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
京廣線霞凝站貨場擴建工程22道、24道已開通啟用,新開通的22道、24道采用與既有一致的電化97型25Hz相敏軌道電路并疊加二線制電碼化,室內采用的是二元二位繼電器(JRJC-70/240型)和HF4-25型防護盒。但開通后便出現(xiàn)電壓波動(16V~24V)、占用殘壓超標的問題,而且軌道電路送端軌道變壓器已調整到最大的18.48V檔位,已無調整空間,列車占用丟失的風險極大。
故障發(fā)生后利用天窗點,首先斷開發(fā)碼電路,以排除區(qū)段發(fā)碼對測試處理造成的誤導。接著在分線盤測試,送電端電壓220v,受電端甩開電纜線測量,電壓一直在16 V~24V間波動,初步判斷為室外短路或開路。
室外故障查找組分為兩組,甲組首先檢查22G軌道箱盒器材及內部配線,乙組負責倒接22G與相鄰既有區(qū)段20G軌旁設備。甲組測試室外送電端限流電阻電壓2.6V左右跳動(高于正常值),接著測試軌道變壓器二次側電壓正常,進一步測試送電端軌面電壓0.1V(明顯低于正常值);
乙組XB箱內連線倒接工作完成后,22道軌道設備連接在相鄰既有20G上一切正常,相鄰既有20G設備連接在22道鋼軌則故障依舊;綜合以上兩組情況判斷排除軌旁設備故障。
接下來,分別檢查各種絕緣、各種線的電氣連接以及軌面電壓、軌面電流等情況。
從表1和表2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受端參數(shù)在調整狀態(tài)、受端開路、受端分路狀態(tài)時,數(shù)據(jù)變化不正常,說明有短路點或漏泄點。從表4中也可以看出,當受端開路狀態(tài)下,軌面仍有2.99A的電流,說明有短路或泄漏點。
表1 受端開路測試
表2 受端短路測試
表3 鋼軌短路電流測試(受端開路下)
表4 鋼軌電流測試(受端開路下)
但是,從表3和表4的數(shù)據(jù)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軌面電流變化趨勢均勻,從而說明沒有具體的短路點,判斷為道床泄漏。
通過將軌道電路終端開路以測量出軌道電路始端電壓Uskl、始端電流Iskl及終端電壓Uzkl,然后將終端短路以測量始端電壓Usdl、始端電流Isdl,根據(jù)戴維南定理此時可忽略道砟阻抗的分布電容而將其作為一個純電阻,即道砟電阻從而通過計算得出結果。故障區(qū)段22G道床電阻為0.5Ω·km,既有區(qū)段6G、20G的道床電阻均大于等于20Ω·km。
經(jīng)測試,電壓變化大的2 2 G 道床電阻常態(tài)下為0.5Ω·km,低于正常狀態(tài)。對電壓穩(wěn)定的區(qū)段進行測試,道床電阻均大于20Ω·km。
為進一步明確故障點,在現(xiàn)場隨機抽查枕木,對其道釘間絕緣進行電壓測試。測試前,需拆除軌枕上道釘螺母,分別在干燥、潮濕狀態(tài)下進行測試。測試電壓為30V時,軌枕兩側螺旋道釘間的絕緣電阻值。測試點隨機選取,測試數(shù)據(jù)如表5:
表5 道釘絕緣測試數(shù)據(jù)
根據(jù)測試,22G軌枕道釘間絕緣電阻存在常態(tài)下最低為0.5kΩ,低于正常狀態(tài)。按1667根/km軌枕,道床電阻不低于0.6Ω·km計算,每根軌枕道釘間的絕緣電阻值應不小于1kΩ。其他正常區(qū)段道釘間的絕緣電阻均大于100kΩ。
現(xiàn)場通過使用復合材料替代鐵質軌距擋板的方法,切斷道釘與鋼軌的電氣連接方式進行道床電阻整治,故障消失。故障原理分析:
圖1 道砟電阻(軌道電路漏泄電流圖)
由圖1可知,一根鋼軌經(jīng)過軌枕、道砟和大地到另一根鋼軌的漏泄電阻,叫道砟電阻。它的單位是:歐·公里。因為鋼軌敷設在枕木上,而敷設在路基上的枕木又是埋在道砟中,所以通過鋼軌電流的一部分要通過枕木、道砟和大地形成漏泄,這種漏泄的情況又很不穩(wěn)定。
這些漏泄電流是沿著軌道線路均勻分布在各個點上的,因此軌道電路在電能傳輸上,屬于均勻傳輸線。
由圖2可以看出,沿線各點的電壓,不是按直線的規(guī)律,而是以雙曲線函數(shù)的規(guī)律下降的。這是因為在每一個單位長度中,都有漏泄電流,所以使軌道電流逐漸減小,電壓也逐漸下降,只有在沒有漏泄的情況下,沿線路各點的電壓才按照直線規(guī)律傳輸。
圖2 軌道電路泄漏電流分布規(guī)律圖
綜上所述,要提高軌道電路工作質量,應該盡可能地提高最小道砟電阻,例如提高道床的排水能力,定期清篩道砟和更換陳腐的軌枕等。
近年來,我國鐵路已大量采用混凝土軌枕,試驗表明混凝土軌枕的導電率受環(huán)境、溫度、濕度的影響比木枕要大,采用這種軌枕后,鋼軌間的分布靜電容也比較顯著,因此它的最小道砟電阻會有所降低,分布電容也不容忽視,不過通過改進軌枕上的扣件和軌枕的聯(lián)接方式和改善絕緣墊板的材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它的最小電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