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鉤藤性涼,味甘,入肝、心經。據測定,鉤藤含鉤藤堿、異鉤藤堿、柯諾辛因堿、柯楠因堿、硬毛帽柱木堿等多種生物堿,具有清熱平肝、熄風定驚的功效,用于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高熱驚厥、頭痛眩暈、小兒驚癇、大人血壓偏高等癥?!侗静菥V目》載:“釣藤,去梗純用嫩鉤,功力十倍?!薄般^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肝經)主風,手厥陰(心包經)主火,……鉤藤通心包于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癥自除”。在《紅樓夢》第八十四回《試文字寶玉始提親,探驚風賈環(huán)重結怨》中寫道:“卻說薛姨媽一時因被金桂這場氣慪得肝氣上逆,左肋作痛。寶釵明知是這個緣故,也等不及醫(yī)生來看,先叫人去買了幾錢鉤藤來,濃濃的煎了一碗,給她母親吃了。這薛姨媽只是又悲又氣,氣的是金桂撒潑,悲的是寶釵有涵養(yǎng),倒覺可憐。寶釵又勸了一回,不知不覺的睡了一覺,肝氣也漸漸平復了?!?/p>
中醫(yī)認為,氣在人體內運行不息,環(huán)周不休,而且有一定的運行方向和運行規(guī)律,肝氣以下行為順,若上行則為逆向,稱之為“肝氣上逆”。由于薛姨媽是肝氣上逆,氣滯于上半身,從而引起兩脅作痛的癥狀。寶釵急用鉤藤濃煎給其母服下,也是對癥下藥,難怪薛姨媽服下鉤藤煎后略覺安頓,“肝氣也漸漸平復了”,正是鉤藤功效所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鉤藤還有較好的鎮(zhèn)靜作用,經動物試驗,給大鼠注射鉤藤煎劑,可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陽性條件反射破壞,條件反射時延長,所含的鉤藤堿為吲哚類衍化物,故可對精神方面有特異作用,能制止癲癇的發(fā)生。研究表明鉤藤還有較好的降壓作用,認為其降壓乃是反射性的(通過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抑制血管運動中樞而引起。降壓以單鉤、雙鉤及與其相鄰之較細的莖枝效果較好,使用老枝效果較差。同時,使用鉤藤降壓,與煎煮時間密切相關,煎煮時間過久或不夠均影響降壓效果,以煎煮在15分鐘為宜?!侗静輩R言》中就說:鉤藤“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熟十余沸,投入即起,頗得力也”。故在湯劑中,鉤藤多后下。
常用驗方:降血壓:取鉤藤100克,加入清水沸后煎15分鐘,制成煎液200毫升,早晚分兩次服,4~6日為一個療程。據臨床觀察,服藥后多數患者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值或接近正常范圍。
治小兒驚熱:鉤藤30克,硝石15克,炙甘草0.3克,共為細末,每服1.5克,日服三次,以溫水調下。
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藤15克,龍齒30克,石膏0.9克,梔子仁0.3克,子芩0.15克,炒大黃15克,麥門冬0.9克,上藥搗粗末,每服3克,一錢,水煎溫服。
治諸癇啼叫:鉤藤、蟬蛻各15克,黃連、甘草、炮大黃、天竺黃各30克,共搗為末,每服1.5克,入生姜、薄荷各少許,水煎溫服。
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彎身如蝦者:鉤藤、枳殼、延胡各1.5克,甘草0.9克,水煎分兩次服。
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藤、桑白皮、馬牙硝各30克,梔子仁、炙甘草各0.9克,炒大黃、黃芩各45克,共搗為粗末,每服9克,入竹葉三七片,水煎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后溫服。
治全身麻木:鉤藤、黑芝麻、紫蘇各21克,水煎服,一日3次。
治面神經麻痹:鉤藤60克,鮮何首烏藤120克,水煎服。
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fā)為子癇者: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3克,桔梗4.5克,水煎服。
外用:浴足降壓:鉤藤20克,冰片10克。用法:先將鉤藤放入3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0分鐘,煮沸后煎15分鐘,再放入冰片煎三五分鐘,待水溫適宜時浸泡雙腳。同時邊泡腳邊按摩風池、勞宮、合谷、內關等穴位。泡腳掌握在30分鐘為宜,每天可早晚各1次。
注意:《本草新編》載:鉤藤“最能盜氣,虛者勿投”?!侗静輳男隆芬噍d:“無火者勿服?!?/p>
編輯: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