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紋
兇煞疫情生逢盛世當抗擊,英勇中國劈波斬浪自礪行。
——題記
歷史長河的短暫一瞬,在這個春天留下了濃墨色彩。庚子冬春跨年,疫情現(xiàn),城鎖春光愁一片。這是一個戴著口罩的春天,這是一個無法擁抱陽光的春天,更是一個新冠肺炎肆虐的春天。但此刻,我們偉大的祖國帶著億萬人民共克時艱。何以見得?即使一片烏云短暫地遮住了太陽,然而太陽的光芒終將沖破桎梏,照耀四方。是的,中國,在行進;中國,沖在了最前端;中國人民,追隨著。
思中國脊梁
憶往昔,中國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封建社會。在那個時代,有的人比病毒更可怕,因為他們麻木,他們無知。但是,“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魯迅的吶喊聲沖破天際,他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棄醫(yī)從文只為救國,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著,這就是中國脊梁??唇癯?,雖此戰(zhàn)“疫”艱難,但仍不缺乏中國脊梁。耄耋之年,本應安家享福的鐘南山院士卻出山請戰(zhàn),讓人不禁想起2003年抗“非典”的他,高調(diào)出場,從容指揮,奮戰(zhàn)前線;低調(diào)謝幕,回歸平凡陋室,深藏功與名。網(wǎng)上所傳“無事小鮮肉,有事鐘南山”大概就是此意吧!然而,大千世界,遍地中國脊梁,傲然挺立,說最美逆行者,說白衣天使,說平民志愿者,皆可稱之。
思中國速度
如若說新冠病毒蔓延的速度是一列火車,呼嘯而過,那么中國抗疫的速度無疑是一枚火箭,風馳電掣。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快速匯聚一張信息網(wǎng),凝聚一條中國心。中國,正在用速度告訴國人:幾夜間,可以人人戴口罩,戶戶不出門,醫(yī)護赴戰(zhàn)線,國家調(diào)資源,防疫工作轟然開展。中國,正在用速度告訴世界,中國戰(zhàn)“疫”者正在與時間賽跑,在與疫魔賽跑。中國人在短短幾天內(nèi)建起火神山醫(yī)院,建起雷神山醫(yī)院,建起一座座“方艙”,建起口罩廠……在這個特殊時期,人人都說,中國速度是一個奇跡,而我認為,中國速度的背后,是所有抗疫人員完成不可能任務的自強之心。
思中國擔當
何為擔當?何為中國擔當?是責任,是使命,更是始終不忘的初心。疫情在國內(nèi)首發(fā)武漢市,綿綿長江上橫跨的大橋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繁華身影;店門緊閉再聞不到熱干面的陣陣飄香;園門無縫更窺不見櫻花的容顏。疫情當前,武漢封城、處處封村、全力防控,保障人民健康成為當前任務。中國人民空軍四次馳援疫情地區(qū)送去醫(yī)療隊伍和急需物資;廣大黨員、社會愛心人士捐款自發(fā)自覺……只為城門重啟,人心重暖,這是中國的責任,是中國的使命。內(nèi)疫難擋,外疫亦難防,嘆哉!全球防疫,如一場無硝煙的戰(zhàn)爭,悄然打響。中國兼顧兩方,與世界攜手應對,給全球各地提供防控經(jīng)驗,開啟應急基金等一系列支援,這,是我們用中國速度為世界防疫爭取寶貴時間,用中國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線,用中國實踐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新的標桿。只因白色雪鴿還未被染黑,銜著的橄欖枝依舊嫩綠,我們仰望的是同一片藍天。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疫情當頭,也是閉關修行的日子,不要墮落,不要在無序中無愛,在無聊中無德,以小我筑大我,做好自己,給國家減負擔。
暖陽已升起,萬物復蘇還遠嗎?我堅信,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一片皎潔!
◆點評
以小標題為指引,用遞進法做層級,作者在疫情陰翳下的思考,見出精神。脊梁,是直面疫情,不屈不撓,雖恐不懼。此為第一層。速度,是全民戰(zhàn)斗,集體力量,勠力同心。此為第二層。擔當,是由此及彼,直面挑戰(zhàn),縱苦能受,當仁不讓。此為第三層。第一層,在個體;第二層,在集體。一、二層,是疫情具體事件;第三層,是國人精神氣質(zhì)。在疫情的沖擊下,陰云密布;在冬日的風霜里,月色皎潔。透過蔭翳,見到光亮。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本質(zhì),依舊熱愛生活。作者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文字純粹,結(jié)構(gòu)分明。思想生動,情感飽滿。
(指導老師:郭國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