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麗 井志遠
【摘 要】 目的:分析出院主要診斷為.9編碼的使用情況,找出誤用殘余類目的原因,減少誤用頻率,提高疾病編碼的準確性。方法:調取某院2018年4、5月份27461份出院病案,對主要診斷中含有.9的殘余類目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27461份出院病案中誤用的殘余類目有5453份,占19.86%。結論:誤用的.9殘余類目所占比例不容忽視,需編碼人員養(yǎng)成編碼時閱讀病歷的工作習慣;建立與臨床醫(yī)師溝通的機制,以減少殘余類目的使用,提高疾病編碼的準確性。
【關鍵詞】 殘余類目;分析;避免;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234-02
殘余類目(又稱剩余類目)是指含有亞目標題“其他”和“未特指”字樣的亞目,是用來分類那些不能歸類到該類目其他特指亞目的疾病[1],因此,亞目為.9的殘余類目是不能準確表達疾病的特異性和真實性的,理論上大多疾病診斷都能分類于特指的分類編碼,如果.9的分類編碼出現頻率過多,就會導致在檢索中不能準確的調出所需要的疾病名稱[2],影響對信息的分析研究,分析殘余類目出現的病種及構成,找出原因和解決辦法,能夠提高疾病編碼的準確性。
1 資料和方法
參照《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以編碼中含有.9為條件在病案管理系統(tǒng)中檢索,調取某院2019年4、5月份出院病案共27461份,導入Excel中對主要疾病診斷編碼進行篩選,按照.9編碼出現的頻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以.9為條件檢索出殘余類目共5453條,占4、5月出院病案中主要診斷的19.86%,對這部分病案進行閱讀分析,得出排名前十位的.9殘余類目構成比,詳見表1。
3 討論
由表1可以看出誤用殘余類目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I63.9腦梗死,腦梗死包括大腦動脈和入腦前動脈的閉塞和狹窄造成的腦梗死,由于臨床醫(yī)師不規(guī)范書寫診斷,而編碼員過于依賴醫(yī)師書寫,臨床醫(yī)學知識有欠缺,未細讀病歷,與臨床溝通不夠[4],不能準確的對疾病診斷進行編碼,直接按醫(yī)師書寫診斷編入.9殘余類目中,致使I63.9腦梗死的編碼構成比明顯居高。排名第二的是C00-C97(.9)惡性腫瘤,隨著外界環(huán)境和社會節(jié)奏的變化,惡性腫瘤成為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5],惡性腫瘤的各項統(tǒng)計指標一直是醫(yī)務工作者和社會熱切關注的焦點,準確的ICD編碼是疾病和死因統(tǒng)計的前提[6]。表1中誤用的殘余類目中惡性腫瘤編碼753例,占14.52%。如C15食管惡性腫瘤,在ICD-10分類法中,標注有兩種可供選擇的亞分類,一類是C15.0-C15.2按部位描述,分頸部、胸部、腹部惡性腫瘤;另一類是 C15.3-C15.5按三分之一分類,分為食管的上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下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編碼人員由對食管分段不了解,或未查閱病歷中的胃鏡檢查、手術記錄,而歸類于C15.9未特指食管惡性腫瘤。另外醫(yī)師對疾病名稱書寫籠統(tǒng)不規(guī)范,要更加細心留意[7],如部分外科醫(yī)師在書寫病歷時,將“胸上中段食管癌”寫成“中上段食管癌”,這也不利于編碼人員對病變部位理解,從而導致編碼錯誤[8]。又如O42胎膜早破,是指在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ICD中以胎膜早破的時間為軸心分類為O42.0胎膜早破,在24小時之內產程開始;O42.1胎膜早破,在24小時之后產程開始;O42.2胎膜早破,由于治療而使產程延遲;O42.9未特指的胎膜早破。編碼人員需閱讀病歷,通過分娩記錄中胎膜破裂的時間及規(guī)律的宮縮的開始時間,推算出胎膜早破的時間是在24小時內還是在24小時后,對24小時后產程開始的還需確定是否由于治療而使產程遲延,進一步確定分類于O42.1或O42.2。由此可見,大多數的殘余類目經過編碼員的努力是可以避免使用的,只要編碼員熟練掌握編碼規(guī)則、認真閱讀病歷、一定會減少殘余類目被誤用出現的比例,這是編碼員努力的方向[9]。
4 措施
4.1 提高編碼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 疾病分類是衛(wèi)生領域中一個綜合性學科,編碼工作對臨床醫(yī)學知識要求較高[10],因此編碼人員不僅要掌握疾病分類知識,靈活運用編碼規(guī)則,熟練使用ICD-10工具書,還應加強對臨床知識的學習[11]。編碼過程中遇到.9殘余類目時,編碼人員需仔細閱讀病歷,按疾病分類規(guī)則正確編碼,如果僅憑醫(yī)師書寫診斷機械對待,則會產生大量殘余類目,影響疾病統(tǒng)計數據的準確性。
4.2 加強與臨床醫(yī)師溝通 臨床醫(yī)師書寫疾病診斷多年來已形成自己的習慣,而疾病編碼是一個傾向于病因的多軸心分類,是建立在臨床醫(yī)學,疾病診斷學基礎上,賦予一定的分類規(guī)則,臨床醫(yī)師不了解疾病編碼的要求,疾病診斷及手術操作名稱書寫不規(guī)范,而編碼人員對臨床專業(yè)知識也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編碼員編碼時要善于和醫(yī)師做好溝通,相互交流學習逐步提高。
總之,隨著醫(yī)療改革的深化,醫(yī)療衛(wèi)生管理對醫(yī)療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編碼人員應從過去的機械性編碼的思想中走出,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多利用工具書,減少殘余類目的使用,以確保醫(yī)療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 劉愛民,主編.病案信息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4:146.
[2] 趙靜.編碼中對ICD-10殘余類目中.9的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1:24-25.
[3] 展麗瀟,史文峰.主要診斷ICD編碼錯誤案例分析[J],中國病案,2018,19(7):17-20.
[4] 吳博,常進紅 子宮平滑肌瘤錯誤編碼分析[J],中國病案,2019,20(9):28-33.
[5] 彭城,張雪梅等.2150例惡性腫瘤患者編碼質量分析[J].中國病案,2018,19(1):26-28.
[6] 歐陽菊香.453例繼發(fā)性惡性腫瘤編碼準確性分析[J].中國病案,2016,17(10):25-26.
[7] 王潔容,曹麗麗等.食管原發(fā)惡性腫瘤ICD-10 編碼兩套亞分類選擇的討論[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8,35(3):469-470.
[8] 鄧添薪,張帆等.115例交搭跨越性食管惡性腫瘤ICD-10 編碼分析[J].中國病案,2017,18(3):26-28.
[9] 馬鳳琴.編碼中殘余類目.9的誤用分析[J].中國病案,2016,7(17):21-23.
[10] 吳文健,文穎. 住院病案首頁疾病分類編碼分析與改進[J],中國病案,2016,17(7):19-21.
[11] 趙欽花.肺結核病D86.0疾病分類編碼的使用[J].中國病案,2017,7(1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