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嘉 莫明浩 宋月君 劉 昭 聶小飛
(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江西省土壤侵蝕與防治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29)
水資源利用率低和因降雨的時空分布不均造成旱澇災害頻繁,是我國水資源狀況面臨的突出問題。無論是大氣降水、地表水還是地下水,都必須通過土壤這個載體,經(jīng)土壤水的調(diào)控,實現(xiàn)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1],“土壤水庫”對于汛期的防洪減災和旱季的水分保蓄利用都具有重要作用[2-3]。然而,在水土流失區(qū)若土壤侵蝕加劇,土壤水庫的總庫容量則會隨之損失嚴重[4-5]。
受降雨量大、擾動頻繁、多山丘地形等影響,紅壤坡地水土流失嚴重,裸露地的年均土壤侵蝕模數(shù)多在5 000 t/km2以上,達強烈等級[6]。水土保持措施在減少水土流失的同時,可達到增加土壤水庫庫容的目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已有研究表明:枯落物覆蓋,能夠有效提高紅壤坡地土壤持水能力[7],土壤水分虧缺度小[8];等高綠籬,能使植物在干濕兩季充分利用紅壤淺溝坡面水分,緩解季節(jié)性干旱[9];條帶植草,在紅壤坡地果園中具有明顯的減流減沙效應(yīng)和蓄積水分作用[10]。竹節(jié)水平溝,作為我國南方紅壤侵蝕區(qū)最具特色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效果,在區(qū)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1-12],但目前對于竹節(jié)水平溝對坡面土壤水庫和土壤水分影響程度的研究相對較少。通過在江西省選取樣地進行試驗,了解竹節(jié)水平溝這一工程措施的影響,對于水土流失防治、防洪減災、抗旱保墑及踐行“節(jié)水優(yōu)先、空間均衡、系統(tǒng)治理、兩手發(fā)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均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樣地位于江西省泰和縣老虎山小流域,地處114°52′~114°54′E、26°50′~26°51′N,地貌屬低淺丘陵區(qū),海拔80~200 m,丘坡平緩,坡度多在5°左右。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6 ℃,≥10 ℃的年積溫為5 918 ℃,極端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6 .0 ℃和40.4 ℃,夏季多伏旱天氣,年均降雨量1 363 mm,無霜期288 d[13]。土壤為第四紀紅土發(fā)育而成的紅壤,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在20 世紀90年代以來實施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shè)工程中,小流域坡面多開挖竹節(jié)水平溝,種植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Schima superb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水保林進行治理[14]。
試驗期間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間泰和縣老虎山小流域降雨量見表1。月際分布特征呈現(xiàn)單峰型,2018年6月降雨量最大,達304.0 mm,最大日降雨量達92.5 mm。2018年9月降雨量最小,僅16.0 mm。
表1 泰和縣老虎山小流域2018年6月—2019年5月降雨特征Table 1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of Laohushan small watershed in Taihe County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1.2.1 試驗處理
在泰和縣老虎山小流域選擇了4個試驗坡面區(qū)域,共12個樣地,4 種處理分別編號為a、b、c、d,進行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的取樣測試分析,均位于中坡和下坡,試驗處理見表2,樣地情況見圖1。
表2 泰和縣老虎山小流域試驗樣地情況Table 2 Experimental plots in Laohushan small watershed of Taihe County
1.2.2 竹節(jié)水平溝尺寸
