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丹巴嘉絨藏族服飾及其刺繡技藝的現(xiàn)狀調查

      2020-10-09 10:06歐江宇
      藝術大觀 2020年17期
      關鍵詞:刺繡服飾

      歐江宇

      摘 要:嘉絨藏族作為藏族的一個特殊支系,主要分布在以墨爾多神山為中心的大、小金川流域。該地區(qū)在歷史上戰(zhàn)爭頻發(fā)、移民眾多,致使多民族聚居于此。在藏、羌、彝、漢等多個民族長期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嘉絨藏族獨特的服飾文化。其服飾當中的刺繡融合了多個民族的傳統(tǒng)技法與配色技巧,表現(xiàn)出了與其他藏區(qū)不同的特點。本文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丹巴嘉絨藏族服飾刺繡技藝存在的社區(qū)背景、嘉絨藏族的服飾元素、刺繡工藝及其傳承情況等進行了整理與記錄,旨在更好地保護與傳承嘉絨藏族刺繡技藝。

      關鍵詞:丹巴;嘉絨藏族;服飾;刺繡

      中圖分類號:J5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7-0-02

      一、丹巴嘉絨藏族服飾刺繡技藝存在的社區(qū)背景

      嘉絨藏族主要聚居在“藏彝走廊”,以墨爾多神山為中心的大、小金川流域,包括馬爾康市、小金縣、金川縣、丹巴縣等地。其中丹巴縣地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雪山脈與邛崍山之間,境內最高海拔5820米,最低海拔1700米,一般高差為2000到3000米,可謂是峽谷深邃,峰巒疊嶂,屬于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1]沿河形成的自然的通道,自古便是民族遷徙的走廊。丹巴在唐代之前曾先后屬于蜀國、西羌、嘉良夷管轄。唐貞觀年間,西藏的吐蕃王朝向東擴展,丹巴縣境被吐蕃侵占后屬吐蕃管轄??h境居民在長期與各民族的移民、士兵交往的過程中,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在語言、服飾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嘉絨藏族。直至民國時,取丹東、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譯漢文首字為縣名,始建丹巴縣。如今丹巴縣城年平均氣溫為12.7攝氏度,屬青藏高原季風氣候,日照充沛,但夏季也比較涼爽。丹巴作為嘉絨文化的核心區(qū)域,正是由于當?shù)鬲毺氐牡乩須夂驐l件,才使得多民族遷徙與交流成為地域常態(tài),其服飾款式與刺繡圖案便是當?shù)貧v史、政治、經濟、文化、氣候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服飾當中不僅蘊含著嘉絨藏族人民的審美追求與民族信仰,也展現(xiàn)了其兼收并蓄,美美與共的民族氣度。

      二、丹巴嘉絨藏族服飾及其刺繡技藝概況

      如今,嘉絨藏族服飾可以分為日常民族服飾與節(jié)慶民族服飾兩類。男性與兒童通常只有在一些重要場合或者在過節(jié)的時候才會穿著民族服飾,這使得嘉絨藏族服飾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更具儀式感與民族性的文化載體。

      節(jié)慶民族服飾又被稱為盛裝,較平常穿著的民族服飾更為華麗,也更加復雜。通常,女性頭戴繡花頭帕,將發(fā)辮盤在頭上,并在發(fā)辮上裝飾珊瑚或綠松石制作的飾品。過去嘉絨藏族女性會用自己的頭發(fā)制作發(fā)辮,近些年由于真發(fā)發(fā)辮太重,多數(shù)人已經改為用假發(fā)制作發(fā)辮了。除華麗的頭飾外,嘉絨藏族女性還會佩戴諸如銀耳環(huán)、銀項鏈、珊瑚項鏈、嘠烏等配飾。女性上裝著立領及膝上衣,下著配百褶裙,腰間系手工編織并鑲嵌銀飾的花腰帶,肩披四方形披風,其中上裝的領口與披風的邊緣處均有刺繡圖案作為裝飾。男性一般頭戴氈帽或狐皮帽,上身穿白色長袖襯衣,外套無扣大領右襟長袍,腰束手工編織的寬毛帶或寬皮帶,下著長褲,腳穿長筒靴。傳統(tǒng)男性裝束還要在腰上掛藏刀,系火鐮等工具與飾品。

