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杰 李鈺瑩 顧越
摘 ?要:核雕作為中國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歷史悠久,并且在一代代工匠藝人的傳承之下,日益繁榮?,F如今,核雕藝術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設計元素經過了巧妙的融合,其獨特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核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含義深遠,對于這項代表性的中國工藝,當代人唯有傳承和創(chuàng)新,才能夠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關鍵詞:核雕;手工藝;價值;創(chuàng)新
中國的核雕藝術歷史悠久,之所以能夠成為風靡全國,甚至受到眾多國際友人的關注和喜好,是因為其所包含的歷史文化性、藝術審美性,以及趣味橫生的可玩性。無論是傳統(tǒng)核雕,還是新派核雕,它都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個精微且廣闊的藝術世界。
一、核雕的歷史
核雕藝術之所以古老,是因為以核雕刻自古有之。根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是核雕藝術的高峰期,著名工匠王叔遠就是因散文名篇《核舟記》而享譽天下。到了清朝,核雕手工藝人皆能因材施藝,將果核雕出生命或意境。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文化差異較為明顯,核雕漸漸形成了“南工”“北工”兩種派別。區(qū)分兩者的方式,不是簡單地通過地域來評判,而是要從藝術形式上來區(qū)分?!澳瞎ぁ焙说窦性谔K州舟山,遠及福建、廣東,制作材料往往是橄欖核?!澳瞎ぁ备幼非蠹毠?jié),每一件作品的局部都能呈現出精、細、奇、巧的特征。不僅如此,以蘇作核雕為代表的“南工”核雕近年來仍一直引領著核雕藝術的潮流。
“北工”核雕集中在河北廊坊、山東濰坊等地。制作材料主要是桃核,它的表面具有更多褶皺,溝壑紋理更為復雜,進行雕刻時要根據肌理下刀走線。因此,外形上呈現出粗、中、精三種風格形態(tài)。顧名思義,粗品較為簡約,缺乏細節(jié);中品稍加精細,形象鮮明;精品準確生動、神形兼?zhèn)??!澳瞎ぁ焙汀氨惫ぁ焙说褡髌返牟町愓w現于此,它們的風格樣式不盡相同,但在藝術價值上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
二、題材的創(chuàng)新
對于雕刻題材的選擇,“北工”“南工”核雕稍有不同?!氨惫ぁ焙说裨诘窨填}材上偏好帶有吉祥寓意的文化符號,例如仙人、瑞獸、彌勒等,它們都與神話傳說、宗教故事緊密聯系。其對于世俗和宗教的過分強調,弱化了核雕的把玩性和趣味性?!澳瞎ぁ焙说駜A向于沒有任何寓意的橄欖核,在題材上注重民間故事和世俗生活,也不拒絕帶有宗教色彩的題材,羅漢頭就是一經典樣式。所以從“南工”核雕身上,我們既可以看到草蟲瓜果,也能領略怪力鬼神。
近年來,在核雕的造型和題材選擇上,工匠們突破傳統(tǒng)固有思維的束縛,不再局限于羅漢、佛像這些宗教題材。在繼承前人傳統(tǒng)基礎之上,他們敢于嘗試,并創(chuàng)造出更多題材新穎的優(yōu)秀作品。田洪波,作為山東省青年雕刻家,進行核雕創(chuàng)作已有多年。他的核雕作品往往以呈現有故事情節(jié)的大場景為特征,獨樹一幟的風格更是核雕界首創(chuàng)?!恶R拉車》為其得意之作,他巧妙地構建出相互呼應的人物關系,老人、小孩的表情栩栩如生。車門、窗戶及其他局部細節(jié)皆刻畫得靈動活現。面對桃核獨特復雜的結構與紋理,田洪波因勢就形,營造出馬拉車時幸福、祥和的氛圍。
核雕歷史悠久,蘊含著深厚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但同時經典和傳統(tǒng)的題材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匠們對新題材的突破??少F的是,核雕從業(yè)者和愛好者愿意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不僅是田洪波,還有更多工匠敢于對傳統(tǒng)題材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時代精神的核雕作品。
三、技法的創(chuàng)新
中國的雕塑藝術無論在哪個時期都處于蓬勃發(fā)展之中,小件雕塑品也同樣如此,并頗具難度,這便是核雕被人們稱為“鬼工技”的原因。
核雕的藝術價值,更多表現在技法的靈活巧用之中。如今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作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利用高浮雕、透雕、鏤空雕的形式進行雕刻,不僅核雕的精巧和細膩令人稱奇,有的也具有可以和木雕、石雕等大型雕刻作品相提并論的震撼性。蘇州核雕作為“南工”代表,首先做到保持果核的原形,再吸收其他雕刻藝術的精華,并通過創(chuàng)新的浮雕、圓雕、透雕等形式來表現“精、細、奇、巧”,讓人充分領略新技法給微雕帶來的新活力。
張國華是山東濰坊的核雕大師,他敢于打破傳統(tǒng)核雕只能圍繞載體桃核做微雕、淺浮雕的局限,大膽地向著三維立體空間邁進,并進行大面積鏤空留白處理,給予欣賞者以“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視覺震撼?!度翰呷毫Α纷鳛樗拇碜髌罚灰园雮€核桃作為載體,其內是使用刀筆刻鏤出的細如發(fā)絲的蟻群。整體布局統(tǒng)一而完整,螞蟻間的互動生趣盎然。輕盈生動是這件作品給人留下的印象。張國華敢于創(chuàng)新,巧妙地用他的刻刀,以大膽的技法,營造出一個個精微又不失廣大的核雕世界。
