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發(fā)煒
新學期伊始,我接到一些家長關于孩子換城市、換學校后不適應新環(huán)境、新學校的咨詢案例,讓我想寫一寫關于“什么樣的孩子適應力比較強”這個話題。這些咨詢案例中,有一個是孩子讀小學四年級,跟隨父母工作調動到了一個新的城市,進入新的學校,作為一個“外地人”很不適應當?shù)匚幕陌咐?。另外一個是孩子上初二,父母用心良苦,想方設法把他從普通學校轉到一所升學率更高的名校,孩子在新學校很不習慣的案例。
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孩子換地方、接觸新環(huán)境的概率很大。在孩子十多年的求學生涯中,面臨換城市、換學校、換班級的情況并不少。那么,什么樣的孩子適應力比較強呢?家長怎么幫助孩子提高適應力呢?
從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適應力強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適應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和孩子的性格相關。其實,孩子的適應力和親子關系密切相關,甚至和孩子是不是從小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十分有關系。
幾年前,我們一家人隨先生工作變化從北京搬到上海,兒子正讀小學四年級,他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有點不適應,特別是在北京大家都說普通話,在上海的學校里老師和同學經(jīng)常講上海話,這一點讓他很不習慣。我作為一名家庭教育咨詢師跟人聊起這個話題時,一位同行的一句話提醒了我:“你娃從小一直和你們一起生活吧?那就問題不大?!边@句話給我很大啟發(fā):一是對孩子有了信心,孩子一直和我們一起生活,他的安全感是比較好的;二是讓我意識到我們家才是孩子真正的“小氣候”,我們對他的理解、共情以及我們一起面對新環(huán)境的勇氣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
我和兒子說,我們有兩個辦法,第一他們說上海話你可以學一點啊,多懂一種方言多好;第二如果你聽不懂就可以直接告訴對方“請講普通話”。兒子聽了我的建議,立刻就這么做了,很快他就學到了幾句上海話,而且同學漸漸地和他說普通話了。我們每天晚上和兒子聊一些新學校的事情,幫助他減壓。兩個月下來,兒子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新學校,班里開展的有些活動還讓他去主持,老師夸他“北京來的,普通話標準”。
自己親身經(jīng)歷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從小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重要性。一方面,孩子從小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能得到較好的安全感,能和父母結成健康的親密關系,這種安全感、親密感是孩子面對新環(huán)境時的一種力量,就像“盔甲”一樣對孩子形成了保護。另一方面,對孩子而言,家庭的小環(huán)境其實是大于學校和城市大環(huán)境的,換地方不適應很正常,如果家庭氛圍好,親子關系好,這種新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就會被稀釋很多。孩子初到新環(huán)境,只要父母在身邊一起生活,經(jīng)常談心,及時疏導,其實很多的不適應、不習慣就慢慢化解了。
愛交朋友、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孩子適應力強
除了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能提高孩子適應力之外,孩子自己的交友能力也能幫助他更快融入新環(huán)境。愛交朋友、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孩子適應力相對比較強,當他在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有了新的朋友,建立了新的友誼,就會讓他更喜歡到新環(huán)境中去。
如何讓孩子愛交朋友、善于和人打交道呢?交往能力是父母在孩子嬰兒期就需要開始培養(yǎng)的。父母要經(jīng)常帶孩子走出家門,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是一種“泛交往”。同時也要和某幾個小朋友進行“深度交往”,和小朋友結成好朋友,經(jīng)常性地相處,在天天一起玩的矛盾、打鬧、合作中體會與人交往的方法。這樣的孩子就比較善于和各種環(huán)境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因為孩子“經(jīng)歷過”和各種人相處的模式,等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中就不會覺得突兀。
我經(jīng)常和來咨詢的家長說,想辦法和志同道合的孩子家長交朋友,盡快幫助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交到一兩個好朋友,這樣孩子會更喜歡去新學校。兒子從小就跟著我們和各種人打交道,他性格開朗,屬于主動型,他到新學校后很快結交了幾個新朋友,這友誼成了他剛剛轉學時愿意去學校的重要動力。當然,他也遇到了“排外”的同學,還是班里的小頭目,男孩子之間難免會吵嘴打架。我曾問兒子是如何解決的,他大笑說:“打一架成名,不打不成交?!惫?,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融入了新集體。
有幽默感善于自嘲的孩子適應力強
孩子新到一個環(huán)境,這也不懂那也不熟,難免遇到窘境。這時候怎么辦?幽默感來幫忙。家長不妨讓孩子從小就多一點幽默感,有幽默感的人善于自嘲,善于自己找臺階下,不會鉆牛角尖,容易想得開,到了新環(huán)境也更容易融入。
幽默感從哪里來?從日常生活中來。父母可以和孩子經(jīng)常講講笑話,在哈哈大笑中幫助孩子減壓。可以訂閱一些幽默刊物,讓孩子經(jīng)??匆豢?、笑一笑。自己笑了還要講給父母聽,逗得大家笑,其樂融融。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把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當成笑話說出來,這是幽默,也是自嘲。自嘲讓人強大,讓人對很多小事可以感到無所謂,可以卸下很多思想包袱。
兒子是我們家中講笑話的“大師”,他常常給我們講笑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一天,兒子放學回來,又說要給我們講笑話。最近他迷上了講笑話,而且喜歡同一個笑話反復講,我們就反復笑。他講得那么認真、投入,我們不忍打擾。當家長真心和孩子一起“入戲”時,就真的可以對同一個笑話老笑老笑,沒完沒了!
還好,那天兒子說要講一個新笑話,而且不是書上的,也不是聽同學講的,而是發(fā)生在他們班里的,我一聽來了興趣。
今天語文課上,老師念李小悟同學的“寫話”:奶奶看小車,爺爺推小車的小車,我愛我的小車。
老師問李小悟:你家賣車嗎?怎么這么多車?“爺爺推小車的小車”這句怎么有兩個“小車”?
李小悟站起來回答:老師,不是小車,是小徹!
老師問:什么小徹?
李小悟說:我叫李小悟,我弟弟叫李小徹。
全班哄堂大笑。
原來,小悟還不會寫復雜的“徹”字,就用拼音“che”代替,忘了標聲調。
我和丈夫聽到這里捧腹大笑,連說“這個笑話太好笑了”,還請他以后多講一些學校發(fā)生的真實笑話給我們分享。之后,兒子就經(jīng)常把在學??吹降暮猛娴氖聝褐v給我們聽,我們家充滿歡聲笑語,孩子也越來越喜歡學校生活了??梢哉f,幽默感不僅帶來快樂,還讓孩子開朗豁達、熱愛生活。幽默感,其實也是一種力量。
家長想幫助孩子提高適應力,就盡可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到什么環(huán)境里都覺得不是障礙;就要多帶孩子交朋友、和各種人打交道,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這樣的孩子適應力比較強,敢于面對一切新環(huán)境,也會更適應當下的全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