竹節(jié)水平溝布設(shè)于風化強烈、土層較薄、水土流失強度大的坡地,在山坡上沿等高線每隔一定距離修建的截流、蓄水溝(槽),蓄水攔沙,其溝(槽)內(nèi)間隔一定距離設(shè)置1個土垱以間斷水流,形似竹節(jié);防御暴雨標準采用10年一遇6 h最大降雨;梯形臺體結(jié)構(gòu),上下溝呈品字形布設(shè)[15]。共選取竹節(jié)水平溝6 處,其中c 處理3 處、d 處理3 處。各竹節(jié)水平溝的尺寸見表3。
表3 各竹節(jié)水平溝尺寸Table 3 Sizes of each bamboo-type contour trench cm
圖1 野外樣地現(xiàn)場Fig. 1 Pictures of each field plot
1.2.3 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取樣法,分0~20、20~40、40~60 cm 3 層取樣,竹節(jié)水平溝分溝內(nèi)和溝外取樣。每月取樣1 次,均于中下旬未降雨時或雨停后第2 天的每日上午取樣。土壤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測定,土壤水分采用鋁盒稱重烘干法測定,降雨量通過小流域中全國水土保持監(jiān)測網(wǎng)絡(luò)的氣象站觀測。各土層的蓄水量采用下式計算[2]:
式中:Wi為每層土壤水分儲量(mm),W為土壤水分總儲量(mm),wi為土壤含水量(%)ri為每層土壤容重(g/cm3),hi為分層厚度。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軟件進行整理和作圖,采用SPSS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檢驗方法采用ANOVA 法,t檢驗顯著水平為0.05。
6個不同處理樣地各土層蓄水量見表4。從各土層蓄水量來看,c-溝內(nèi)、c-溝外和d-溝內(nèi)基本為20 cm 土層蓄水量最大;a 樣地和b 樣地基本是夏季時深土層蓄水量最大,其他月份為20 cm 土層蓄水量最大;d-溝外基本為60 cm 土層蓄水量最大,各層的土壤蓄水量相差不大。
表4 各樣地各土層蓄水量Table 4 Soil water storage of each soil layer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mm
從各樣地蓄水量總和來看,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d-溝內(nèi)>d-溝外>c-溝內(nèi)>a>c-溝外>b。紅壤坡面土壤水庫的庫容較大,60 cm 土層土壤蓄水量均在81.8 mm 以上。竹節(jié)水平溝溝內(nèi)比溝外的蓄水量相對更大??萋湮锔采w區(qū)域土壤蓄水量相對最大。裸露坡面的蓄水量較大,與其沒有植物對水分的吸收、沒有蒸騰作用有關(guān)。純水保林下裸露區(qū)域土壤蓄水量相對最小且月際變化不大。
以b 樣地為對照,計算c 樣地、d 樣地對0~60 cm 土層土壤蓄水量的影響。竹節(jié)水平溝對蓄水量的增加率見表5。由表5 可知,有竹節(jié)水平溝的樣地每月對坡面土壤蓄水量均有增加。c-溝內(nèi)蓄水量可增加40%~93%,平均增加73%;c-溝外蓄水量可增加9%~46%,平均增加31%。d-溝內(nèi)蓄水量可增加79%~126%,平均增加98%;溝外蓄水量可增加55%~88%,平均增加75%??梢?,竹節(jié)水平溝具有增加坡面土壤水庫的作用。
表5 竹節(jié)水平溝對蓄水量的增加率Table 5 Increasing rate of soil water storage by bamboo-type contour trench %
溝內(nèi)蓄水量增加量大于溝外,d-溝內(nèi)蓄水量增加量在這12個月都在1 倍左右;c-溝外蓄水量增加量最少,但也增加了30%左右,即在同樣水保林下,有竹節(jié)水平溝措施的坡面在溝外的土壤蓄水量也比無竹節(jié)水平溝措施大。由此可見,竹節(jié)水平溝無論溝內(nèi)還是溝外,全年都能起到蓄積水分、增加土壤水庫庫容的作用,這對于防汛和抗旱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南方紅壤侵蝕區(qū)調(diào)控水量的治本措施之一。
因土壤水分含量受降雨影響,故將月降雨量和取樣前5 日的降雨量[16]考慮入內(nèi)。為了分析竹節(jié)水平溝的影響,將b 樣地與c 樣地溝內(nèi)、d 樣地溝內(nèi)的土壤水分含量進行對比分析,其土壤含水量見圖2。
圖2 各樣地不同月土壤含水量變化Fig. 2 Changes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different months
b 樣地的土壤含水量較小,所有土層均在16%以下。其土壤含水量與降雨量關(guān)系密切,在雨季降雨量最大的4—6月的3個月中,土壤水分含量也最大;在降雨量小的8—9月,土壤水分含量也最小,所有土層土壤含水量均在9%以下,且受伏旱天氣影響較大,使得土壤含水量在一年中的最小值與最大值相差96%;其他月份的土壤含水量處于中間水平,各月份之間相差不大。從土層深度來看,3個土層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大多呈現(xiàn)表層0~20 cm 土層稍高的規(guī)律,說明水保林的根系對土壤含水量有影響。