現代核雕能夠在技藝方面,取得與明清時期卓然不同的突破,主要是人和器兩方面的不斷進步所致。一方面,很多在美術學院經過專業(yè)造型藝術訓練的年輕人加入到核雕創(chuàng)作中來,他們的雕刻技法更為大膽新穎;另一方面,當代雕刻刀具更加精致鋒利, 更能達到匠人想要表現的效果。
四、形式的創(chuàng)新
中國的大多數傳統(tǒng)工藝美術形式都與民俗文化密切相關,核雕自然也不例外。核雕的源起與古人的祥符文化以及驅兇避邪思想相關。明清之際,在有閑情逸致的文人促成之下,核雕轉化為單純的欣賞品,其形式開始更為貼近世俗生活。核雕在藝術表現上,呈現出以把玩遣興為目的,選取船舶、樓閣等日常生活題材。核雕藝術在近現代得到了很大發(fā)展,更加興旺。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文人雅士和知識分子愿意去探求核雕作品的新形式。首先,“意境”這一概念深植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當中,只有創(chuàng)作者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yǎng),才可以在其作品中表現美的意境。其次,虛實關系在近現代造型藝術中十分重要,它可以營造空間感,也是處理主次、輕重、疏密這些關系的關鍵。當代核雕既要兼顧中國傳統(tǒng)美學理念,也要體現出近現代虛實關系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不一樣的構成美和韻律美,達到嶄新的形式美感,以符合當代人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任敏華出生于姑蘇舟山村,他對待核雕工藝,首先是對傳統(tǒng)精髓進行深刻的理解和領悟,接著才是加以創(chuàng)新?!段娜税藧邸纷鳛槠浯碜髌罚园藗€人文典故為題,以“書畫并茂”的表現形式,配以多種雕刻技法,從而構成一組栩栩如生的核雕。任敏華在創(chuàng)作中,以中國畫的傳統(tǒng)方法,并結合現代虛實關系藝術,進行布局和構思,最后形成“人、景、情”的三重結構,每件作品都是一面是浮雕畫面,另一面是微刻草書,整體效果相得益彰。任敏華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向人們展現了核雕不一樣的形式美。
形式不同于題材和技法,它更為抽象且道不清、說不明,但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階段的核雕,“北工”也好,“南工“也罷,它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和藝術情趣都是截然不同的。從祥符屬性轉向觀賞屬性,在今天又轉向審美屬性,決不故步自封才是維持核雕作品吸引力的關鍵。
五、核雕的今天
核雕作為中國民間的一項立體微雕技藝,雖無具體準確的發(fā)源時期,但從明清這一高峰期算起,它也經過了一段不短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如今,核雕的生產和創(chuàng)作不再以“南工”“北工”作為區(qū)分和界限,越來越多的大型核雕基地出現在全國各地,諸如蘇州、濰坊等。自發(fā)投身于核雕藝術的手工藝人不在少數,他們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穎有趣的核雕作品。全國其他各地的匠人們,同樣都在主動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主動去涉獵藝術類書籍來提出新想法,也愿意運用高科技技術,去設計核雕作品。這一批批后起之秀的出現,對中國核雕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考驗。
當代核雕藝術在發(fā)展道路上,經過創(chuàng)作者融合傳統(tǒng),并加以創(chuàng)新和改良,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創(chuàng)作題材、雕刻技法與藝術形式的相互調和,核雕不但能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點,并且也更契合當代中國文人的審美情趣。人們愿意看到不同以往的更為豐富充實的核雕作品,手工藝人也愿意去迎合、去求新求變,這使核雕藝術不再只注重實用功能,也關注審美價值。
六、結語
隨著中國古玩市場的興起,以及核雕產業(yè)的不斷進步,人們愿意在閑暇之余欣賞和品味核雕,領略其珍貴的藝術價值,體會其間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少手工藝人不約而同地加入到核雕創(chuàng)作之中,這項從古代流傳至今的民間工藝,已經迎來了最好的繁榮時期。
參考文獻:
[1]姜躍進,張梵.蘇州橄欖核雕鑒賞[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
[2]名家悟文玩編委會.名家悟核雕[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3]徐捷.詩、書、畫、印的藝術形式美[J].美術教育研究,2012(7):13-14.
[4]楊海燕.巧奪天工的核雕技藝[J].文化月刊,2014(27):98-103.
[5]陳建華.核雕工藝特點與裝飾藝術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37.
作者簡介:周樹杰,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
李鈺瑩,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
顧越,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