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理工學院,南昌 330100)
2019年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以色列短片制作人蓋·納蒂弗(Guy Nattiv)執(zhí)導的《膚色》(Skin)奪得最佳真人短片獎。短片時長僅20分鐘,卻道盡了當今美國社會難除的痼疾:種族歧視。
短片劇情可梳理為三個版塊。第一版塊描述白人世界,即杰弗里(Jeffrey)與其妻兒一天之內的家庭生活。早上,杰弗里給兒子特洛伊(Troy)理發(fā);隨后,杰弗里一家與朋友們飆車、郊游、玩射擊啤酒瓶游戲;晚上,全家人去超市購物。第二版塊聚焦黑白世界的沖突。在收銀臺排隊時,黑人杰迪(Jaydee)拿著一個塑料玩具逗樂特洛伊,正當二人互視微笑時,杰弗里卻指控杰迪嚇唬孩子;杰迪不想招惹杰弗里,然而,臨走之前丟下的一句話“You are the problem”激怒了對方;杰弗里隨即召來朋友群毆杰迪,其妻克麗斯塔(Christa)阻攔無效;杰迪的妻子打電話報警無果,只能抱著遍體鱗傷的丈夫痛哭不已;特洛伊與家人乘車揚長而去,其天真無邪的目光與杰迪之子布朗尼(Bronny)憂郁堅定的目光相遇。第三版塊描繪黑人世界,即黑人反擊白人暴力。杰弗里帶著特洛伊去“沖浪”(即特洛伊坐在一張沙發(fā)上,杰弗里開車拖曳沙發(fā)快速前行),在回家路上遭到黑人綁架,車內的布朗尼神色鎮(zhèn)定地回望著追車的特洛伊;隨后幾個夜晚,布朗尼及其同胞在車庫里將杰弗里麻醉、全身紋黑、嘴唇整厚;與此同時,杰迪身體慢慢復原,對綁架一事全然不曉;杰弗里被扔回綁架地點,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渾身漆黑,痛苦萬分;正當克麗斯塔認出了破門而入的杰弗里、放下了手槍時,特洛伊卻從背后開槍擊斃了杰弗里。杰弗里教會特洛伊射擊、灌輸種族歧視思想,最終卻變成了“黑人”、倒在了親生兒子的槍下,這是對種族歧視行徑莫大的警示。
優(yōu)秀的電影不僅內涵深厚,其外在表達亦寓意深刻。初看《膚色》海報(圖1),讀者容易將之誤讀為一張撕裂后拼合而成的黑白寫真。一位約莫十歲的少年身穿淺色背心,神情憂郁地目視前方。裂紋從少年頭部中央向身體左下方延伸,劃過臉部中軸線,再延至胸口。仔細審視海報,照片其實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邊是白人孩子特洛伊的半邊臉,右邊是黑人孩子布朗尼的半邊臉。盡管兩個孩子分屬白黑兩個種族、體征截然不同,但是,面對種族沖突,兩人的神情何其相似。將照片一分為二的裂紋對應短片中對立的白黑世界,裂紋縱向朝下的走向暗示種族暴力將向下一代傳遞。被直線分割和限定的圖形會產(chǎn)生緊張感,容易引起受眾的視覺注意,增強了海報版面各空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居于海報中心的裂紋牽引讀者視線,引導受眾跟上設計師的思維、深刻思考電影的主題;《膚色》劇情成功地濃縮于海報之中。本文將以電影海報結構分析為切入點,橫向比較短片中涇渭分明的白黑世界(嘈雜、暖亮、飚奔的白人世界象征其話語權、中心地位與粗俗文化,寧靜、冷暗、慢放的黑人世界象征其失語狀態(tài)、邊緣地位與古老文化);縱向梳理《膚色》的警示意義(白人如何自食“種族暴力”之果,以及種族暴力如何代際傳遞)。
