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婷
〔關鍵詞〕溝通模式;家庭教育;健全人格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6-0072-02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文化,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家庭溝通模式,通常表現(xiàn)為不鼓勵情緒表達,不善用語言傳達對家人的情感。習慣間接和非言語的溝通方式,期待不用說出來對方就理解自己的心意等不一致的表達方式,這對親子溝通來說是不利的。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家長的評價對他們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行為準則隨著家長的指導而改變。從小灌輸?shù)挠^點就是老實聽從“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尤其對家庭權威人士的話語有著無條件的信任,這就形成了聽話的孩子。但我從最近的兩則咨詢發(fā)現(xiàn),“聽話”的孩子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一、聽話孩子的內(nèi)心煩惱
剛開學時,一位高一女生不愿意上學,更不愿意考試,來到咨詢室。在咨詢過程中了解到,她以前是很喜歡上學的,其實在家也沒事干,不過上學回家后,想和媽媽分享校園趣事的時候,媽媽總是一臉敷衍的態(tài)度,讓她覺得自己挺無聊的。更難過的是,她高中之后,每次考試都要被比較,就算成績有所提升,當向平靜的家長索要獎勵時,得到的也不是夸獎,媽媽給她的回應是“這是你應該的,你要繼續(xù)保持下去才行”。這樣的話語讓她覺得很失落,瞬間失去學習熱情和動力。
還有一個高三男生,焦慮地坐在我面前,述說著他的擔憂。他來自一個幸福家庭,但父親對他要求嚴格,稍有過錯就會遭到責備,再不做出改變,父親就會下達警告。這次由于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情緒也不穩(wěn)定,就和父親產(chǎn)生了爭吵,父親一氣之下說:“學不下去就辦退學吧!”正是這句話,讓他一下子蒙了,深信不疑,整日擔憂焦慮,害怕家長到學校來為他辦退學,無心學習。已經(jīng)高三的學生對父親無條件信任,看似父親的成功,其實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失敗。父親的“威脅”傳達的想法是要他退學,還是為了激勵他更加努力?言語溝通傳達的信息有時直接而嚴苛,這位男生因為“聽話”產(chǎn)生誤解,陷入困境。
以上兩種現(xiàn)象,依然留存著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影子,含蓄內(nèi)斂,不擅表達,喜歡給自己的孩子傳達意識和命令,讓他們成為“聽話”的孩子。孩子做得很好,但卻很快表現(xiàn)出了一些心理問題。
二、聽話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缺乏自我判斷,自我評價低
聽話的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普遍來自家長的認可,他的信念系統(tǒng)是“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父母的責罵和警告不是肯定他們,同樣會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在自我同一性快速成長的高中時期,孩子的自我認同來自各方面評價,對作為“重要他人”的家長,接納度更高,父母的評價逐漸內(nèi)化成為自我評價。家長如果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將“已經(jīng)得到提升”轉(zhuǎn)變?yōu)椤澳憔蛻撨@樣”,好像是激勵孩子,缺乏自我判斷的孩子卻會懷疑自己的努力,原來自己一直做得不好,從而降低自我評價,自我效能感隨之減弱。
(二)缺乏社會支持,學習動力弱
家庭成員是孩子的重要社會支持來源,家永遠是愛的港灣,但也有家長只關注知識的檢測而忽略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因為成績而責怪孩子。責罵聲和威脅的話語縈繞耳邊,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無法安心學習,易對學習甚至對生活失去興趣。重視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同時對自己缺乏全面認知,對社會缺乏豐富體驗,對未來缺乏合理規(guī)劃,一旦努力得不到承認,成果得不到獎賞,反抗起不到效果,自我意識不能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就會抑制孩子的個性發(fā)展,降低學習熱情,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三)缺少自我主見,親子關系差
