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恒
摘要:值班律師制度作為我國解決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問題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自從移植試點后一直被寄予厚望。但由于我國辯護體系的不完善、值班律師訴訟權利缺失、配套保障措施不完善等,值班律師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無法發(fā)揮預期作用,運行效果不理想。
關鍵詞:值班律師;法律援助;權利保障;制度完善
在刑事訴訟語境下,值班律師制度一般是指,不區(qū)分被迫訴人的經濟狀況和案件類型等,一律由國家財政出資,指派律師及時、便捷地為被追訴人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及其他相關法律幫助的法律援助制度。[1]
值班律師制度起源于英國,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刑事訴訟律師辯護全覆蓋的“最初一公里”的問題,旨在解決被追訴人被突發(fā)性的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時,無法在第一時間委托辯護律師或者獲得指定辯護律師的幫助。我國值班律師制度實踐起始于200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進行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試點工作,后逐步推廣至全國,值班律師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得到認可與推廣。新一輪的司法改革要求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以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以及施行,值班律師制度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但值班律師制度承載的巨大作用與值班律師被賦予的律師權利并不相匹配以及值班律師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值班律師在參與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無法發(fā)揮其預期作用,運行效果不如人意。
一、值班律師制度困境
1.值班律師權利缺位
責任的背后是權利的支撐。值班律師為被追訴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量刑建議提出意見、見證被迫訴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法律幫助的前提是值班律師通過會見被追訴人、閱卷了解案件基本事實與證據。
但是,在法典層面,值班律師既沒有會見權,也沒有閱卷權,更沒有調查核實證據權和申請公安司法機關收集證據的權利。值班律師的訴訟行為(權利)具有濃厚的被動色彩。[2]會見權方面, 《刑事訴訟法》第36條第2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并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從條文字面含義來看,值班律師并無主動會見被追訴人的權利,而是由被追訴人主動約見。在約見制度下,值班律師無法根據案件情況擇機當面向被追訴人了解案情,值班律師陷入被動的情形。至于閱卷權部分, 《刑事訴訟法》并未賦予值班律師閱卷權,只是規(guī)定檢察機關應當聽取值班律師的意見,為值班律師了解案情提供必要的便利。由此可見,值班律師并無閱卷權,且檢察機關為值班律師了解案情提供必要便利的描述過于模糊,值班律師了解案情的程度完全取決于檢察機關的配合程度,無法確保值班律師能完整的獲悉案件全部情況。
可喜的是,兩高三部頒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值班律師可以會見被追訴人并在檢察機關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案件材料,這為《刑事訴訟法》寫入值班律師享有閱卷權與會見權奠定了基礎。但值班律師的會見權與閱卷權如何具體化實現(xiàn)以及實現(xiàn)路徑,看守所、檢察機關和法院等部門的職責仍有待研究和發(fā)展,值班律師有效實現(xiàn)上述權利仍然堪憂。
2.值班律師形式化
值班律師形式化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值班律師無法介入對被告人訴訟權利存在重大影響的訴訟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值班律師需要保障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但值班律師介入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時間點卻是被告人認罪認罰之后。值班律師無法在被追訴人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時介入案件,確保被追述人再充分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后認罪認罰。反而只能在被追訴人認罪認罰之后,通過事后參與的形式,對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進行事后審查。第二,雖然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了在某些訴訟環(huán)節(jié)辦案機關需要聽取值班律師的意見,但是并未規(guī)定不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形式上看似賦予了值班律師參與權,值班律師貌似參與了整個程序,但由于未規(guī)定不聽取的值班律師意見的法律后果,是否聽取以及聽取后是否采納值班律師的意見完全取決于辦案機關,值班律師實質上并沒有不容否定的參與權,值班律師參與表現(xiàn)形式化。
3.值班律師配套措施不健全
任何制度的有效運行都離不開配套的保障,值班律師制度也不例外。目前值班律師制度的具體操作模式還處于摸索。
