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SEIRS的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模型及仿真研究

      2020-09-27 09:06:46汪玉亭豐景春
      運籌與管理 2020年7期
      關鍵詞:建設工程閾值狀態(tài)

      汪玉亭, 豐景春, 張 可, 李 明, 薛 松

      (1.河海大學a.商學院;b.項目管理研究所;c.國際河流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211100;江蘇省“世界水谷”與水生態(tài)文明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 南京211100)

      0 引言

      建設工程關系國計民生,其質量關系到經濟、生態(tài)等多個方面。建設工程質量形成過程包括質量目標決策、質量目標細化和質量目標實現等三個階段,貫穿于建設工程決策、設計、施工、驗收等階段。建設工程質量形成過程的基本單元是工序,而每一道工序質量取決于參建各方,可見,不同參建方的質量行為決定了建設工程實體質量[1]。建設工程極易受到氣候、地形、地質等因素的影響,施工技術的難度與參建主體能力的不匹配使得質量形成過程碎片化現象更為突出,導致建設工程質量波動性較大,產生較大的質量風險。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系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它能夠通過各種載體和介質(如信息、技術等),將上游參建方的質量風險傳遞到下游參建方,并且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和放大效應,進而影響整個工程質量。例如某玻璃廠擴建廠房,在原來天然坡度約22°的巖石地表平整場地,即在原地表向下開挖近5m,并距原蓄水池3m左右。項目前期項目法人(業(yè)主)對于關鍵部位的安全技術鑒定存在組織不當、鑒定人員資質不足等問題,影響了施工單位對于平基施工中邊坡巖體質量等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質量風險逐級擴大,最終導致該工程完工后第二天邊坡巖體突然崩塌,巖體及水流砸毀新建廠房兩榀屋架,造成工人3死5傷,釀成了一起重大質量事故。

      目前,關于風險傳遞的研究引起了不同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場風險、企業(yè)風險、供應鏈風險等方面。E.Nier等[2]認為風險傳遞與同業(yè)拆借規(guī)模呈非線性關系,并且存在閾值,由于銀行間市場的緊密聯系,一旦同業(yè)拆借規(guī)模超過閾值,會使風險在銀行間迅速傳遞。Bang Nam-Jeon等[3]研究發(fā)現跨國銀行通過內部的資金市場能夠將金融風險從母公司傳遞給國外的子公司。鄧明然等[4]定義了企業(yè)風險傳導,認為企業(yè)在初始時刻的細微偏差或不確定性,能夠依附于各種傳導載體傳遞并擴散到企業(yè)生產過程的點或面上,最終導致企業(yè)生產經營失敗的可能性。劉純霞等通過小世界網絡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傳導過程[5]以及傳導路徑[6]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李存斌等[7]建立了風險元傳遞理論,認為項目的基礎風險變量(風險元)發(fā)生變動時,都會不同程度傳遞并影響到項目的目標。王元明等[8]從定量化的視角研究了工期風險下的項目型供應鏈的風險傳遞,得出了通過設置緩沖區(qū)能夠有效抑制風險傳遞。傳染病模型主要用于探索疾病傳播規(guī)律、預測疾病傳播趨勢,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9]。自從1926年Kermack和McKendrick建立了SIR模型,于1932年對模型進行了優(yōu)化,提出了SIS模型之后[10],學者相 繼 提 出 了SIRS、SEIR、SEIRS等 模 型[111,12]。夏承遺等[13]研究了動態(tài)網絡中的疾病傳播,提出了改進的SIS模型,分析并仿真了傳染臨界值與群體密度和個體運動的關系,來控制疾病傳播。李建全等[14]通過構建帶有確定潛伏期的SEIS模型,找出潛伏期地方病平衡點,證明了潛伏期充分小時地方病平衡點是局部漸進穩(wěn)定的。張瑜[15]、陳福集[16]等建立了在潛伏期和感染期均具有傳染性和康復性的SEIRS模型。鄧春林等[17]在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運用傳染病模型研究了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傳播機制。

