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躍 威
(太原市熱力集團晉源供熱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高速發(fā)展,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劇增。能耗主要由建筑能耗、工業(yè)能耗和交通能耗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3%[1]。據(jù)統(tǒng)計,建筑能耗主要來源于空調(diào)、供熱,其中北方城鎮(zhèn)的供熱能耗占全國城鎮(zhèn)建筑總能耗的45%[2]。在當下,國家大力提倡節(jié)能減排,使得供熱節(jié)能在建筑節(jié)能中受到高度重視。集中供熱是供熱的主要方式,由熱源、熱網(wǎng)、熱力站和熱用戶構(gòu)成,每個部分的能耗分析對節(jié)能降耗都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熱力公司為例,對其采暖期熱力站水、電、熱耗進行測量、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能源消耗較高站點原因,為該熱力公司今后供熱系統(tǒng)高效運行和精細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本文選取供熱區(qū)域采暖方式為地暖輻射,建筑物年代不同的北大寺和富力熱力站為研究對象,其中北大寺熱力站所供建筑物建設(shè)于2004年,富力熱力站所供建筑物建設(shè)于2016年,對其采暖期(2019年11月1日~2020年3月31日)耗電量、耗熱量進行分析,見圖1,圖2。
不同建筑年代熱力站采暖期電耗如圖1所示。該圖顯示,在任意月份,北大寺熱力站電耗均高于富力熱力站。在11月份、1月份和2月份,兩座熱力站電耗差值為0.02 kW·h/m2。
在12月份和3月份,差值為0.01 kW·h/m2??梢?,供熱區(qū)域建筑物年代不同,熱力站電耗存在一定的差異:2004年建筑物電耗高于2016年建筑物。其次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在整個采暖期,北大寺熱力站電耗0.89 kW·h/m2,富力0.81 kW·h/m2,相差0.07 kW·h/m2。這表明,為滿足用戶室溫要求,年代久遠的建筑物所轄熱力站需要的循環(huán)泵頻率更高一些,故北大寺熱力站電耗高,富力熱力站低。
不同建筑年代熱力站采暖期熱耗如圖2所示。該圖表明,在不同月份,北大寺熱力站熱耗均高于富力熱力站,與圖1變化規(guī)律一致。其中,兩座熱力站最大熱耗差值為1.51 W/m2,最小為1.06 W/m2。此外,從圖2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整個采暖期,北大寺熱力站熱耗為21.3 W/m2,富力為19.98 W/m2,相差1.32 W/m2。由此說明,不同建筑年代所轄熱力站熱耗同樣也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北大寺熱力站因所供建筑物年代久遠,外墻傳熱系數(shù)較大且無保溫,散熱量較大,熱耗要高一些;富力熱力站因所供建筑物為新節(jié)能建筑,熱損失較小,熱耗要低一些。
選取供熱區(qū)域建筑物建設(shè)于2010年,采暖方式不同的晉祠3號和鳳凰苑熱力站為試驗對象,其中晉祠3號熱力站采暖方式為地暖,鳳凰苑熱力站采暖方式為散熱器,對其2019年—2020年度采暖期電量、熱量消耗進行分析,見圖3,圖4。
不同采暖方式熱力站采暖期電耗如圖3所示。該圖顯示,在任意月份,晉祠3號熱力站電耗均高于鳳凰苑熱力站。兩座熱力站最大電耗差值為0.11 kW·h/m2,最小為0.03 kW·h/m2,分別出現(xiàn)在12月份和2月份??梢姡釁^(qū)域采暖方式不同,熱力站電耗存在一定的差異:地暖電耗高于散熱器。其次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在整個采暖期,晉祠3號熱力站電耗0.96 kW·h/m2,鳳凰苑為0.64 kW·h/m2,差值為0.32 kW·h/m2。這是因為,地暖阻力大,流量需求大(循環(huán)泵頻率高),故晉祠3號熱力站電耗較高;散熱器阻力小,流量需求小(循環(huán)泵頻率低),故鳳凰苑熱力站電耗較低。
不同采暖方式熱力站采暖期熱耗如圖4所示。該圖表明,在不同月份,晉祠3號熱力站熱耗均高于鳳凰苑熱力站,與圖3規(guī)律一致。其中,兩座熱力站最大熱耗差值為2.58 W/m2,最小為0.48 W/m2。在整個采暖期,晉祠3號熱力站熱耗為27.24 W/m2,鳳凰苑熱力站為25.86 W/m2,差值為1.38 W/m2。由此表明,不同采暖方式熱力站熱耗同樣也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經(jīng)多次回訪發(fā)現(xiàn),地暖用戶室內(nèi)溫度普遍為20 ℃,散熱器用戶室內(nèi)溫度為18 ℃。故地暖散熱量大,晉祠3號熱力站熱耗較高;散熱器散熱量小,鳳凰苑熱力站熱耗較低。
