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良
【關鍵詞】基礎教育;“大語文”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面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絕大多數教師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踐行上,熱衷于對熱點問題和熱門教學方法的探究學習,卻對教育教學的本質性的使命與任務有些淡漠。殊不知,《課程標準》的整體教學培養(yǎng)目標是直指學生的終身成長的,而“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則是伴隨學生終身成長的基礎,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果教師只是關注了熱點與熱門,無異于“臨淵羨魚”。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肯定會存在一定的缺陷。語文課究竟應該教什么?怎樣教更有成效?筆者試就自己近年來的探索和學習、聽課與思考談一點粗淺的見解:
第一,正確理解《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確立正確的語文教育教學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目標的出發(fā)點是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如,提出“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繼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形成全球性文化視野,使學生將來適應更廣泛的社會生活,以謀求最大限度的成長發(fā)展所必需的素養(yǎng)。
第二,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設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提高學生思維品質,讓他們學會學習,培養(yǎng)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的能力,豐富積累,增強實踐,這就是語文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如果把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大語文”比作一架飛機,那么,課堂教學就如同機身,而課外的語文學習則如同飛機的兩翼。學生課外的語文學習很大程度是隨機的,作為語文教師,不能不關注學生課外的語文學習,但能夠規(guī)劃的只能是課堂的語文教學,而且也只能通過卓有成效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整合課外所學。
1.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讀寫聽說活動中對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關注”。即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留意一切語言活動的良好習慣,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運用中創(chuàng)造,從而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2.切實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豐富積累。初中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相當的理解能力,記憶力好,求知欲、自控能力更強,更具可塑性。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通過課堂上師生的交流而互相影響、補充、促進,從而能夠更深刻、更確切地理解作者的意圖,領悟文本的精妙,自然增進積累。立足課堂,立足文本,讓學生“讀得進,悟得出,記得住”。
3.創(chuàng)設精美和諧的語文課堂學習情境,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以深厚淵博的知識積累有效引領,開啟學生思路,升華學生的認識和體會,讓學生學得愉悅、有收獲。唯有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建立起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才能上出受學生歡迎的課。
第三,面對全球化浪潮的侵襲,教師應憑借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深厚積淀和對教材文本的獨立解構,引領學生明確“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和理念,“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同時也要“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善于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1.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學好語文的巨大潛力。每個人都有學習語言的潛力。我們初到人世時并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什么,不到一歲就會叫“爸”“媽”;很快地,會說“謝謝”“再見”“你好”,能表達愿望,“我要”“不”……學語文、用語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成長的過程,表達能力的不斷提高就是學生成長的標志。隨著閱歷的豐富,能更加以有意識地學習,我們的語文能力及各方面素養(yǎng)都有了更大的提高。所以,讓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把語文學得更好。
2.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和現實生活中感受語文的威力。小而言之,學生、師生之間的溝通交往,須臾離不開說和寫;大而言之,語言是世界事務、社會生活中最便捷有力的公器:國際常常組織通過“會談”“談判”化解矛盾,政治家的溝通承諾能避免沖突與更大的災難的發(fā)生,國家、集團與地區(qū)“簽訂公約”來約束彼此行為……“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于百萬雄兵”,也不足以概括語言的威力和作用。
3.引導學生從經典作品中體會語文的魅力。引導學生親近文美意豐、耐人尋味的經典作品,感受語文的魅力,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和感悟,增加學生的生活樂趣和力量。品味“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柔與溫暖,感受都德《最后一課》中對母語的熱愛……
于漪先生說:“如果把基礎教育比作一棵大樹,那么語文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弊坑谐尚У恼Z文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更細致地體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內心世界更加豐富。這也是借助文本中透射出的一雙雙慧眼重新看世界的過程,是通過課堂教學在學生心田上播撒、催發(fā)智慧種子的過程。
讓為人梯的教師,不斷豐富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文化素養(yǎng),用自身的文化知識深度和文化視野的寬度努力拓展、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寬度,積極引領語文課堂教學,為學生鋪墊起理想的生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