      國內外學者對風險傳遞以及傳染病的研究做出了大量的貢獻,但很少有學者將傳染病模型應用到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中。傳染病的傳染機理是病源通過一定路徑進入易感人群,進而在人群中傳播,被傳染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生理反應[18]。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與傳染病的傳染機理較為相似。建設工程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建設工程本身存在內生的脆弱性,在早期往往具有潛在傳遞能力的質量風險源,對鏈式建設程序的依賴性使得質量風險極易傳遞給下游參建方,質量風險發(fā)生前存在一定的潛伏期,且在未顯病癥之前一直處于隱顯狀態(tài),由于內外部影響因素的復雜性以及傳遞過程的動態(tài)性,節(jié)點狀態(tài)不斷變化,同時參建方的免疫性具有時效的,使得質量風險傳遞呈現出復雜化。

      由于建設工程具有參與主體較多、工序繁雜等特點,導致建設工程建設過程、從業(yè)人員專業(yè)水平、信息碎片化等,而參建方自身的質量能力以及處理質量風險的能力又直接影響到工序的實體質量。傳統的質量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往往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響應-風險控制的視角進行研究,分析人、材料、設備、施工方法、環(huán)境等風險因素[19],從而給予相應的對策建議,并未考慮各參建單位之間的質量聯系,沒有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加以較深入的分析。而建設工程形成過程的質量會影響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政府監(jiān)管部門難以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jiān)管,為此,需要把握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內在規(guī)律,實現預警診斷,從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設工程質量風險。

      對于不同的項目管理模式(工程平行承發(fā)包、工程總承包)對質量風險傳遞的影響存在差異,為了全面把握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規(guī)律,本文從工程平行承發(fā)包模式著手,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針對質量風險傳遞的內在機理和影響因素,考慮風險動態(tài)演化過程,利用傳染病動力學原理,建立基于SEIRS的質量風險傳遞模型,通過求解傳遞閾值,分析并仿真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從而為行政主管部門的有效監(jiān)管以及對業(yè)主、監(jiān)理工程師、承包商等市場主體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據,也為落實間接監(jiān)管和事中事后監(jiān)管提供理論支撐。

      1 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分析

      本文將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定義為由于建設工程項目參建各方之間的利益相關性,不可避免受到建設工程內外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以及未能及時發(fā)現的隱患,導致工程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異?;虿槐话l(fā)現或重視,隨著時間變化,在整個建設工程質量鏈系統中被逐級放大甚至演化為危機,進而導致整個建設工程管理目標發(fā)生偏離的過程。建設工程質量鏈是形成整個建設工程質量的所有參建方構成的鏈式關系[20],將各參建方看成是質量鏈條上的一個節(jié)點,節(jié)點之間的銜接非常重要,任何一個節(jié)點出現質量問題或者質量關系紐帶銜接出現問題,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整個建設工程的質量。建設工程質量鏈具有下列幾個特點:

      (1)具有臨時性特點[21]。業(yè)主通過招標等采購方式,與咨詢、設計、施工、監(jiān)理、設備制造及供應商等多類主體簽訂合同,從而形成建設工程質量鏈。按照目前國內業(yè)主與參建方之間的合作形式,業(yè)主與參建方極少有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它們往往只關注自己合同范圍內的質量義務,并不重視與其他參建方之間的質量溝通。

      (2)界面管理難度大[22]。不同的參建方個體目標的差異性以及對各自利益的追求,使各方之間的界面節(jié)點更容易出現問題,參建方往往不把界面附近范圍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任務,而且各方往往由于利益或文化沖突出現協作失控的局面,導致參建方之間溝通成本上升,質量問題傳遞到后續(xù)參建方的現象頻發(fā)。

      (3)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質量鏈節(jié)點參建方之間以及參建單位內部的信息共享機制對建設工程質量都具有重要影響,由于質量鏈上的參建單位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參建方之間的質量聯系存在信息不對稱,會導致“蝴蝶效應”的出現[23]。

      在建設工程質量鏈系統中,參建方之間的質量聯系體現在質量的定向流動和有序傳遞。自然狀態(tài)下的某參建單位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成為具有潛在質量風險的參建方,潛在質量風險的參建方會在內部對其進行阻斷和控制,這時質量風險僅僅對該參建單位造成影響,不會在質量鏈系統中傳遞下去,而由于參建方自身能力的不同,如果該參建方并不能有效控制風險,使風險繼續(xù)傳遞給后續(xù)的參建方,具有質量風險的下游參建方會竭盡所能將風險化解,如果不能化解,風險逐步傳遞進而影響到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如果能夠化解,參建方會具有一定的免疫性,但是免疫性是具有時效的,會再次進入變成自然狀態(tài)下的參建單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