選取庭院管網(wǎng)年代為2003年的晉祠2熱力站和2018的陽光三期熱力站為研究對象,對其采暖期(2019年11月1日~2020年3月31日)耗電量、耗熱量進行分析,見圖5,圖6。
圖5為不同庭院網(wǎng)年代下,兩座熱力站電耗變化趨勢圖。該圖顯示,在不同月份,晉祠2熱力站電耗均高于陽光三期熱力站,兩座熱力站最大電耗差值為0.05 kW·h/m2,最小為0.02 kW·h/m2??芍?,庭院網(wǎng)年代不同,熱力站電耗存在一定的差異:供熱區(qū)域庭院網(wǎng)2003年電耗高于2018年。在整個采暖季,晉祠2熱力站電耗0.56 kW·h/m2,鳳凰苑為0.40 kW·h/m2,差值為0.16 kW·h/m2。這說明,晉祠2因所轄庭院網(wǎng)老舊,“跑冒滴漏”現(xiàn)象頻繁,補水量大,補水泵經(jīng)常啟動補水,故電耗高;而陽光三期為新敷設(shè)管網(wǎng),跑水現(xiàn)象較少,故電耗低。
圖6為不同庭院網(wǎng)年代下,兩座熱力站熱耗變化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晉祠2熱力站熱耗均高于陽光三期熱力站,與圖5規(guī)律一致。其中,兩座熱力站最大熱耗差值為6.01 W/m2,最小為1.46 W/m2。在整個采暖期,晉祠2熱力站熱耗為19.67 W/m2,陽光三期熱力站為16.36 W/m2,差值為3.31 W/m2。由此表明,庭院網(wǎng)年代不同熱力站熱耗同樣也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晉祠2熱力站所轄庭院網(wǎng)敷設(shè)年代為2004年,年代老舊,管道保溫層受到一定破損,散熱量大,故熱耗較高;陽光三期熱力站所轄庭院網(wǎng)敷設(shè)年代為2018年,新管網(wǎng)保溫層保溫效果較好,故熱耗較低。
本文從所轄熱力站中隨機選取三座熱力站,分別為姚村、源西苑和新源1,對其采暖期熱耗、電耗、水耗進行分析,見圖7~圖9。
采暖季熱力站熱耗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三座熱力站熱耗曲線變化趨勢幾乎一致,嚴寒期(12月、1月和2月)最高,其次是初期(11月),最后是末期(3月)。由此說明室外溫度越低,熱量需求越大,熱耗越高。
熱力站各月電耗如圖8所示。該圖顯示,三座熱力站電耗曲線變化趨勢幾乎一致,嚴寒期(12月、1月和2月)>初期(11月)>末期(3月),與圖7變化規(guī)律幾乎一致。由此可見,室外溫度越低,循環(huán)泵運行頻率越高(≤50 Hz),電耗越高。
熱力站各月水耗如圖9所示。該圖表明,三座熱力站嚴寒期水耗(12月、1月和2月)高于初期(11月)和末期(3月)。是因為,嚴寒期部分用戶不滿足于現(xiàn)狀溫度(20 ℃),私自對采暖設(shè)施進行放水,故水耗高于初、末期。
本文同時也選取了六種類型熱力站,分析、整理各種熱力站2019年—2020年度采暖期能耗,并按照年度綜合能耗由低到高進行排序,見表1(電耗和熱耗成本,本作者分別按1.1元/m2和20元/m2進行估算)。從表1中可以看出,一類熱力站能耗成本最低,每平方米能耗4.7元,六類熱力站能耗成本最高,且為前者的1.56倍。熱耗占總能耗的80%~90%,是影響綜合能耗的主要因素。
表1 不同類型熱力站2019年—2020年度采暖期能耗
本文通過對某熱力公司2019年—2020年度采暖期熱力站能耗統(tǒng)計分析,得出結(jié)論如下:
1)在相同的采暖方式(地暖輻射)下,2004年建筑物電、熱耗均高于2016年建筑物。針對能耗較高的北大寺熱力站,建議對所供建筑物外墻、屋頂設(shè)置保溫層,以減少能源消耗。
2)對于供熱區(qū)域為相同年代的建筑物,地暖電耗、熱耗均高于散熱器。針對能耗較高的晉祠3號熱力站,建議加強站內(nèi)運行管理,以達到降耗的目的。
3)庭院網(wǎng)年代不同的熱力站能耗分析結(jié)果表明:2003年庭院網(wǎng)電耗、熱耗均高于2018年庭院網(wǎng)。在滿足用戶室溫要求的情況下,要想降低2003年庭院網(wǎng)晉祠2號熱力站能源,建議采暖期結(jié)束后對庭院網(wǎng)設(shè)施、設(shè)備進行相關(guān)改造。
4)熱力站電耗、熱耗與室外溫度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嚴寒期>初期>末期;嚴寒期因部分用戶私自放水,水耗高于初、末期。
5)一類熱力站能耗成本最低,六類熱力站能耗成本最高,且為前者的1.56倍,熱耗是影響綜合能耗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