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潔
(一)主角雖為嬰幼兒,但絕不止是嬰幼兒
六個月左右的寶寶們已經(jīng)可以添加輔食了,飲食習慣也在此時開始養(yǎng)成。但一個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絕不是靠孩子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都要參與進來。
(二)要把握味覺關鍵期
味覺發(fā)育的關鍵期在4個月到1歲這個時間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口腔可以感覺到甜、咸、酸、苦等味覺。家長要在這段時間內(nèi),讓寶寶品嘗盡可能多的天然食物。因為某些食物有特殊的味道,比如:香菜、香椿、魚腥草、秋葵等,所以在味覺發(fā)育的關鍵期讓寶寶嘗到這些味道,日后對這些食物的接受度就會高,挑食的可能性也減少了。只有通過品嘗不同的食物,領略到食物的美感,寶寶才會喜歡吃飯。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會遇到有些寶寶,如食道閉鎖患兒,沒有在味覺發(fā)育關鍵期納入食物,等后期喂養(yǎng)時就會非常困難,幾乎所有的食物都不接納。
此外,家長為寶寶制作輔食時,要注意飲食的清淡,保護寶寶的味蕾。這個階段的寶寶,若進食太咸、太甜,或者食物中含有太多添加劑,會傷害寶寶其味蕾,從而導致味覺遲鈍,并為日后重油、重鹽、重口味,以及成年后高血壓、高血糖埋下隱患。飲食習慣是一天天積累形成的,寶寶一旦開啟了重口味飲食,就可能前功盡棄,一定要長期堅持。
(三)選擇吃什么很重要
要為嬰幼兒選擇盡可能種類豐富的天然食物,但不完全拒絕零食。主張給孩子吃天然食物,是因為大多數(shù)合成食物為了延長保質期、增加風味都會加入食物添加劑。雖然說少量食物添加劑,對身體并無太大影響,但是嬰幼兒肝腎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接受和排出都會比成人慢。添加劑中含有很多隱形鹽,不僅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還會影響寶寶味蕾發(fā)育。除此之外,零食是現(xiàn)代社會兒童食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家長要正確引導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家長要學會選擇相對健康的零食,并引導孩子正確地食用。
(四)培養(yǎng)就餐文化
進餐要有儀式感,要注意養(yǎng)成干凈衛(wèi)生的習慣。寶寶在添加第一口輔食時,就應該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進食。讓寶寶理解進食的意義并且學會尊重食物。飯前孩子要洗凈手、臉,圍上圍嘴,桌面也要干凈。家長要教導孩子,所有的食物都應該在餐桌上吃,而不是對著電視、電腦或者手機屏幕去吃。同時,家長應注意維護良好的就餐氛圍,不要追著喂飯、不要在餐桌上逼迫孩子。硬讓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往往會降低孩子的食欲,影響消化,讓孩子產(chǎn)生對立情緒和恐懼心理,進而增加孩子偏食厭食的可能性。
(五)循序漸進,控制總量,合理分配餐次
添加輔食時,遵循從稀到稠、從少量到多量、從泥糊狀到顆粒狀的原則。三天加一樣新食物,切忌一次添加多種新食物。推薦一日6餐制:3個正餐3個加餐。應提前規(guī)劃好一日進食總量,養(yǎng)成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
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yǎng)和形成的。想要孩子養(yǎng)成可以受益終身的飲食習慣,就需要整個家庭都參與進來,為孩子制造良好的飲食氛圍。
一是家長要主動學習正確的飲食理念,并形成健康的飲食觀念?,F(xiàn)代人很多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被稱之為“生活方式病”,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飲食習慣不好引起的。
二是家長要改變既定觀念,要正確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有一些家長,總認為小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越胖越好。這些錯誤的飲食觀念一定要及時改正。
三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有的家長會有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如:一邊看視頻一邊吃飯、長期在外就食、點外賣、喝大量碳酸飲料等。
四是鼓勵家庭中每一個人尤其是孩子參與到做飯過程中來。從餐前準備到餐后收拾,只有讓孩子們認識食物、了解食物的制做過程,才能更好理解飲食文化,養(yǎng)成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會伴隨孩子終身,培養(yǎng)嬰幼兒飲食習慣不容小覷,家長要做好長期準備,并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