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郭記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置于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這一戰(zhàn)略對護理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應按照新要求進行人才培育。高職院校是護理人才培養(yǎng)主要基地,提高高職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對健康中國建設至關重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進指出:“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泵鞔_了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在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理論與實際聯系的紐帶。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當中,整個課堂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一般都是被動地對教師所講知識進行接收,師生雙方的互動較少,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不夠。有研究顯示,高職院校的學生,目前在課外學習方面的積極性與興趣都不高,有待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予以引導,從而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來。Seminar 教學模式是取其研究式討論之意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歐美發(fā)達國家高校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其核心為:將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潛力充分挖掘出來,讓學生主動學習,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為進一步提升高職教學效果,學習國內外先進教學經驗,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將Seminar 引入《護理學基礎》教學當中,在正式實施前先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就2016 級護生在Seminar 教學方面所具有的認同感進行了調查,為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提供教學對策。
以班級為單位,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一年級第二學期2016 級護理專業(yè)(三年制)8 個班級的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共478 人,其中男生31 人,女生447人。
一方面,先對研究對象進行Seminar 教學宣傳,包括介紹什么是Seminar 教學法、目前我國護理專業(yè)Seminar 教學的現狀和前景、Seminar 教學模式的流程、Seminar 所運用到的教學資源、學生小組自主學習的方法及要求等。另外一方面,自行對調查問卷進行了設計,問卷內容涉及以下方面:護生對Seminar 教學模式實施的意愿及護生在Seminar 教學方面所具有的學習顧慮。兩大內容又細分為五個等級。
問卷發(fā)放數量共計份,并全部進行了回收,回收的有效問卷為份,有效率達到99.4%,結果見表1、表 2。
表1 高職護生對Seminar 教學的認同感情況 (n=475)
表2 高職護生對Seminar 教學的學習顧慮情況 (n=475)
一種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yōu)勢能否充分發(fā)揮出來,與學習者是否認同有著密切關系。以李玲為代表的研究人員指出,Seminar教學能否成功取決于護生是否認同該教學模式。換句話講,護生若是一開始就不認同甚至抗拒教學,那么這種教學模式很難取得實效。所以,該項調查正式開展之前,對教學模式片進行了積極宣傳,涵蓋介紹Seminar 教學法的概念、教學進程及特點、目前我國護理專業(yè)Seminar 教學的現狀和前景(舉例說明Seminar 教學法已被應用于我國不同層次的護理教育中,包括高職、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所以實施Seminar 教學模式是順勢而為,是為護理教學適應新的教育生態(tài))、Seminar 教學所使用的教學資源(圖書館資源庫、大學生MOOC、在線平臺及社交軟件的應用)、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探討的要求和方法等,讓護生對Seminar 教學模式有更為全面的認識。調查研究表明,在關于開設Seminar 教學的必要性方面有83.1%的護生持肯定意見,71.1%的護生對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有較高的興趣,83.4%的護生認為Seminar 教學能夠為今后的護理工作與就業(yè)提供更多的幫助。上述認同感為后續(xù)Seminar 教學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已經逐漸不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提升能動性的主動學習在未來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本調查顯示,82.5%的護生愿意進行課前自主學習,78.5%的護生表示在實施Seminar 教學模式中能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與研究?,F如今,國際上已有許多護理院校開始將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要教育目標。在Seminar 模式教學中,同學們從接收學習任務開始主動進行課前學習,在討論過程中注重小組學習和交流,不斷取長補短,調整學習習慣,提高了對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的主動性。同時,調查也顯示,70.5%的護生害怕在群體中表達自己的觀點,62.9%的護生擔心在這種小組式的學習中,會處理不好團隊中的人際關系。而這些又恰恰是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最需要去培養(yǎng)去鍛煉的能力——表達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實施Seminar 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課堂主體間的流動是多源性、交織性的,為了完成某一主題的發(fā)言,小組成員間共同努力、獻計獻策,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也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讓同學們嘗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克服心理障礙,提高綜合能力。
在Seminar 教學中,教師雖然不是課堂的主體,但是仍然扮演組織設計課堂、傳授知識的角色,這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對護生學習顧慮的調查中,有85.5%的護生擔心自學任務重,難度大,69.4%的護生認為在Seminar 教學模式下,學到的知識不夠系統(tǒng),73.9%的護生還擔心新的學習模式占用時間較多,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這就要求實施Seminar 法的老師,在備課時要注意難度與量,明確教育目標,并以目標為參照進行自學任務的設定,自學資源要突出重點,小且精,要保證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得到提升。在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學生水平和學習特點,在問題設置、學習觀念及問題模式上給予指導,并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每堂課和每個知識模塊,教師都應幫助護生進行系統(tǒng)地小結,增強知識掌握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
總之,將Seminar 教學應用于高職護生中,盡管大多數學生持積極態(tài)度,但目前仍有一定的挑戰(zhàn)與難度。該教學方法在正式實施之前,要求教師先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提高護生對Seminar教學的認同感;關注護生的顧慮,并提出解決之策,使護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均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