      在丹巴,因為男性與兒童平時很少穿著民族服飾,故當?shù)丶谓q藏族的日常民族服飾主要以成年女性的服裝為主。這種嘉絨女性的平常著裝被當?shù)厝朔Q為“三片”,即包括一片“頭帕”,一片系于身前的“窄圍腰”以及一片系于身后的“后圍腰”,“三片”上面均以刺繡圖案作為裝飾。在丹巴縣城里,也隨處可見將民族服飾“三片”與漢族外套混搭穿著的中、老年女性,他們所穿著的“三片”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不盡相同的。據(jù)了解,“三片”當中目前銷量最好的是頭帕,頭帕不僅可以用來遮陽,還是當?shù)嘏灾饕娘椘?。很多愛美的嘉絨藏族女性都擁有好幾款不同繡花圖案的頭帕,在搭配不同的衣服時輪流佩戴,而且,相較于價格低廉的機繡頭帕,她們更喜歡價格偏高的手繡頭帕,其認為機繡的花朵死板,配色單調,不好看,而手繡的花朵則活靈活現(xiàn),氣韻生動,這也體現(xiàn)出了當?shù)嘏詫γ赖淖非?。由此可見,刺繡技藝在嘉絨藏族女性服飾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裝飾作用。

      筆者在田野調查中了解到,嘉絨藏繡目前常用的針法主要包括打籽繡、挑繡和滾針繡,以繡一朵杜鵑花為例,通常用打籽繡針法繡花心,用挑繡針發(fā)繡花瓣和葉子,用滾針繡花的枝干。十字挑花的針法由于相對復雜,且耗時較長,已經很少用了。

      三、丹巴嘉絨藏族服飾刺繡技藝傳承的方式與特點

      嘉絨藏族的婦女自古就有在服飾上繡花,來裝扮自己的習俗。在丹巴,過去嘉絨藏族的女孩子到了12歲左右就要和母親學習本民族服飾的制作技藝,包括刺繡,織花腰帶,用牛、羊毛手工捻線,織毪子等,呈現(xiàn)出家族習得的傳承性。多數(shù)民間美術技藝的傳播,強調以藝術樣譜為媒介,如年畫、剪紙、刺繡都是采用畫譜和花樣得以流傳的。[2]但嘉絨藏族刺繡技藝的傳承主要是通過母女、姐妹之間的口傳心授,并沒有以畫譜作為傳播媒介,花樣也沒有固定的模板,刺繡時完全是在繡布上隨手、隨心繡制,這也成就了嘉絨藏繡“隨手繡,隨心繡,張張不重樣”的藝術特點。近年來,嘉絨藏繡的傳承方式也日趨多樣化,不再拘泥于母女,姐妹之間的傳承,政府、高校等機構也逐漸介入到了其傳承生態(tài)之中。[3]有些生產刺繡產品的家庭作坊為擴大生產規(guī)模便成立起了公司,嘉絨藏繡也呈現(xiàn)出了根據(jù)市場需求而不斷創(chuàng)新的特點。