聲音在當代電影中對于敘事建立、時空營造、強化表演、氣氛渲染、潛意識連接等方面都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赌w色》中白人世界的嘈雜令人不安。首先淌進雙耳的是電動理發(fā)推發(fā)出的呼哧呼哧聲、清理碎發(fā)的滋滋聲,長達21秒的低分貝噪音領著觀眾走進白人喧鬧的生活。杰弗里父子的座右銘是:積極向上,發(fā)憤圖強。然而,接下來的劇情卻詳述了白人的驕奢放縱。朋友的越野車呼嘯而至,來接杰弗里一家外出郊游。一路上,粗俗不堪的玩笑、放浪肆意的笑聲、玩世不恭的歌詞、震耳欲聾的音樂,均令人焦躁不已。抵達目的地后,杰弗里舉著槍察看四周,觀眾聽到的只有清脆的鳥鳴聲;然而,短暫的寧靜頃刻又被另一片噪聲打破了——子彈上膛聲、大小槍聲、擊碎酒瓶聲和男女歡呼狂叫聲。鏡頭隨即切換到河邊玩蛇的特洛伊,整個畫面又安靜了片刻,可是其父母的呵斥聲終止了這一和諧的畫面。接下來,杰弗里設賭局,賭特洛伊能一次擊中車內的西瓜,因此,笑聲、槍聲與叫聲又重新上演了一遍。晚上,一家人又在超市里玩起了飆車游戲。即特洛伊坐在推車內,克麗斯塔推著車快速前行,杰弗里半路“劫”走孩子。三人喧囂不已,仿佛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第二日平靜的早餐后,杰弗里帶著特洛伊去“沖浪”,汽車一路喧囂、塵土飛揚,沙發(fā)在泥石路上顛來簸去,特洛伊尖叫不斷,杰弗里吼叫不停,噪音分貝達到了極致;林中的蟲鳴聲瞬間淹沒在長達33秒的“沖浪”聲中。理發(fā)、射擊與“沖浪”等情節(jié)影射美國白人對世界強烈的控制欲,美國白人把控世界話語權令人不安。
> 圖1 《膚色》電影海報
相比之下,黑人的空間寧靜無比。短片總長20分鐘,分配給黑人世界的時間只有3分鐘,而這僅有的3分鐘也做了消音處理。黑人生活相關片段時長僅為3秒:杰迪在家養(yǎng)傷;大清早,布朗尼從“手術室”跑回家中,若無其事地在沙發(fā)上坐下,和父母一起看電視。父子、夫妻只是彼此互視,卻無只言片語。無聲的黑人空間暗示有色人種的失語與沉默抗爭。《膚色》中的聲音線條“默默地引導觀眾去注視畫面中的視覺內容,讓觀眾沉浸于觀影體驗本身,調動觀眾的情感共鳴”。
色彩心理學研究學者告訴我們,極具視覺張力的色彩搭配不僅能給觀眾帶來不同感受,還能左右大眾情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膚色》中白黑世界的鮮明對比給視覺帶來的沖擊同樣震撼。無論是杰弗里給特洛伊理發(fā)的陽臺,還是一家人共進早餐的餐廳,其私人空間都曬滿了陽光。在公共空間,白人亦獨享光明。例如,在自然山水之間,杰弗里先與朋友們盡情地飆車、射擊,后與特洛伊無忌地“沖浪”;在都市空間內,杰弗里駕著車,馳騁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暖亮的杰弗里世界標志美國白人及其文化的中心地位。
與此相對,短片中黑人的空間黯淡無光。其一,杰迪遭群毆這一情節(jié)設計在夜晚,其家人蜷縮在幽暗的車內等他購物歸來,親眼目睹他慘遭毒打,卻無能為力。警方得悉這一暴力事件,卻無所作為。夜晚的黑暗掩蓋了白人的施暴罪行。其二,黑人選擇夜晚給杰弗里做紋身手術,車庫燈光經(jīng)過特別處理,顯得特別冷暗。弱者在黑暗之中的反抗令人震撼。其三,閃現(xiàn)的黑人生活片段極其昏暗,窄小的鏡頭中,遠處的大象木雕與近處沙發(fā)上的杰迪一家僅是依稀可見。幽暗的黑人空間象征非裔美國人及其文化的邊緣地位。