      2 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模型

      2.1 相關假設

      建設工程質量鏈系統中的各參建方即為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的傳遞過程就是與該節(jié)點有業(yè)務關聯的其他節(jié)點進行的,當建設工程網絡中的某個節(jié)點出現質量風險時,會逐步向后續(xù)節(jié)點(本文假定為正向傳遞)傳遞,從而影響建設工程的總體質量水平。由于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從一個節(jié)點傳遞到另一個節(jié)點或影響到整個工程質量需要一定的時間,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傳遞速度的快慢與風險的強弱、外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等都有一定的關系[24],為了構建SEIRS模型,作出如下假設:

      (1)每個節(jié)點分為四種狀態(tài)。未受質量風險干擾的易感狀態(tài)(S)即自然狀態(tài)下的參建單位、受到質量風險干擾尚未傳遞的潛伏狀態(tài)(E)即具有潛在質量風險的參建單位、受到質量風險干擾并進行傳遞的感染狀態(tài)(I)即具有質量風險的參建單位、受到質量風險干擾但經過自身的能力或采取措施使風險消亡的恢復狀態(tài)(R)即已恢復并具有免疫的參建單位。其中,R狀態(tài)具有時效性,有些工序盡管已經恢復到足以成功驗收,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會再次進入到質量風險傳遞系統中來。假設建設工程系統中參建各方相互耦合,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系統中共有N個節(jié)點(N為常數),總量不變。在t時刻,s(t)、e(t)、i(t)、r(t)分別為四種狀態(tài)的節(jié)點占總節(jié)點的比例,由于每個節(jié)點的狀態(tài)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連續(xù)且可微。

      (2)質量風險的傳遞受到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的影響。促進因素指能夠促進質量風險傳遞的因素,由于建設工程的特殊性,工序g受到某些自然條件因素的客觀影響以及參建方j由于某些行為的影響,從而促進了質量風險的傳遞,記為促進函數p(g,j),從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業(yè)主方對于關鍵部位的安全技術鑒定存在組織不當、鑒定人員資質不足等問題,產生質量風險后又因為施工單位自身能力的限制,促進質量風險不斷傳遞并且放大,最終導致質量事故。阻礙因素即為阻礙質量風險傳遞的因素,參建方本身具有一定消除風險的能力并且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r(0-1之間均勻分布的隨機數),是人力資本、物力資本、財力資本和管理機制運行的綜合體現,以及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管強度c,政府的動態(tài)監(jiān)管對質量問題的發(fā)現和查處直接影響了風險的繼續(xù)傳遞,這類情況記為f(r,c)阻礙函數。

      (3)假設節(jié)點之間的接觸率為τ,與參建方之間業(yè)務的緊密程度和合作關系有關。節(jié)點受到潛伏狀態(tài)的節(jié)點風險干擾率為ω1;節(jié)點受到感染狀態(tài)的節(jié)點風險干擾率為ω2。當節(jié)點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但是并未發(fā)生風險傳遞時,則此節(jié)點恢復概率記為αf,與參建方(工序)自身消除風險的能力以及其他控制措施有關,取值與f(r,c)成正比;當節(jié)點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并發(fā)生了風險傳遞,則此節(jié)點風險傳遞的概率記為βp,與參建方的某些行為以及工序的某些自然因素相關,取值與p(g,j)成正比;節(jié)點重新處于易感狀態(tài)的概率記為λf,取值與f(r,c)成正比;節(jié)點消除了風險干擾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概率記為δf也與f(r,c)有關。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如圖2所示:

      圖2 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示意

      2.2 傳遞模型

      根據傳染病動力學的建模思想[25]以及借鑒文獻[26]的建模思路,建立如下的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微分方程模型:

      顯然τ,ω1,ω2,αf,βp,δf,λf∈[0,1],且

      將(1)式加以化簡,可得:

      式中:φ=τ(ω1e+ω2i)—質量風險干擾度。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建設工程質量受到風險干擾的傳遞規(guī)律,為此,下面重點關注質量風險的傳遞概率、傳遞時間以及波及范圍。基于此,本文需要求解傳遞平衡點和傳遞閾值,通過傳遞平衡點和傳遞閾值來揭示出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的傳遞規(guī)律和傳遞趨勢。

      3 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平衡點和閾值

      3.1 質量風險傳遞平衡點和閾值計算

      在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網絡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受質量風險干擾狀態(tài)的節(jié)點會影響到后續(xù)節(jié)點的風險狀態(tài),即此節(jié)點是繼續(xù)傳遞給后續(xù)節(jié)點還是未能傳遞即風險消亡取決于傳遞閾值h。

