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辰
【摘 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綜合心理護理對于治療依從性與不良情緒的影響。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結(jié)果:觀察組中共有57例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為理想,依從性為9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P<0.05。在焦慮和抑郁等評分方面,觀察組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綜合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依從性;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75-01
精神分裂癥會對患者的意識、行為和情感等多方面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同時,還會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在此情況下, 應用藥物對患者實施對癥治療時,就會受到一定阻礙[2]。本文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從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隨機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例數(shù)共有120例。根據(jù)自主抽簽法的相關分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60例。對照組患者中,有32例患者為男性,28例患者為女性;年齡分析:患者年齡的最大值為70歲,最小值為33歲,以(43.27±4.18)歲;學歷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患者有19例,專科患者有21例,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患者有20例。觀察組患者中,有31例患者為男性,29例患者為女性;年齡分析:患者年齡的最大值為69歲,最小值為34歲,以(43.22±4.19)歲;學歷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患者有20例,??苹颊哂?2例,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患者有18例。納入標準:經(jīng)過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綜合各項檢查結(jié)果,判定患者為精神分裂癥。在獲取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之下,本次研究征求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同意,在自愿參與的情況下進行。排除標準:(1)心腦肝腎等臟器存在系統(tǒng)性疾病;(2)隱瞞病情;(3)未征求家屬同意。利用統(tǒng)計學分析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進行處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值得對比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的護理手段,日常監(jiān)督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保持治療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提醒患者家屬必要的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聯(lián)合綜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的措施如下:第一,在患者正式進入醫(yī)院進行對癥治療之前,護理人員應在合理的基礎上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在與患者交談的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病情、基線資料和心理狀況等,為患者構(gòu)建個性化的疾病檔案,并不斷完善豐富。第二,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首當其沖,且療效顯著。為此,護理人員應將疾病的相關知識向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宣教,幫助患者樹立或增強合理用藥的意識,并協(xié)同患者家屬共同促進患者的藥物使用依從性,防止因藥物使用不合理而導致患者發(fā)生不良情況。第三,加大病房探視的頻率和管理力度,保證護理人員、親朋好友等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有效率,及時了解統(tǒng)計患者的心理問題,并以此為基礎,采取相應的對癥處理措施,緩解患者因疾病而產(chǎn)生的系列不良情緒,如焦慮、恐慌和抑郁等[3]。結(jié)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疾病治愈的信心培養(yǎng),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整個疾病治療過程,第四,鼓勵患者主動的與身邊人進行溝通交流,培養(yǎng)與提高患者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者對于生活的希望;提醒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情感支持,做患者堅強的后盾。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共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三個層級;其中,在治療期間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疾病治療和藥物服用的為完全依從;在治療期間,被動地在醫(yī)護人員或家屬的叮囑下服用藥物的為部分依從;不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和拒絕用藥的為不依從[4]。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數(shù)+部分依從患者數(shù))/總患者數(shù)×100%。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分析,其中,焦慮程度的判定利用SDS自評量表,抑郁的判定選擇SAS量表處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的程度越嚴重[5]。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指標均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開展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分析采取卡方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的處理應用T檢驗,用(±S)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分析
對照組患者中,不依從患者的占比為26.67%,顯然高于觀察組的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焦慮和抑郁程度分析
在焦慮程度方面,對照組的評分為(51.22±4.46)分,高于觀察組的(40.46±3.41)分;在SAS評分方面,觀察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結(jié)果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的精神障礙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會的負擔。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加之部分患者存在依從性低、消極治療等心理問題,治療難度驟然增加。綜合心理護理作為一種從患者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的干預措施,以患者實際的基礎資料和心理情況為基準點,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如焦慮和抑郁等[6]。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應用綜合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依從性共有95%(57/60),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同時,觀察組的SDS、SAS評分分別為(40.46±3.41)分、(41.19±6.20)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綜合心理護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在緩解不良情緒方面,積極作用也較為明顯,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蔣菊芳, 裴建琴, 張紫娟. 延續(xù)性自我管理教育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與自我效能的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33(13):1155-1159.
張小峰.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其對焦慮抑郁情緒、服藥依從性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26(9):152.
姜秦美. 綜合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健康研究, 2016,36(5):551-553.
裴立新. 綜合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負性情緒的影響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16(02):256.
陳曉橋. 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8, 8(21):106-108,114.
陸祎麗.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照顧者焦慮情緒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