      筆者有幸采訪到了甘孜州丹巴嘉絨服飾制作技藝傳承人扎西拉姆,1959年出生的扎西拉姆便是從7、8歲起就在家中習得了刺繡的基本技藝,12歲開始正式和母親學習刺繡。據(jù)她回憶,其母親和外婆都是村里繡花的好手,新中國成立前母親會幫土司、地主、富農等有錢人家繡頭帕,以換取糧食、衣服等補貼家用。其母親常常和她們姐妹說,不管是什么年代,把花繡好了都有吃的。扎西拉姆20歲參加工作,先后從事電影放映、會計等與刺繡無關的行業(yè),但其由于對刺繡技藝的熱愛,工作之余一直堅持繡花。她設計的刺繡花樣較其母親所繡的在構圖上更為飽滿、配色也更加復雜。退休之后,她就在家中繡頭帕和圍腰,目前其手工制作的頭帕售價在五、六百元,據(jù)說是縣里賣的最貴的。2016年,扎西拉姆注冊了丹巴縣嘉絨服飾文化經營有限公司,2020年又成立了甘孜州女王嫁妝藏繡服飾設計制作有限公司。由于她設計的花樣新穎,源于生活,配色豐富,且手工精湛,故上門購買者絡繹不絕,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銷路好帶來的問題就是靠傳承人自己無法大量制作產品,于是不敢對產品進行宣傳,怕訂單繡不出來。如今扎西拉姆有了十幾個徒弟幫她繡花,這些徒弟在丹巴縣巴底鄉(xiāng)參加過政府組織的嘉絨藏繡培訓,是扎西拉姆老師親手教出來的。但其徒弟現(xiàn)在的刺繡技藝還很難做到隨心隨手,需要找畫匠繪制輔助圖案,才能完成。當談及其子女是否還愿學習刺繡技藝的時候,扎西拉姆對女兒的刺繡天分也是贊不絕口,她的女兒今年35歲,在學校任教,平時工作繁忙,但是也會抽空做一些刺繡相關的文創(chuàng)產品,而且繡的花又獨具自己的風格,她對女兒的創(chuàng)新持鼓勵的態(tài)度,并且非常希望女兒以后可以繼續(xù)將“隨心隨手”的嘉絨藏繡技藝傳承下去。筆者與同伴在采訪扎西拉姆老師的時候向其討教了嘉絨藏繡的技法,她用一下午的時間手把手地教我們繡了一幅作品,可謂是將自己的刺繡技藝傾囊相授。

      綜上所述,如今丹巴嘉絨藏繡的傳承方式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在家庭內部傳承,二是通過政府組織的培訓班讓更多嘉絨藏族婦女掌握這項技藝,三是部分高校教師以課題的形式研究嘉絨藏繡技藝,從另一個角度記錄、保護與傳承嘉絨藏繡。其傳承特點則表現(xiàn)為無藝術樣譜,以口傳心授為主,其藏繡圖案本身并不具有本真性,其隨著時代與市場的變化而不停地更新?lián)Q代,這與現(xiàn)代服飾的潮流更替可謂是異曲同工。

      四、結束語

      嘉絨藏族服飾是一種文化符號,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嘉絨由于處于文化邊緣地帶,因此自身文化豐富且具多元文化特點,在文化的選擇上也具有相對的開放性。[4]嘉絨藏族的服飾與其刺繡圖案一直都在本土發(fā)生著自然“流變”,但不變的是嘉絨藏族人民對自然的歌頌,以及對美的追求。目前,丹巴嘉絨藏族刺繡產品以服飾類為主,購買者主要是當?shù)厝?。其包具與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與開發(fā)仍然處于探索實驗階段,并未形成批量化生產,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市場還未被打開,目前嘉絨藏繡的開發(fā)利用程度較低。如何將嘉絨藏繡技藝更好地與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相結合,以文創(chuàng)產品為載體,促進嘉絨藏繡的活態(tài)傳承與保護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與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丹巴縣地方志編撰辦公室.丹巴年鑒2012卷[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2]潘魯生,唐家路.中國民間美術學導論[M].吉林: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3]胡嘉瑋.基于施洞苗族銀飾本土紋樣的首飾再設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4]李玉琴.嘉絨藏族傳統(tǒng)服飾變遷述論[J].西藏研究,2007(02):96-100.

      猜你喜歡
      刺繡服飾
      去海邊吧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男子刺繡
      刺繡織成的日本傳統(tǒng)美食
      猜朝代
      刺繡風尚
      【花樣盛年·欲望清單】華美刺繡
      華美刺繡
      Wearing History
      刺繡新生
      雅江县| 兴安县| 泗水县| 黎平县| 离岛区| 平山县| 安图县| 淅川县| 昆明市| 南京市| 咸丰县| 赤峰市| 开化县| 高青县| 丹棱县| 乐清市| 冕宁县| 张掖市| 息烽县| 寿阳县| 庄浪县| 五指山市| 襄樊市| 久治县| 榆社县| 清徐县| 富蕴县| 屏东县| 土默特右旗| 全椒县| 芦山县| 孝昌县| 郯城县| 西畴县| 贺州市| 深泽县| 马龙县| 永城市| 三门峡市| 衡阳县|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