家長的價值觀對學生來說有著強烈的感染力。有些家長在無形中會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常常抱怨孩子不愿意努力,不自覺不主動,父母的辛苦得不到回報,希望孩子能夠按照他的意愿實現(xiàn)價值。這樣的父母用自己的權威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往往在高中之前,聽話孩子習慣了被安排,缺乏獨立思考,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兒。在咨詢過程中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上了大學就好了?!焙⒆诱J為所有的問題到時候就會解決,家長也這么認為,但忽略了解決的方式,每一個孩子首先應該有自我獨立的意識。青春期的孩子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想要脫離控制,因此親子難以溝通,矛盾叢生,親子關系質(zhì)量下降。
三、適于聽話孩子的教育措施
(一)相互尊重,贊美鼓勵
尊重孩子的想法,當他提出的需要被滿足,這是建立關系、收獲成長最佳的機會。教育學家曾說過“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家長害怕自己的夸獎會培養(yǎng)出一個驕傲的孩子,但忘記了,缺乏鼓勵的孩子會變得自卑、怯弱,失去動力。聽話的好孩子應擁有七分贊美、三分懲罰、十分守規(guī)矩。家長不該用責備和威脅激發(fā)孩子向上,他們聽話本就因為希望得到認可,這時正是建立規(guī)則、內(nèi)化責任、樹立使命感的重要時刻。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應該欣慰,孩子心智已經(jīng)成熟,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如果面對家人都得不到尊重,拿不出勇氣,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和面對艱難險呢?不可能。
(二)學會表達,善于傾聽
對聽話的孩子,家長對其言行更應該有強的把控,孩子們將家長的話語看得非常重要,一句傷人的話可能會讓孩子印象深刻,不能釋懷。父母應減少批評與責備,多溝通、支持孩子,鼓勵孩子表達訴求,通過詢問表達支持,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找到問題所在,并找到自己想要的解決方法。德國教育家弗洛貝爾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手中?!鄙朴趦A聽孩子的需要,也要學會做一個“聽話”的家長,除了和孩子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往往一個疼愛的眼神、愛撫的動作,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歸屬感。在此基礎之上,家長還要增加言語的情感表達,行為有時不能傳達情感,而一句暖心的話卻可以讓對方銘記于心。
(三)自主選擇,減少控制
在高中時期,孩子擁有更強的自主意識,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在學生遇到困惑或?qū)で髱椭鷷r給予指導,而不是命令,過多的指揮會適得其反,增添學生的厭煩感。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和信任,在自身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提供適當?shù)膸椭?。在孩子成績不穩(wěn)定的時候,父母可以問問他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認為他沒有努力,直接否定了他。這時孩子內(nèi)心有不甘和難過,雙方更易情緒波動,各執(zhí)己見,誰都不肯讓步。在咨詢過程中,父母認為:“你考成這樣怎么好意思,平時都在做什么?我天天把你照顧得好好的,你就拿出這樣的成績?”孩子心想:“我明明已經(jīng)很辛苦了,每天都按照你的要求完成那么多事情,我很乖呀,我該怎么辦?”所以因為聽話,親子反而產(chǎn)生矛盾。父母應該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幫助孩子盡快形成自我同一性,成為獨立的個體,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只能聽從家長的觀點。
(四)引領價值,健康成長
聽話的孩子更易受到家長價值觀的影響,父母應用積極正向的語言灌輸正確的信念觀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自我意識,讓其學會正視現(xiàn)實,對他人、社會具有理性的認知,訓練他們建立起良好、穩(wěn)定、和諧的人際關系。給予學生愉快樂觀的情緒體驗,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和這個家庭中的價值和重要性。父母應相信言語的力量,停止責罵與威脅式的激勵,避免讓孩子變得不求進取。一旦尋找到價值感,會幫助那些聽話的孩子找回人生的意義和快樂,而不是犧牲自己,只聽爸媽的話,丟失了自我,一味滿足他人。滿足了自尊需要的個體,才能體驗更高層次的需求。
聽話的孩子只“聽話”,體現(xiàn)了成長過程中的不足,家長和孩子應共同成長,讓聽話的孩子也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解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塑造健全的人格。家長也要做一位“聽話”的家長,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孩子的意志,平等交流。父母應該支持孩子擁有發(fā)表個人意見的權利,提升價值感,培養(yǎng)出擁有人格魅力的青少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中學,鎮(zhèn)江,212017)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