      由于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網絡存在邊界,因此各類初值應在邊界區(qū)域內[27]:

      (1)無質量風險傳遞平衡點。在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系統中,當潛伏類、感染類、恢復類的節(jié)點數量均為0時,則意味著整個風險傳遞網絡中的所有節(jié)點均為未受質量風險干擾的易感類節(jié)點,此時,網絡中將不存在質量風險傳遞現象,因此公式(1)有平衡點(1,0,0,0),即無質量風險傳遞平衡點。

      (2)非零平衡點。無質量風險傳遞平衡點(1,0,0,0)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實踐中并不存在無質量風險傳遞平衡點,為此,需要尋找邊界區(qū)域D內的非零平衡點。

      令公式(3)的左邊為零,可得:

      式中:φ=τ(ω1e+ω2i)。將(5)代入(2),得:

      式中:h—質量風險傳遞的閾值。

      由公式(5)和公式(6)可以得到公式(3)在D內存在唯一的正平衡點(s*,e*,i*,r*)。

      當傳遞閾值h≥1時,質量風險傳遞系統只存在無傳遞平衡點,即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風險將逐漸化解,并最終全部消除;當傳遞閾值h<1時,質量風險傳遞系統存在唯一的正平衡點(s*,e*,i*,r*),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對質量風險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質量風險將會穩(wěn)定存在,并最終影響建設工程整體質量。

      3.2 質量風險傳遞閾值內在機理分析

      由公式(8)可知,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閾值直接影響了風險傳遞的范圍和趨勢,為此,需要分析質量風險傳遞閾值的內在機理。從公式(7)可以看出,質量風險傳遞閾值h受多個參數的影響,主要包括:一是接觸率為τ,二是潛伏狀態(tài)的節(jié)點干擾率為ω1,三是感染狀態(tài)的節(jié)點干擾率為ω2,四是節(jié)點受質量風險干擾但并未發(fā)生傳遞而可以恢復的概率αf(r,c),五是節(jié)點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并發(fā)生傳遞的概率βp(g,j),六是節(jié)點消除了風險干擾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概率δf(r,c)。下面將分析這些因素對閾值h的影響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1)潛伏狀態(tài)的節(jié)點風險干擾率ω1和感染狀態(tài)的節(jié)點風險干擾率ω2對質量風險傳遞閾值影響機理。ω1和ω2由節(jié)點本身特征所決定,與風險傳遞過程沒有關系,為了簡化分析,令ω1=1,ω2=1,即忽略ω1、ω2對傳遞閾值h的影響。此時,傳遞閾值h的表達式可以簡化為:(2)α、δ、τ、β對質量風險傳遞閾值影響機理。α、δ與閾值h成正相關,τ與閾值h成負相關,見式(10);當α≥δ時,β與閾值h成負相關,見式(11)。

      由(6)可知,閾值h越大,越有利于控制節(jié)點受到質量風險干擾的繼續(xù)傳遞。因此,要使閾值h變大,則需要增大α、δ,減小τ、β。則四個變量對閾值h的影響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四個變量對閾值的影響圖

      由圖3可以看出,τ和β越小,閾值越大,當接觸率τ即節(jié)點之間的邊越小,閾值越大,質量風險越不可能傳遞下去;當受到風險干擾并成功傳遞β越大,則受到促進因素p(g,j)即參建方的某些行為以及工序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的程度越高;閾值越小,質量風險可以繼續(xù)傳遞下去。這說明,為了有效控制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的傳遞,需要加強參建方和工序自身處理質量風險的能力以及采取一些強有力的控制措施,尤其是當受到質量風險干擾的節(jié)點處于潛伏狀態(tài)時,更需要及時遏制風險的繼續(xù)傳遞;另一方面,促進函數p(g,j)不僅取決于工序本身所受到的客觀因素的限制,還與參建方的某些行為有關,而工序本身受到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往往可控性較差,因此參建方的行為決定了質量風險是否傳遞以及傳遞的范圍。

      4 模型仿真分析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利用MATLAB軟件對建立的微分方程進行數值仿真,判斷閾值(h)和各個參數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影響。