c 樣地溝內(nèi)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b 樣地,除9月在12%~14%外,其他月份表層土壤含水量均在16%以上,說明在水保林中開挖竹節(jié)水平溝具有蓄積水分的作用。除降雨量最小月9月時土壤含水量最小外,其他月份的土壤含水量與降雨量大小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3月和5月的土壤含水量較大。在氣溫高的7月和8月,土壤含水量仍然與6月相差不大甚至部分土層更高,說明竹節(jié)水平溝在伏旱天氣中能起到一定的儲水作用。
d 樣地溝內(nèi)土壤含水量基本呈現(xiàn)隨土層深度增加而減小的規(guī)律,且水分含量較為穩(wěn)定?;緸楸韺拥耐寥篮孔畲螅S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減小,這與溝內(nèi)蓄水以及溝周邊植被的根系作用有關(guān)??傮w而言,因徑流易匯入竹節(jié)水平溝,溝內(nèi)土壤含水量相對較大,均在17%以上。受竹節(jié)水平溝微地形和枯落物覆蓋的影響,在降雨量和取樣前期降雨量都很小的9月,土壤含水量仍然較高,為18%~21%,高于7月、8月和6月。受枯落物覆蓋影響,溝內(nèi)土壤含水量隨月際變化的幅度相對不大。
為分析不同處理樣地的土壤水分含量的特點,選取每個季節(jié)中的1個月份(1月、4月、7月和9月)對a、b、c-溝內(nèi)、c-溝外、d-溝內(nèi)、d-溝外等6個不同處理樣地的土壤含水量進行對比分析,如表6 所示。
在春季4月份,各樣地在各土層深度上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不一。在0~20 cm 處的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為d-溝內(nèi)>d-溝外>c-溝內(nèi)>a>c-溝外>b;經(jīng)方差分析,d-溝內(nèi)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b 與c 溝外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在20~40 cm 處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為d-溝外>a>d-溝內(nèi)>c-溝內(nèi)>c-溝外>b;d-溝內(nèi)除與a 和d-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c-溝內(nèi)除與c 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a 的含水量較大,且除與d-溝內(nèi)和d-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在40~60 cm 處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為a>d-溝內(nèi)>d-溝外>c-溝外>c-溝內(nèi)>b;d-溝內(nèi)除與d-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c-溝內(nèi)除與c-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a的含水量最大,且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
表6 不同樣地不同時期土壤含水量分布Table 6 Soil water content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each treatment %
在夏季7月份,各樣地在各土層深度上的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基本一致,表層0~20 cm 處土壤含水量排序為d-溝內(nèi)>a>c-溝內(nèi)>d-溝外>c-溝外>b,d-溝內(nèi)除與c-溝內(nèi)和a 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在深層20~40 cm 和40~60 cm處土壤含水量排序為d-溝內(nèi)>a>d-溝外>c-溝內(nèi)>c-溝外>b,d-溝內(nèi)除與a 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
