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羨冰
【摘要】?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各階段教學中的重要目標,而體育科目,突顯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成為如今初中教學中占據重要教學地位的課程。通過在初中課程設置中合理安排體育教學時間,能夠展開各項有益的體育健身活動,鍛煉學生的體能素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而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合理地滲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課改教學理念提倡的,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通過教師播種愛心,收獲希望,來有效實施德育教育,作出探討。
【關鍵詞】? 初中體育 播種 希望 德育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191-01
時代的發(fā)展推進了教育教學的質量,現在的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師除了要教授給學生基礎性的體育知識,展開教學相關的體育訓練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外,還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體育教學中的核心教學目標。未來社會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教師應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結合學科教學特點,來強調學科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原則性
1.1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也應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中起到重要性內因因素的學生群體,學生在課堂的思想性與參與性,將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新時期的體育教師,應改變以往一師號令的絕對性教學主導地位,可多給予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交流機會,多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及意見,從而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也更能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地展開德育教育,利于學生對德育思想的接受。
1.2德育教育的系統(tǒng)性
很多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和語數外不同,在考試中不占據重要的學分比例,故而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著一定的隨意性。因此,對于體育與健康方面的課程教授,沒有進行一個科學的規(guī)劃,而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德育內容的滲透,更是顯得沒有目的性,有種講到便提到的隨意性。基于此,教師應在授課前,或是組織學生展開體育活動前,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銜接德育元素,使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自然而深刻,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2.1結合體育教學元素,滲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包含了許多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如在教學中會涉及到長短跑活動、體操訓練、跳遠、投擲等各項活動。為了讓學生對體育課程更加感興趣,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展開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來讓學生在訓練體育技能的同時,也得到德育思想的感悟。教師先系統(tǒng)化地制定教學方案,再來有條不紊地組織學生玩起寓教于樂的體育游戲。例如,教師設計了一個“搶運傷員”的接力游戲,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向學生講述白求恩前勇赴戰(zhàn)火前線,義無反顧地救治我國傷員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完成從“戰(zhàn)地”對各“傷員”的搶救任務。在生動的革命故事情境中,讓學生一個個化身為“革命勇士“,自覺遵守游戲規(guī)則,積極而高效地配合完成了“搶運傷員”的接力游戲。通過這種有故事情節(jié)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激勵學生互助互愛,團結協作的精神。又如,在教學實心球訓練項目時,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投實心球的規(guī)則,讓學生掌握投球的技能外,還要注意不要對周邊人或物產生不必要的傷害。此時,教師可以引入雷鋒當年在練習投彈時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學習雷鋒勤學苦練的精神,從而激勵學生在投球過程中,虛心扎實學習基本功。結合體育教學元素,來改變以往說教師形成,自然而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德育教育,發(fā)揮出良好的德育效果。
2.2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用愛心播種希望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差異性的教學,致使一些體育學習能力,或是體質能力不同的學生,對于同樣的教學活動,有著不一樣的學習熱情,或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參與效果。例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跳高項目是普遍性的體育訓練活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借助助步的沖力,來完成單腳起跳,在不碰倒跳高設置桿線的情況下,完成安穩(wěn)落地的效果。有的學生屢屢失敗,有的學生干脆就借故放棄訓練。對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不應只是粗暴的訓斥學生的不佳表現,而應出于對學生愛的層面,來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在親切與學生交談中,弄清學生害怕或是訓練失敗的原因,再來針對性的給予幫助。例如,就害怕摔倒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兩者“學生保鏢”,或是教師親自上陣為其做防護,在學生練習時給予全程的照顧,給予學生安全感。而對于屢次訓練犯規(guī)的學生,教師可以再次為其示范講解,提升學生的動作規(guī)范意識。通過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用愛心來播種希望,提供學生針對性的技能指導與幫助,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也在教學中懂得敢于面向困難,勇于挑戰(zhàn),定會不斷突破自我,得到德育思想的啟迪。
2.3給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激勵學生全面化發(fā)展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應是教與學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對于課堂中學生的表現,應給予及時而科學的反饋,做出對學生多元化的評價,以從語言或神情動作中給予學生愛的回應,發(fā)揮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化的發(fā)展。例如,在跳遠項目教學中,有的學生有著較強的技能接受能力,迅速掌握了運動技巧,但卻表現出較差的紀律性,在訓練地場中不是拉著同學講話,就是時常在大家的分組跳遠比賽中,不按規(guī)則行事。因此,教師應運用賞識教育,首先要肯定該學生的優(yōu)點,再來委婉地指出其不當之處,讓學生在心理上能有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在感受到教師的善意時也更能虛心接受教師的教育。像這樣,通過融入愛的多元評價,增強學生的紀律性,激勵學生全面化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在新時期的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技能的教學,與德育教育應得到教師教學中同時的兼顧。通過結合體育教學元素,滲透德育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用愛心播種希望,給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激勵學生全面化發(fā)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丁官波.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