《膚色》中的杰弗里及其朋友顯然均是速度控。給特洛伊清理碎發(fā)、飆車、快節(jié)奏音樂、射擊、“沖浪”,其高速令人惶恐不安。白人下層階級追求極端的刺激,表明其文化趣味的日益粗俗化。
與此相反,導演利用慢動作攝影(高速攝影)呈現(xiàn)黑人空間。慢動作攝影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首先,慢動作鏡頭人為地延緩了動作變化過程,有助于表達夢幻、神秘的氣氛,制造藝術懸念?!赌w色》中,慢鏡頭下的黑人世界里,時間凝滯不前;給杰弗里紋身的黑人身軀龐大、汗珠滿背、神情從容;飄忽的動作造成了強烈的幻覺,強調黑人舉動的神秘感?;氐郊业慕芨ダ镒兂伞昂凇比?,備受煎熬的觀眾如夢初醒,弄清了黑人懲治杰弗里的良策。其次,慢鏡頭具有“放大、夸張、強調電影瞬間的作用”?!赌w色》運用慢鏡頭夸飾地呈現(xiàn)黑人手臂上的蛇紋身,極具震撼力。正如杰弗里身上雜亂的紋身指向白人粗俗文化一樣,蛇,黑人臂膀上唯一的紋身,“非洲神話中頻現(xiàn)的形象”,象征權力、智慧與再生。在白人庸俗文化的反襯下,曾經(jīng)與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齊名的非洲古老文明顯得深邃雄奇。再次,電影中絕大多數(shù)關鍵瞬間都會采取慢鏡加以表達,對過程起到了一種震撼性的增強作用,使關鍵瞬間牢牢銘刻在觀眾記憶中。古老文化滋養(yǎng)了黑人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賦予黑人堅定的信念”。不停歇的紋身針頭,黑人在黑暗中無聲的抗爭、能屈能伸的柔韌、崩潰后的崛起具有深淵一般的穿透力,給觀眾帶來滿滿的視覺沖擊與巨大的心靈震撼。
視覺心理研究認為:頁面中的水平線會引導視線作左右的視覺流動,垂直線則引導視線作上下的視覺流動。因此,人們習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觀察物體?!赌w色》海報中,特洛伊在左,布朗尼在右,觀眾習慣性地會將左邊的特洛伊選為參照點,觀察對比布朗尼體征的不同。同理,短片聚焦的也是占主導地位的白人,處于從屬地位的黑人人微言輕,其故事顯得十分簡短。這一失衡比重指向美國嚴重的種族歧視現(xiàn)象:“黑奴三百年的無償勞動為后來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奠定了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然而,由于白人的奴役、壓迫、剝削與歧視,黑人一直處于極其邊緣的地位,淪落為“非人”。
男主人公杰弗里胸口的鷹紋身寓意深刻,暗指白人世界極強的控制欲。首先,鷹體態(tài)雄偉,性情兇猛,異常狡詐;鷹視野寬闊,目光極其敏銳,能在高空準確地辨認出獵物,“鷹眼”一詞也因此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目光銳利;雙翅寬且長,擅長高飛,堪稱飛高冠軍;鷹強壯有力的腳爪能牢牢抓緊獵物,強勁的鉤狀喙輕易地撕破獵物的皮肉,發(fā)達的胃腸瞬間就能將獵物消化得精光,是名副其實的猛禽。杰弗里體格強健、勇猛果敢,顯然是白人幫派中的“鷹”。其次,歐洲民族歷來視鷹為權力、正義與智慧的象征;因此,深受歐洲文化影響的美國在制定國徽時,把美洲特有的禿鷹選作國徽的象征。杰弗里胸口的鷹紋身令人聯(lián)想起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警察角色的美國。最后,杰弗里胸口的納粹鷹影射其種族歧視態(tài)度。正如納粹黨秉承上蒼賦予的主宰權力、要淘汰劣等民族猶太人一樣,杰弗里持白人至上論,歧視有色人種,并毆打杰迪致傷。