在秋季9月份,各樣地在各土層深度上的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完全一致,為d-溝內(nèi)>a>d-溝外>c-溝內(nèi)>c-溝外>b,即土壤含水量最高的是d-溝內(nèi),基本與其他處理呈顯著性差異;含水量最低的是b,除與c-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差異均顯著;c-溝內(nèi)含水量雖小于a,但是差異不顯著。
在冬季1月份,各樣地在各土層深度上的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基本一致,為d-溝內(nèi)(或a)>d-溝外>c-溝內(nèi)>c-溝外>b。d-溝內(nèi)土壤含水量最大,除在0~20 cm 處與a 差異不顯著、在20~40 cm處與c-溝內(nèi)和d-溝外差異不顯著外,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b 的土壤含水量最小,且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
總體來看,各季節(jié)的土壤含水量特征有一定共性規(guī)律,即土壤含水量最低的都是b 樣地,最高的是d-溝內(nèi)樣地或a 樣地,同一處理樣地的溝內(nèi)土壤含水量大于溝外。在氣溫低的1月和多雨的4月,d-溝內(nèi)樣地表層的土壤含水量大于a 樣地,而深層的土壤含水量低于a 樣地。在氣溫高的7月和9月,d-溝內(nèi)樣地的土壤含水量明顯大于a 樣地,尤其是降雨量小的9月,d-溝內(nèi)樣地的土壤含水量遠高于a 樣地。
土壤含水量受土層深度、降雨量和季節(jié)等因素影響[17]。a 樣地土壤含水量受氣溫影響大,土壤含水量基本隨土層深度而增大,氣溫高的月份的土壤含水量低于氣溫低的月份,說明裸露坡面在夏季時蒸發(fā)量大;這與文獻[18-20]中認為裸露地表降雨時無法有效截持雨水且旱季蒸發(fā)劇烈,蓄水能力弱的結(jié)論一致。b 樣地土壤含水量同樣受降雨和氣溫影響較大,c 樣地溝內(nèi)則影響較小。d 樣地溝內(nèi)的土壤含水量隨土層深度而減小,在降雨量和取樣前期降雨量都很小的9月,土壤含水量仍然較高,說明竹節(jié)水平溝和枯落物覆蓋措施蓄水保水能力較強,這與文獻[21-22]中認為的覆蓋物能增大土壤含水量的結(jié)論一致。
分析對比6 種處理樣地的土壤含水量特點,基本特征均為:土壤含水量最低的都是b 樣地,最高的是d-溝內(nèi)樣地或a 樣地。分析其原因,認為:1)b 樣地是表面基本裸露、有少量枯落物的水保林,因受表層裸露蒸發(fā)水分和深層根系吸收水分的雙重消耗影響,土壤含水量處于最低水平,四個季節(jié)中d 溝內(nèi)樣地比b 樣地土壤含水量高出79%~146%。這也是產(chǎn)生林下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土壤水分成為植被生長的限制性因子[23-24],因土壤水分含量低,植被難以生長成活,故工程上常采用開挖竹節(jié)水平溝措施。2)c 樣地有植被和少量枯落物,主要受根系吸水和部分裸露地表水分蒸發(fā)消耗的影響。d 樣地因枯落物的覆蓋減少了水分蒸發(fā),使得土壤水分含量大于c 樣地,同時受竹節(jié)水平溝的蓄水作用,同種處理的溝內(nèi)樣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溝外樣地。3)a 樣地土壤含水量較高,在春季和冬季,d-溝內(nèi)樣地表層的土壤含水量大于a 樣地,而深層的土壤含水量低于a 樣地;這和土層水分無植物根系吸收有關(guān),土壤持水較多,且沒有植物蒸騰作用的水分消耗,僅受土壤水分蒸發(fā)的影響,這與文獻[10]中裸露紅壤研究的結(jié)論一致。而在夏季和秋季,d-溝內(nèi)樣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a 樣地,尤其是氣溫高、降雨量小的9月,具有顯著性差異。a 樣地土壤含水量雖大多大于c-溝內(nèi)樣地,但并不都具有顯著性差異,且因土壤容重等的影響,c-溝內(nèi)樣地的蓄水量仍大于a 樣地。
本研究在對國家重點治理工程小流域的竹節(jié)水平溝及其對照樣地取樣試驗后,分析竹節(jié)水平溝對紅壤坡面土壤水分的影響,得出以下結(jié)論:1)竹節(jié)水平溝溝內(nèi)60 cm 土層蓄水量為138.1~237.3 mm,高于裸露坡面和水保林坡面,無論溝內(nèi)還是溝外,全年都能起到蓄積水分、增加土壤水庫庫容的作用,這對于防汛和抗旱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南方紅壤侵蝕區(qū)調(diào)控水量的治本措施之一。2)水保林+竹節(jié)水平溝溝內(nèi)的土壤含水量大于水保林地;水保林+竹節(jié)水平溝+枯落物覆蓋樣地溝內(nèi)的土壤含水量基本最大,在17%~28%,比水保林地高出79%~146%,在氣溫偏高且降雨量最小的9月,溝內(nèi)各層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其他樣地,證明了竹節(jié)水平溝措施在枯水季節(jié)的保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