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保成
一位38年前結識的“老朋友”閑話中問起郭沫若《抱箭集》不見于《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是怎么回事?我當時回答她說,編輯《沫若文集》時分編在不同卷了,具體情況卷前有說明。第二天,因魯實先《史記會注考證駁議》《殷歷譜糾譑》事,與錦厚先生通電話,順便提到《抱箭集》,他囑我把有關情況寫出來,讓更多的郭沫若研究者了解,于是便用了兩天時間做如下查考。
《抱箭集》是1948年9月由上海海燕書店出版的一本郭沫若小說散文集,沒有前言后語,不知編輯意圖。目次5頁,正文354頁,勘誤表1頁。1948年9月初版、1949年7月2版、1950年3月3版,共印6000冊。全書分作六輯:
第一輯:殘春及其他,收文4篇,今津紀游、殘春、牧羊哀話、月蝕;
第二輯:山中雜記,收文9篇,菩提樹下、三詩人之死、芭蕉花、鐵盔、雞雛、人力以上、賣書、曼陀羅華、紅瓜;
第三輯:路畔的薔薇,收文6篇,路畔的薔薇、夕暮、水墨畫、山茶花、墓、白發(fā);
第四輯:水平線下,收文6篇,序引、百合與番茄、亭子間中、后悔、湖心亭、矛盾的調和;
第五輯:歸去來,收文7篇,雞之歸去來、浪花十日、東平的眉目、癰、太山樸、達夫的來訪、斷線風箏;
第六輯:芍藥及其他,收文11篇,芍藥及其他(芍藥、水石、石池、母愛)、銀杏、蚯蚓、小麻貓、雨、小皮篋、十月十七日、丁東草(三章:丁東·白鷺·石榴)、飛雪崖(附:補記)、影子、下鄉(xiāng)去(一、卡車追逐;二、林園訪友;三、白果樹下;四、塞翁之馬;五、離合歡悲;六、夜來風雨;七、新的果實)。
1951年11月改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用的是海燕書店1948年9月的紙型,但撤去第五輯歸去來,目次5頁,正文286頁,沒有勘誤表。1951年11月、1952年6月、1953年5月、1954年4月、1954年8月、1955年8月,出版過2個版次、印刷過6次,連同海燕書店的3版3次印刷,總共印刷9次、20020冊。
看完海燕書店版六輯目錄,知道這是一本舊文新編的集子,只不過6輯43篇舊文散在多處,須得逐一追尋:
第一輯:殘春及其他,4篇,作于1919年2、3月至1923年8月,收《星空》(1923年泰東圖書局初版)第三輯、《山中雜記》(1930年上海光華書局初版)。
編輯《沫若文集》時,分編在第5卷和第7卷,均未保留集名:以牧羊哀話、殘春、月蝕3篇編入第5卷,以今津游記1篇“根據(jù)1954年《抱箭集》新版版本”編在第7卷《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編》之后?!豆羧吠瑯臃志幵趦商帲瑑H在《文學編》第9卷恢復了《殘春及其他》集名,編入牧羊哀話、殘春、月蝕3篇,以今津游記1篇編在《文學編》第12卷《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編》之后。
第二輯,山中雜記,9篇,作于1924年6-10月,收《橄欖》(1926年上海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初版)、《山中雜記》(1930年上海光華書局初版)。
編輯《沫若文集》時,分編在第5卷和第7卷,僅在第7眷保留集名:以三詩人之死、人力以上、曼陀羅華、紅瓜4篇編入第5卷,以“屬于自傳性的散文”菩提樹下、芭蕉花、鐵盔、雞雛、賣書5篇“根據(jù)1954年《抱箭集》新版版本編入”第7卷《山中雜記》集名下?!豆羧吠瑯臃志幵趦商?,僅在《文學編》第10卷保留集名:以三詩人之死、人力以上、曼陀羅華、紅瓜4篇編入《文學編》第9卷,以菩提樹下、芭蕉花、鐵盔、雞雛、賣書5篇編入《文學編》第10卷《山中雜記》集名下。
第三輯,路畔的薔薇,6篇,作于1924年8月—10月,收《橄欖》(1926年上海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初版)、《山中雜記》(1930年上海光華書局初版)。
編輯《沫若文集》時,“根據(jù)1954年《抱箭集》新版版本編入”第7卷《路畔的薔薇》集名下?!豆羧犯鶕?jù)《文集》第7卷編入《文學編》第10卷《路畔的薔薇》集名下。