杰弗里不得不為自己的武斷粗暴買單,短片的結尾處,皮膚紋黑的杰弗里被深愛的親生兒子一槍擊斃。黑人群體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杰弗里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黑”人,并因此丟了性命。這一情節(jié)設計寓意深刻??刂朴麖娏业慕芨ダ镆簧荚诓倏刂車娜耍航o兒子理發(fā)、主持打靶游戲、群毆杰迪、飆車、“沖浪”……然而,最終,他淪為黑人群體的針下之物,不僅失去了引以為豪的白色皮膚,而且說話都模糊不清了。從控制癖到被人控制、從白皮膚變成黑皮膚、從把控話語權到失語,杰弗里顯然成了種族歧視的犧牲品,其故事充滿了警示。
特洛伊天性善良,趁父母與其朋友玩射擊游戲時,他獨自一人在河邊摸弄一條膚色很淺的大蛇,父母警告他蛇具有危險性,特洛伊親吻一下蛇身,戀戀不舍地放下。次日清晨,特洛伊邊吃早餐邊發(fā)表其關于蛇的長篇大論。他聲稱:正如其他動物,蛇需要偽裝色來保護自己,蛇身上的花紋旨在警告捕獵者其毒性;然而,某些膚色鮮艷的蛇并不具有毒性;因而,特洛伊得出結論:鮮艷的蛇膚僅僅是用來嚇唬捕食者的,相反,有些蛇膚色不艷、卻具劇毒。杰弗里卻引導特洛伊總結道:判斷蛇是否有毒,要看它的膚色;顏色越艷(深),毒性越高。同樣,超市風波播下了種族主義的種子。對黑人本無偏見的特洛伊從父親那里學會了歧視,因此,當渾身漆黑的杰弗里闖進家門,想要保護母親的特洛伊出現(xiàn)在其身后,毫不猶豫地扣下了扳機。
實際上,無論是面帶微笑、善良友好的杰迪,還是渾身紋黑的杰弗里,均無絲毫傷害特洛伊之意,可是,偏見已經(jīng)在特洛伊心里扎下了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杰弗里一生都在培養(yǎng)特洛伊,企圖打造第二個自己;特洛伊繼承并吸收了父親的膚色理論,親手結果了深愛自己的父親。海報中,并肩目視前方的兩個孩子代表白黑兩族,黑色民族并無傷人之意,恰恰是持種族主義歧視的白人群體制造了不安,循環(huán)著暴力!海報選取孩子而非父親作為主角,其寓意不言而喻,即如果采取暴力的方式處理種族沖突,只能引向暴力的惡性循環(huán),荼毒下一代。
《膚色》通過強烈的聽覺、視覺等感官沖擊,成功地呈現(xiàn)了一個白黑對立的世界:白人盡享科技帶來的便捷,把控著世界的話語權,其文化卻日趨粗俗化;身為白人社會中“失語”的“隱形人”,黑人卻能堅守傳統(tǒng)文化,從中汲取營養(yǎng),保護自己,還擊敵人。此外,正如《膚色》海報采用兩個孩子作為主角一樣,短片將種族沖突的接力棒傳遞給孩子,警示種族暴力將代際傳遞、陷入惡性循環(huán)。
關注種族暴力的影片數(shù)不勝數(shù),《膚色》卻因其別出心裁的海報、對比鮮明的白黑世界(影片橫軸)以及代際傳遞的種族暴力(影片縱軸)而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