      4.1 閾值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

      (1)傳遞閾值h<1。給定質量風險傳遞系統中四種節(jié)點狀態(tài)的初始比例為S=0.85,E=0.1,I=0.03,R=0.02;各 參 數α=0.4,β=0.3,δ=0.2,λ=0.2,τ=0.6,則h=0.47<1。當傳遞閾值h<1時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如圖4所示。

      圖4 閾值h<1時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當閾值h<1時,質量風險傳遞系統出現非零平衡點,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風險傳遞系統會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質量風險將會危害整個建設工程。

      (2)閾值h≥1。保持質量風險傳遞系統中四種節(jié)點狀態(tài)的初始比例不變,降低節(jié)點遭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并進行傳遞的概率β以及節(jié)點之間的接觸率τ,各參數α=0.4,β=0.1,δ=0.2,λ=0.2,τ=0.3,則h=1.1>1。當傳遞閾值h≥1時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如圖5所示。

      圖5 閾值h≥1時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當閾值h≥1時,質量風險傳遞系統無傳遞平衡點。當出現質量風險時,未受干擾的狀態(tài)S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受風險干擾并將風險成功傳遞下去的狀態(tài)I的比例有些許上升,通過控制參建方的某些行為,加強參建方質量風險危害的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未受風險干擾的狀態(tài)S會達到1,而受風險干擾的潛伏狀態(tài)、感染狀態(tài)以及恢復狀態(tài)將完全消失,質量風險傳遞系統最終消除,建設工程呈現出健康狀態(tài)。

      4.2 質量風險傳遞過程影響因素分析

      結合建設工程實踐,在建設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時,建設工程處于健康狀態(tài),因此,在分析影響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因素時,假定閾值h≥1。在圖5的基礎上,由于建設工程中接觸率τ本身對質量風險傳遞過程影響不大,因此,分別變動α、β、δ的值,通過分析四種節(jié)點狀態(tài)的比例變化情況,找出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因素。

      (1)變動參數α。在圖5的數值基礎上,當建設工程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加大節(jié)點受到質量風險干擾但未進行傳遞的概率α,令α=0.7,其他數值不變。得出參數α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如圖6所示。

      圖6 參數α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

      由圖6可以看出,變動參數α對S(t)、E(t)、I(t)、R(t)四種狀態(tài)的影響都較大,S1(t)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穩(wěn)定下來,R1(t)曲線有顯著增長,E1(t)、I1(t)曲線顯著下降。由于節(jié)點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但是并未進行傳遞可以恢復的概率與參建方自身消除風險的能力以及政府的監(jiān)管強度成正比,為了加大參數α,則需要加強參建方(工序)自身消除風險的能力以及政府的事中事后監(jiān)管強度。仿真結果表明,如果質量風險會對后續(xù)節(jié)點產生危害,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參建各方會采取措施消除質量風險,使質量風險最終消除。

      (2)變動參數β。在圖5的數值基礎上,當建設工程受到質量風險干擾時,加大節(jié)點遭受到質量風險干擾并成功進行傳遞的概率β,令β=0.8,其他數值不變。得出參數β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如圖7所示。

      圖7 參數β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

      由圖7可以看出,變動參數β對S(t)、E(t)、I(t)、R(t)四種狀態(tài)的影響都較大,S2(t)曲線有顯著下降,E2(t)、I2(t)、R2(t)曲線顯著上升,四條曲線在某一時間點達到平衡,趨于穩(wěn)定。由于節(jié)點遭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并成功傳遞的概率β與參建方的某些消極行為以及工序的某些自然因素成正比,為了加大參數β,工序的自然因素不可控,參建方的某些消極行為盛行。仿真結果表明,當建設工程遭受到質量風險干擾時,政府的監(jiān)管力度不夠,參建方認識到質量風險存在以及對后續(xù)節(jié)點的危害性不足,不及時采取措施來控制質量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風險傳遞效應明顯,可能產生放大效應,將會影響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

      (3)變動參數δ。在圖5的數值基礎上,當建設工程受到質量風險的干擾,加大節(jié)點消除風險干擾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概率δ,令δ=0.6,其他數值不變。得出參數δ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如圖8所示。

