響,西泠印社也被同道中人尊為“天下第一名社”。(摘編自《文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