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華 楊春艷
【摘要】目的 探討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進行,選取76例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為對象,用隨機、雙盲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開展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焦慮、抑郁評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105%,對照組為73.684%,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為(3.2±1.1)、(3.1±1.4),對照組為(4.1±1.5)、(4.2±1.8),組間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對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的影響較大,減輕心理負擔,提升護理滿意度,為疾病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推廣價值很高。
【關鍵詞】真菌性皮膚病;臨床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2
真菌性皮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粘膜、毛發(fā)等皮膚附屬淺部感染性的疾病,臨床來看,發(fā)病的概率較高,有一定的傳染性,而且在治療之后,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再感染等,對患者的危害較大,影響到皮膚的美觀,還會加重心理上的負擔[1]。在臨床治療中,主要方法為藥物,如廣譜抗菌藥咪康唑等,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對患者的生活進行指導,講解疾病以及治療方面的知識點內(nèi)容,提高患者提疾病的認知,為疾病的治療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2]。本次實驗主要研究的是綜合護理對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的影響效果,請看下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進行,選取76例真菌性皮膚病患患者為對象,用隨機、雙盲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患者資料,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0:18,年齡上限下限分別為72歲和21歲,平均年齡(46.5±3.7)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1:17,年齡上限下限分別為73歲和20歲,平均年齡(46.4±3.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符合比較標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病情檢查,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服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密切觀察皮膚的情況,定期進行疾病的檢查,了解到病情恢復信息,開展下一步治療工作;進行常規(guī)指導,告知服藥劑量等內(nèi)容。
1.2.2 觀察組
綜合護理:(1)健康指導,護理期間,給患者和家屬發(fā)放疾病治療手冊,帶領患者進行學習,將患者和家屬拉進到微信群聊中,每天發(fā)放疾病方面知識點,在群聊中,鼓勵患者和家屬提出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講解疾病方面知識點,讓患者正確認識到疾病的危害,調(diào)整自身的心態(tài)[3]。(2)心理疏導,多和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在言語中,分析患者在治療中,存在的心理問題,真菌性皮膚病患者都會擔心自身的病情發(fā)展情況,懼怕傳染給別人,所以在臨床恢復中,存在心理上的障礙,在護理中,要多和患者交流,重視進行疏導,消除患者的顧慮[4]。(3)皮膚護理,在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定期清潔,尤其是房間環(huán)境和身體,要進行消毒,每天要囑咐患者進行洗澡,定期對床單等物品進行更換,平時也要穿寬松的衣服,避免衣服摩擦導致皮膚受到傷害[5]。(4)飲食上也要進行調(diào)整,根據(jù)患者的個人口味和食物禁忌來制定方案,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食物,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吃油膩不容易消化以及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避免加重身體的負擔。
1.3 觀察指標
(1)在護理過程中,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標準,計算護理滿意度,滿意度=(總例數(shù)-不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在護理過程中,按照醫(yī)院制定的焦慮、抑郁評分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心理狀態(tài)越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百分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焦慮抑郁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無較大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下降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 論
真菌性皮膚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疾病,疾病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是皮膚癬菌感染,包括白癬菌、黃癬菌等,在皮膚適宜生長環(huán)境地方開始繁殖,隨著時間的延長,就會出現(xiàn)癬病[6]。在患上疾病之后,會出現(xiàn)出汗等癥狀,為病菌的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常見的有頭癬、手足癬等,多呈現(xiàn)出水皰鱗屑型,一般出現(xiàn)在一側,初發(fā)時,會出現(xiàn)小水泡,隨著病程時間的延長,范圍不斷擴大。在患上疾病之后,需要及時治療,控制疾病癥狀。在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護理工作,提高治療的效果[7]。
綜合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較大,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在臨床護理中,能解決患者的大部分問題。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講解疾病出現(xiàn)的原因,讓患者和家屬了解都引起疾病出現(xiàn)的因素,在生活中積極進行預防,降低疾病復發(fā)的概率。在平時也要注意衛(wèi)生,定期更換個人物品,尤其是床單等,提高舒適度,定期進行消毒,減少病菌的滋生[8]。平時也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的心理負擔較重,公共場所的限制,家庭的負擔等,心理上比較消極,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能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療效。
真菌性皮膚病對患者的負面影響較大,而且有傳染性,所以在生活中,要做好疾病的預防,降低疾病出現(xiàn)的概率,在出現(xiàn)疾病之后,要積極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提高療效,減少疾病復發(fā)情況。
總的來說,綜合護理對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的影響較大,對患者的治療工作有利,推廣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屈艷博.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探討[J].皮膚病與性病,2018,40(5):149-150.
[2] 陳振瓊.常見真菌性皮膚病的臨床特點與防治[J].心理醫(yī)生,2018,24(24):91-92.
[3] 王 柳.36例慢性皮膚病患者臨床護理分析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114.
[4] 蔣秀珍,冀洪峽.1例真菌性皮炎行慶大霉素與地塞米松外用治療的護理[J].當代護士旬刊,2018,25(3):156-157.
[5] 石夏麗子.大皰性皮膚病整體護理探討[J].醫(yī)學美學美容,2019,28(8):33.
[6] 陳文君."辨證施護"在瘙癢性皮膚病的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5):2475-2478.
[7] 呂瑞娟,張 琳.過敏性皮膚病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7):135.
[8] 王渭玲,王俊仙,秦 瑛.過敏性皮膚病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價值評估[J].飲食保健,2019,6(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