首先,值班律師制度缺乏財政經費保障。相關數(shù)據顯示,對于部分值班律師而言,一天之中可能會處理幾件甚至擠時間的案件,而各地對值班律師的補貼水平相當?shù)?,部分地區(qū)值班律師一天的補貼是150元。[3]任務量與收入的失衡,會打擊值班律師的積極性,可能會造成值班律師在工作中消極怠工,不積極履行職責,導致法律幫助效果不盡人意。 其次,值班律師管理與培訓機制不獨立。實踐中,值班律師與傳統(tǒng)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機構同一部門進行管理。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值班律師與傳統(tǒng)法律援助律師共用同一律師名單庫,容易導致值班律師與傳統(tǒng)法律援助律師工作內容界限不明,發(fā)生混同。[4]二、值班律師與傳統(tǒng)法律援助律師共同進行業(yè)務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難以發(fā)揮實質作用。
最后,值班律師考核監(jiān)督不完善。 《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第七條第二款簡單規(guī)定了法律援助機構向律師協(xié)會通報值班律師履責情況的義務,以及律師協(xié)會應將此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及律師誠信服務記錄的義務,但考評缺乏具體、詳盡的可操作規(guī)定,考核涉及的具體內容不詳,考核的評價標準不明確等使得值班律師的工作質量和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與審查。
二、值班律師制度完善建議
1.充實值班律師的訴訟權利
如前所述《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值班律師擁有律師會見權與閱卷權。為落實值班律師的上述權利,仍需亟待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明確看守所、檢察院、法院的職責。雖然《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可以會見被迫訴人以及閱卷,但只是籠統(tǒng)的規(guī)定看守所、檢察院、法院應當為值班律師提供便利,并未詳細規(guī)定會見及閱卷的程序、手續(xù)以及其他具體規(guī)則。相關部門應當出臺相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明確自己的職責,落實值班律師的會見權以及閱卷權。二、可以試點賦予值班律師在場權,在被追訴人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時,值班律師參與訊問過程,了解被追訴人認罪意愿,為被追訴人解釋認罪認罰制度,并監(jiān)督偵查機關的訊問過程,確保被迫訴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
2.明確值班律師必須參與的訴訟環(huán)節(jié)
為了避免值班律師形式化、咨詢化,應當明確值班律師必須介入案件的幾個時間節(jié)點。首先,在被追訴人第一次被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時,辦案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值班律師應當告知被害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含義,幫助被追訴人權衡是否自愿認罪認罰,同時值班律師可以參與旁聽訊問過程,監(jiān)督、制約偵查機關。其次,被追訴人選擇認罪認罰時,辦案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時間點可能不是第一次被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若被追訴人在之后的時間點決定認罪認罰,辦案機關在收到被迫訴人認罪認罰的意愿后,應當?shù)谝粫r間通知值班律師,由值班律師與辦案機關一道對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意愿進行確認。最后,檢察機關與被告人進行量刑協(xié)商、制定量刑建議時,值班律師應當全程參與,提出值班律師的量刑意見并與檢察機關進行量刑協(xié)商,全程見證量刑協(xié)商過程。
3.完善值班律師配套措施
首先,應當加大對值班律師的經費保障。根據我國司法制度改革的規(guī)劃,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目前的主力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值班律師,但值班律師辦案經費嚴重不足,無法負擔龐大的值班律師需求量。司法行政機關以及所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將值班律師作為獨立的一項制度,設置專門的值班律師辦公室對其進行專項的管理以及培訓并撥付專項經費保障值班律師制度的有效運行。其次,在未來的值班律師制度建設中,應當改變“臨時委派”的模式,建立長效、專職的值班機制,建立專門的值班律師隊伍。各地司法局、司法廳通過招投標形式建立值班律師律師事務所名單庫,通過購買法律服務的形式與入庫的律師事務所簽訂合同,由該律所負責某一時間段內某一地區(qū)的值班業(yè)務。律師事務所的報酬可以按照律師事務所處理的案件數(shù)量和參與援助的時間來計算金額。最后,完善值班律師考核制度。明確值班律師的考核事項,例如值班律師的工作時間,履職情況記錄(值班律師出具的法律文書、會見記錄等),辦案數(shù)量等,除此之外還要明確值班律師考核標準以及未達標的懲戒措施。
三、結論
值班律師制度作為保障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重要措施,在目前委托辯護律師與普通法律援助律師仍有不足的情況承載著巨大的希望。目前,值班律師在運行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應當逐步完善值班律師制度,發(fā)揮值班律師制度設計之初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波.論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的功能定位[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 (03):34-43.
[2]汪海燕,三重悖離: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中值班律師制度的困境[J].法學雜志,2019,40 (12):12-23.
[3]董紅民,麻偉靜,構建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實證探析[J].中國司法,2006 (12):76.
[4]孔超,劉暢,論我國值班律師制度的運行現(xiàn)狀與完善路徑[J].中國司法,2018 (06):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