第四輯,水平線下,收文6篇,作于1925年4月-1926年2月,收《水平線下》(1928年5月上海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初版)第一部、《沫若小說戲曲集》第八輯(1929年上海新興書局初版,1930年上海光華書局初版改名《后悔》)。按:這兩個版本均收文8篇,多《抱箭集》2篇:到宜興去、尚儒村。
編輯《沫若文集》時,分編在第5卷和第7卷,僅在第7卷保留集名:以亭子間中、后悔、湖心亭、矛盾的調和(改題矛盾的統(tǒng)一)4篇編入第5卷,以序引(改題原版序引)、百合與番茄2篇編入第7卷《水平線下》集名下,百合與番茄1篇“系根據(jù)1954年《抱箭集》新版版本編入”。《郭沫若全集》同樣分編在兩處,卻在兩處出現(xiàn)集名:以亭子間中、后悔、湖心亭、矛盾的統(tǒng)一4篇編入《文學編》第9卷《水平線下》集名下,“順序略有調整”,根據(jù)《文集》第7卷,“并根據(jù)初版本和其他版本做了??薄?,以原版序引、百合與番茄2篇編入《文學編》第 12卷《水平線下》集名下。按:《文集》7、《全集·文學編》12《水平線下》集名下,均編入《抱箭集》所少的到宜興去、尚儒村2篇,《文集》7“是根據(jù)《水平線下》初版本編入的”。
第五輯,歸去來,收文7篇,作于1933年9月—1937年6月,收《歸去來》(1946年上海北新書局)。按:這個版本收文13篇,多《抱箭集》6篇:由日本回來了、回到上海、到浦東去來、前線歸來、希望不要下雨、在轟炸中來去。
編輯《沫若文集》時,第8卷保留集名,編入14篇:以雞之歸去來、浪花十日、東平的眉目、癰、太山樸、達夫的來訪、斷線風箏7篇“根據(jù)《抱箭集》1948年的版本編入”,以由日本回來了、回到上海、到浦東去來、前線歸來、希望不要下雨、在轟炸中來去6篇“根據(jù)《歸去來》1946年的版本編入”,并以甘愿做炮灰1篇“亦寫于1937年”,“故并編于本卷”?!豆羧贩志幵趦商?,僅在《文學編》第13卷保留集名:以雞之歸去來、癰、太山樸(改題大山樸)3篇編入《文學編》第10卷《其他》名下,以浪花十日、東平的眉目、達夫的來訪、斷線風箏4篇,由日本回來了、回到上海、到浦東去來、前線歸來、希望不要下雨、在轟炸中來去6篇,共10篇編入《文學編》第13卷《歸去來》集名下。
第六輯,芍藥及其他,收文11篇,作于1941年7月-1945年6月,收《波》(1945年群益出版社初版)。
編輯《沫若文集》時,“根據(jù)1954年新文藝出版社《抱箭集》新版版本”編入第9卷《芍藥及其他》集名下,“并經過作者校閱”,“《十月十七日》一篇,改名《竹陰讀畫》”?!豆羧窊?jù)《文集》第9卷編入《文學編》第10卷《芍藥及其他》集名下。
通過以上考索,至少知道三點:
其一,《抱箭集》6輯中,《水平線下》、《歸去來》都是選輯:《水平線下》初版8篇,《抱箭集》未選到宜興去、尚儒村2篇,《歸去來》初版13篇,《抱箭集》未選由日本回來了、回到上海、到浦東去來、前線歸來、希望不要下雨、在轟炸中來去6篇。
其二,編輯《沫若文集》第7卷、第8卷、第9卷時,卷前說明交代的非常清楚,或“根據(jù)《抱箭集》1948年的版本”,或“根據(jù)1954年《抱箭集》新版版本”編入相關篇章。但由于《抱箭集》只是一個舊集子編成的新集子,而且有的是選編,所以編輯《沫若文集》時,根據(jù)舊集子集名,用新編《抱箭集》文字,正文自然不見《抱箭集》集名?!豆羧房傮w上是依據(jù)《沫若文集》相關卷的相關篇章進行編輯的,因而連卷前說明也不見《抱箭集》的字樣了。
其三,《抱箭集》6輯中,《文集》《全集》分編在兩處的集子有《殘春及其他》《山中雜記》《水平線下》《歸去來》4輯,但《文集》沒有集名重出,《全集》卻有集名《水平線下》重出。《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9卷只知《文集》第5卷沒有保留此集名而想著“恢復”《水平線下》集名,卻沒想《文集》第7卷保留著此集名而《文學編》第12卷也會保留《水平線下》集名,致使《文學編》第9卷、第12卷《水平線下》集名重出。如果說卷內目錄重出不易被發(fā)現(xiàn),兩卷內封都印著《水平線下》的集名就難免有失察之嫌了,足見編輯他人全集,統(tǒng)籌兼顧、前后照應之不易。倘若新編郭沫若全集時,此類問題應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