      由圖8可以看出,變動參數δ對S(t)、E(t)、I(t)、R(t)四種狀態(tài)的影響也較大,S3(t)曲線明顯上升,E3(t)、I3(t)、R3(t)曲線都有所下降,變動后的四條曲線比變動前的曲線更早達到極值,更快消除風險。由于節(jié)點消除了風險干擾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概率δ與參建方自身消除風險的能力以及政府的監(jiān)管強度成正比,為了加大參數δ,參建方積極消除自身存在的質量風險并且政府加大事中事后的監(jiān)管強度。因此,仿真結果表明,當建設工程遭受到質量風險干擾并進行傳遞時,政府的監(jiān)管能夠起到威懾作用,參建方對質量風險存在以及對后續(xù)節(jié)點的危害性認識較強,并且可能已經受到質量風險傳遞放大效應的影響,采取了及時有效的控制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節(jié)點質量風險很快消除,并具有一定時期的免疫性。

      綜上所述,參數α、β、δ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都比較顯著,政府的監(jiān)管強度較大使參建方積極應對質量風險,通過采取及時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夠防止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的繼續(xù)傳遞和進一步升級,而由于政府的監(jiān)管力度不夠,參建方對質量風險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沒有及時對質量問題進行處理等則會對整個建設工程的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圖8 參數δ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影響

      5 結論

      建設工程具有參與主體較多、工序繁雜等特點,從而導致了建設工程建設過程、從業(yè)人員專業(yè)水平、信息等碎片化,而參建方自身的質量能力以及處理質量風險的能力又直接影響到工序的實體質量。由于建設工程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以及重要隱蔽建設工程的質量會影響到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政府間接監(jiān)管和事中事后監(jiān)管均難以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jiān)管,為此,需要把握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內在規(guī)律,實現預警診斷,從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設工程質量風險。根據SEIRS傳染病模型的動力學原理,綜合考慮了影響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建立了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模型。

      (1)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具有傳遞性。建設工程質量風險能夠從一個節(jié)點傳遞到下游節(jié)點,并產生連鎖反應和放大效應,進而影響整個建設工程質量。為此,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需要充分考慮風險傳遞效應。

      (2)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過程存在閾值(h)。研究表明,增大節(jié)點成功傳遞的概率β,使傳遞閾值h<1,即風險傳遞過程中促進函數的增加,傳遞效果顯著,質量風險會在后續(xù)參建方傳遞下去,最終也會演化成質量風險穩(wěn)定存在于建設工程中,甚至會影響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增大節(jié)點受到風險干擾并未傳遞的概率α和節(jié)點恢復并具有免疫能力的概率δ使閾值h≥1,即風險傳遞過程中阻礙函數的增加,傳遞效果不顯著,質量風險僅存在參建單位內部,不會傳遞給后續(xù)參建方,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也會消除。

      (3)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具有可控性。按照供應鏈理論,由于牛鞭效應的影響,加之沒有相應的政府監(jiān)管部門,當存在質量風險時會逐級放大,導致風險不可控。而在建設工程建設過程中,有相應的政府監(jiān)管部門,政府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監(jiān)管范圍、內容、深度等,采用相應的監(jiān)管手段、工具等,加大阻礙函數的作用,將建設工程質量風險控制在參建方的內部,從而實現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可控的目的。

      本文針對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的一般性問題展開研究,構建了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模型。下一步需要展開不同類型建設工程質量風險傳遞相關理論與質量監(jiān)管應用研究,使得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

      猜你喜歡
      建設工程閾值狀態(tài)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科學家(2022年3期)2022-04-11 23:18:37
      BIM技術在現代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小波閾值去噪在深小孔鉆削聲發(fā)射信號處理中的應用
      狀態(tài)聯想
      基于自適應閾值和連通域的隧道裂縫提取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tài)
      關于建設工程監(jiān)理發(fā)展趨勢的探討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比值遙感蝕變信息提取及閾值確定(插圖)
      河北遙感(2017年2期)2017-08-07 14:49:00
      室內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閾值探討
      熱圖
      家庭百事通(2016年3期)2016-03-14 08:07:17
      谢通门县| 若羌县| 张北县| 高密市| 榆林市| 保靖县| 安龙县| 东台市| 盐边县| 平泉县| 海丰县| 长子县| 巢湖市| 绥阳县| 杭锦旗| 池州市| 广汉市| 嘉祥县| 夏津县| 个旧市| 西充县| 湟源县| 印江| 广宗县| 乌审旗| 杭锦后旗| 调兵山市| 曲周县| 大港区| 论坛| 达孜县| 西昌市| 南昌县| 苍南县| 宁武县| 甘德县| 蓝山县| 高青县| 鸡泽县| 新沂市|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