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其昌所處的晚明社會經(jīng)濟繁榮,風(fēng)氣開放,思想多元,此時的畫壇諸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如:反思吳門畫派及其后續(xù)的局限、總結(jié)浙派及其末流之失、擺脫史無前例藝術(shù)商品化的巨大沖擊等。繪畫風(fēng)格上他以摹古為宗,主張畫求柔潤的藝術(shù)特色;畫學(xué)思想是其獨特的以“禪宗思想入畫,并把唐以來的山水畫分為“南北宗”。
關(guān)鍵詞:董其昌;山水畫;南北宗
一、董其昌和他的師友
董其昌在這片時代土壤中,如何發(fā)展出畫史超越的理論,又如何影響著當(dāng)時及此后的三百余年畫壇?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他的交友圈。
1.1、在上海博物館藏的清張琦、項圣謨《尚友圖》軸
此圖描繪了項圣謨回憶四十歲時與五老游于藝林的情景。畫中六人分別是董其昌、陳繼儒、李日華、魯?shù)弥?、釋智舷以及項圣謨。陳繼儒,明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松江人,與董其昌為白首至交。李日華在其日記中多次提及董其昌藏品,其本人作品也曾得到董氏題跋,書畫理論也受到董其昌影響。魯?shù)弥疄槔钊杖A弟子,深受李氏推重。項圣謨是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元汴之孫,自幼熏習(xí)風(fēng)雅,尤長于畫,交游廣泛。他在自敘中稱董其昌為“師”,可知當(dāng)是董氏及門弟子。董其昌與項元汴家族有著三世交情。釋智舷是嘉興金明寺的僧人,因該寺與項宅相鄰,故與項家交流頗多。
1.2、白首至交——陳繼儒
陳繼儒畫《霧村圖》、董其昌《仙壇記》書畫合卷,前段是陳繼儒用“米氏云山”畫法,繪江南山水蔥郁、煙嵐縹緲之貌;后段董其昌節(jié)錄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大字行草,書風(fēng)以閣帖為主,略帶米芾意趣。后人感其友誼,而合為一卷。兩人交情正如陳繼儒所言“少而執(zhí)手,長而隨肩,涵蓋相合,磁石相連,八十余載,毫無間言”。
1.3書畫師友——項元汴、莫是龍、宋旭
明《項元汴像圖頁》為傳世項元汴唯一的標(biāo)準(zhǔn)像。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董其昌少年時曾游嘉興,得盡睹項氏家藏。另外,董氏的一些古畫收藏也來自項家轉(zhuǎn)讓。因此,項對董氏之藝術(shù)啟蒙與卓絕成就的取得,功不可沒。項元汴去世后,董氏親撰墓志銘。
莫是龍(1537-1587),字云卿,后以字行,更字廷韓,松江人。董其昌少年時讀書于莫氏私塾,與莫是龍相交十六年之久,其書畫深受莫氏影響,二人關(guān)系在師友之間。莫氏富收藏,去世后其部分藏品陸續(xù)為董其昌所購。二人的理論也有極大的相通之處,《畫說》的作者亦被混淆于二人名下。
宋旭(1525-1606后),字初旸,號石門,浙江嘉興人,居松江,晚年出家。
宋旭是松江畫壇奠基式的人物,為董其昌所稱道。宋旭及其學(xué)生趙左稱“蘇松派”;另一學(xué)生宋懋晉和趙左的門生沈士充創(chuàng)“云間派”。都是與董其昌有密切交流的畫家,由此可見宋旭對松江畫壇影響深遠。
1.4神交之友——詹景鳳、李贄
詹景鳳(1528-1602),字東圖,號白岳山人等,安徽休寧人,精鑒藏、擅書畫,與文徵明、王世貞、莫是龍、項元汴、顧正誼等交游。他將古代山水畫家分成“逸家”和“作家”,為“南北宗論”胎息,其后經(jīng)莫是龍、董其昌等人得以發(fā)揚。
李贄(1527—1602),字宏甫,號卓吾,福建晉江人,是晚明頗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但因其離經(jīng)叛道、亦儒亦釋而被視為異端邪說。李氏傳世墨跡極罕,此作應(yīng)系孤本。信中談及雪浪、袁宏道、焦竑等友人。
