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用于食道癌放療期對患者身心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選取食道癌放療期患者50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2019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患者為對照組,2019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5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接受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量和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分無明顯差異,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和角色功能評分少于對照組。結論:食道癌放療期應用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規(guī)避不良事件,促進患者預后。
【關鍵詞】 心理護理;食道癌;放療;身心狀態(tài)
食道癌是臨床高發(fā)惡性腫瘤,與患者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手術治療、放化療是治療食道癌常用方式,能夠延長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食道癌放療期患者均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不良反應,特別是食管癌患者因病情和經濟因素制約,極易產生負面情緒,降低生活質量[1]。所以食道癌放療期心理護理十分關鍵。本文作者重點分析心理護理用于食道癌放療期對患者身心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食道癌放療期患者50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2019年3月至2019年至4月收治25例的患者為對照組,2019年5月至2019年至6月收治25例的患者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45.21±5.47)歲;食道癌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7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2.15±6.28)歲;食道癌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8例,比較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滿足《外科學》第8版診斷標準;2)滿足食管癌放療指標;3)生存期預估時間大于6個月;4)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非首次接受食管癌化療患者;2)存在癌癥轉移患者;3)合并多種臟器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知識普及、身心狀態(tài)評估等。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行心理護理,主要內容包括:
1)成立心理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具有5年以上經驗護理人員擔任小組成員,所有護理人員入組前均接受心理護理知識培訓,包括食道癌形成機制、癌癥放化療重點等,所有護理人員通過考核方可入組。詳細了解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史等基線資料,并將其記錄在案。
2)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促進護患關系,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展開針對性健康教育,通過案例法提升患者認知水平,以正確狀態(tài)接受治療。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工作,通過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讓患者表達自身真實想法,保證護理人員能夠準確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面對自身疾病時,保持積極及正能量的態(tài)度,從而有效調動患者治療積極性。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自身特點,仔細觀察患者表情及舉止變化,進行針對性心理指導,鼓勵患者發(fā)泄自身不良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應盡最大努力滿足患者需求。
3)護士在放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放療相關知識,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向他們介紹疾病成功案例,充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向患者說明合作治療的重要性,鼓勵和安慰患者,保證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家屬一步步引導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機制和調節(jié)情緒能力,提升免疫力,實現(xiàn)生理和心理的雙放松模式,提升治療水平,有效促進患者與家屬間的情感交流,保證患者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患者家屬能夠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減輕患者自身對疾病的無助感和恐懼感。出院時應告知患者多做運動,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告知患者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定期舉行病友會、戶外踏青活動使患者感受到生命的價值,給予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
1.3 判定標準
負面情緒: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AS)和焦慮自評量表(SDS)評估,得分越低,患者正面情緒越高。SDS評分<53分可判定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SAS標準分<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5]。
生活質量:采用核心生活質量量表(QLQ-A30)評估,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五項內容,總分是0~100分,分數(shù)越低,生活質量水平越低,52~65分為生活質量改善程度較小,66~78分為生活質量有所提升,78分及以上為生活質量較好[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選取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n(%)]率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t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改善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分無明顯差異(t=0.612、0.487,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t=6.021、7.024,P=0.000)。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和角色功能評分少于對照組(t=4.521、5.085、3.985、9.587、4.173,P=0.000)。詳見表2。
3 討論
食管癌的高發(fā)病率表明該地區(qū)具備發(fā)生食管癌的條件,如存在強致癌物、促癌物質、缺乏某些抗癌因子和遺傳易感性?,F(xiàn)階段,手術治療和放療是臨床治療食道癌的主要方式,其中放療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食管癌放射治療主要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2],若患者失去手術機會,食管癌患者可直接通過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降低損傷范圍,有效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患者受放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及發(fā)病率較高,患者自身身體將會出現(xiàn)不適,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無助和絕望,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嚴重影響患者身心狀態(tài),導致治療不能順利進行,因此采用科學及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平衡患者不良情緒,心理護理以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模式為基礎,以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護理模式為核心,通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全面緩解患者負面情緒,主要管理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效果[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