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憲
伊朗的閃展騰挪,顯示出了克制與忍耐的韌性,力爭贏得更大的戰(zhàn)略周旋空間。
伊朗總統(tǒng)魯哈尼9月20日表示,美國針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讓美國變得“極端孤立”。美國如果對伊朗實施霸凌行徑,將面臨伊朗方面的“強烈回應”。幾乎同時,又有消息傳出,伊朗外長扎里夫說,伊朗已準備好與美國進行全面的囚犯交換。
云里霧里有些看不懂了?越是云譎波詭,越需有火眼金睛。在這樣的國際熱點背后,永遠不是非黑即白那般簡單。
此前,《紐約時報》有報道稱,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伊朗政府在美國總統(tǒng)選舉前將不再對美國的再次威脅或者制裁作出反應,理由是在疫情壓力下,伊朗若在波斯灣采取行動,可能會在中東乃至整個國際金融市場引發(fā)負面影響和恐慌,讓美國得到采取軍事行動的口實,進而增加特朗普再次當選的機會。
多年來,圍繞伊核問題,伊朗持續(xù)頂住來自美國的高壓,既不屈服,也不一味硬懟。伊朗的閃展騰挪,顯示出了克制與忍耐的韌性,力爭贏得更大的戰(zhàn)略周旋空間。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志在必得的特朗普一定會在國際熱點問題上顯示出格外的強硬,這是美國政治鐵律般的潛規(guī)則。伊朗順理成章地成為美國展示強硬的目標之一。今年1月,特朗普下令出動無人機,在伊拉克殺死了伊朗“圣城旅”司令蘇萊曼尼,以極為血腥的一筆開啟大選年的美伊關系。伊朗雖也做出襲擊美軍駐伊拉克軍事基地、處決間諜等回應,但總體仍顯克制。此后又有消息稱,伊朗多次遭到“莫名其妙”的攻擊,但多以低調冷處理。
在軍事上處于強勢的美國,捏住伊朗死不放手。8月20日,已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xié)議的美國要求聯(lián)合國安理會啟動對伊“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在遭到其他所有攸關方駁斥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月19日稱,在伊核協(xié)議達成前聯(lián)合國對伊實施的制裁已于美國東部時間19日晚8時起恢復生效。美國前腳將伊核協(xié)議說棄便棄,現(xiàn)在又拿來說事。這已經(jīng)不是外交“碰瓷”了,而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徑。
一個微妙之處在于,美國之所以火急火燎地上演這么一出,是因為到今年10月底,針對伊朗購買武器的限制將被解除,這是美國極不愿意看到的前景。
大中東地區(qū)正在發(fā)生具有深遠影響的格局變化。在極限打壓伊朗的同時,美國力促阿聯(lián)酋、巴林兩國與以色列建交。此舉既著眼于聯(lián)手遏制伊朗,也意在應對土耳其支持的穆斯林兄弟會,還助特朗普重燃爭奪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夢。在美國眼中,無論是在敘利亞、也門,還是在伊拉克,都可以看到伊朗若隱若現(xiàn)的身影。不久前,伊朗在與伊拉克交界的邊境地帶連續(xù)打擊親美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9月8日,土耳其和伊朗表示,將利用現(xiàn)有合作機制共同打擊庫爾德工人黨等在兩國邊界處的活動。伊朗在美國重壓之下拉近與美國有嫌隙的土耳其的關系,這又引起了美國新的焦慮。
伊朗隱忍之時,保持著可進可退的靈活性。在這個時代,還真不是誰能隨便地將誰從地球上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