李贄與董其昌有直接交往,并對董氏期許極高。董其昌深究性理之學(xué),融匯儒釋道,以禪悟道論藝,故對李贄的學(xué)說并不排斥。
1.5仕途恩師——許國
許國(1527-1596),字維楨,安徽歙縣人,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董其昌萬歷十七年(1589)中進士,許國即為主考官,故董氏尊其為老師,并終生執(zhí)弟子禮。1591年臘月除夕前五日,董其昌送許國回新安。許氏七十壽辰,董氏賦詩以賀之。許去世后,董氏仍時常往新安吊念恩師,其晚年書《自作太傅許文穆公墓祠記》,對恩師滿懷感激。
二、南宗秘法,董其昌的繪畫技巧
古人云:有筆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識。畫豈有無筆墨者?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五筆;有皴法而不分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語是筆亦是墨,可參之。
2.1畫樹木,各有分別。
如畫瀟湘圖,意在荒遠滅沒。如園亭景,可作楊柳梧竹以及古檜青松。當(dāng)直枝直,多用攢點,畫面給人一種入林有猿啼虎嗥的感受。畫樹之竅:要直中多曲。樹雖直,而生枝發(fā)節(jié)處,不必都直著畫。
枯樹最不可少,會在茂林中間出,畫面就能有蒼古的感受。樹有很多種,如:檜、柏、楊、柳、椿、槐,要看起來郁森,其妙處在樹頭與四面參差,一出一入,一肥一瘦的地方。宋人多寫垂柳,又有點葉柳。垂柳不難畫,只要分枝頭得勢耳。點柳葉之妙,在樹頭圓鋪處。用汁綠漬出,要有迎風(fēng)搖揚之意。
2.2山之輪廓先定,然后皴之。
畫面雖其中細碎處多,但也要有整體感。畫家之妙,全在煙云變滅中。當(dāng)以墨漬出,有生動之韻。作畫,凡山都要有凹凸之形。
2.3構(gòu)圖與皴法
畫平遠,師趙大年。重山疊嶂,師江貫道。皴法,用董源麻皮皴。及瀟湘圖點子皴,樹用北苑、子昂二家法。
2.4石法
用大李將軍秋江待渡圖及郭忠恕雪景。
三、結(jié)語
董其昌主張的師古人,變古法為己用,這對后來的繪畫風(fēng)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正如他所倡導(dǎo)的“以天地為師,以古人為師,以心為師”是在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仿古化今逐漸形成的。董其昌的繪畫風(fēng)格及筆墨思想影響了由清一代至今三百多年。他善山水,少學(xué)黃公望,中年師董源、巨然和二米,后集宋元諸家之長,講究筆致墨韻,以禪入畫,風(fēng)格清韻,古雅雋秀?!拔娜酥嫞辉邗鑿蕉诠P墨。”自唐宋以來,筆墨已代替“丹青”成為中國繪畫更具文人特征的具有美學(xué)意義與藝術(shù)韻味的繪畫語言。在繪畫時,用筆的輕重、緩急、剛?cè)崆钡任⒚疃毮伒母杏X,提、按、轉(zhuǎn)、折的用筆方法,用墨的濃、淡、干、濕,及渲染、潑染;都是畫家心靈對自然界外在之像的反映,也是畫家精神因素的體現(xiàn)。董其昌
參考文獻:
「1」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和他的江南[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9.
「2」王克文.山水畫南宗技法與解析[M].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江海萍(1996—),女,漢族,江蘇無錫人,廣西藝術(shù)學(xué)院中國畫學(xué)院漓江畫派學(xué)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xué)位,研究方向:中國畫山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