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云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qū)育才幼兒園
引言:隨著科技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已是必然趨勢。相對于傳統(tǒng)的家長會、家訪等家園互動模式,微信被幼兒園老師更多地應用于家園互動中。微信在家園互動中的作用如何?家長對此有何看法?如何高效地使用微信構建家園互動平臺?這一系列問題讓我對微信在家園互動中的應用這個主題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
本文以阜陽市育才幼兒園、南京路分園的家長、教師為研究對象。育才幼兒園位于阜陽市建設街56號,是一所有著六十多年文化積淀的省一級一類園。在園幼兒家庭出身普遍較好,父母文化層次較高且職業(yè)穩(wěn)定,重視子女教育;南京路分園隸屬育才幼兒園,生源多為周邊小區(qū)業(yè)主子女,存在部分留守兒童。
筆者從這兩所有著不同特點生源的園所中,采用整體抽樣法,對教師及家長發(fā)放問卷。其中,發(fā)放教師問卷82份,回收82份;發(fā)放家長問卷867份,剔除一些無效問卷,如問卷答題不完整、問卷選擇傾向于一個選項的、問卷答題前后矛盾等,最終得到有效被試共840份。樣本分布見下表:
教師問卷發(fā)放82份,回收82份,有效回收率 100%。
教師樣本 人 數 百分比(%)教 齡學 歷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年以上中專大專本科及以上26 13 14 29 2 57 23 31.7 15.8 17.0 35.3 2.5 69.5 28.0
由上表看出,大部分老師參加工作時間較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實踐經驗;大專以上學歷占很大比重,說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很高。
幼兒家長基本信息 人 數 百分比(%)幼兒班級小班中班大班256 280 304 30.4 33.3 36.2親子關系父親母親(外)祖父母28.8 34.6 36.5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中大專本科及以上242 291 307 113 378 349 13.5 45.0 41.5
由上表看出,小中大三個年齡段被試比例懸殊不大,說明樣本在年齡選擇方面較均衡;填寫問卷的親子關系上,隔代親子關系較為突出,其次是母親,父親參與最低;文化程度方面,家長的總體學歷較高,高中大專以上文化占到被試樣本的86.5%。
(1)對微信互動模式的認可方面
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相對于傳統(tǒng)的家園互動模式,年輕的家長們更加認可和接受微信這一新型互聯網溝通模式。但祖父母或者外祖父對于微信互動認可度不及年輕父母,一是部分老年人的手機不是智能機,僅僅作為基礎通話工具,接打電話;二是一部分老年人年紀大眼花,不能熟練操作和使用手機,很難充分利用微信進行互動。
家長A:我上班忙,平時都奶奶接孩子,用的是老年機,有的老年人用智能機也玩不好微信,年紀大,眼也有些花,有重要事情,還是希望老師打電話通知。
家長B:我覺得微信溝通很方便,比如我在單位上班,突然想到早上入園時候忘記告訴老師幫助觀察孩子身體異常,發(fā)個微信就可以了,還可以請老師拍點孩子在園活動的視頻圖片,很方便。
(2)教師與家長微信互動的主題
通過分析發(fā)現,教師與家長在微信互動時,由于著眼點不同,互動內容有如下表現:
家長利用微信互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幼兒請假;二是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
教師微信互動主要有:一是發(fā)班級通知、介紹教學計劃、各種需要告知家長的信息或請家長配合的相關事宜;二是回復家長的問題;三是拍攝一些幼兒在園活動的場景,發(fā)到班級群。
班級微信群是家長溝通互動育兒知識的平臺,但是有些互動較為隨意,如有的家長發(fā)一些鏈接求贊,賣東西、有的家長周末約著出去玩、聊一些無關教育的話題等。
家長A:班級的微信群大多數時候是老師發(fā)通知用的,家長們回復太多“收到”會刷屏,還有老師發(fā)個幼兒活動圖片都是點贊、獻花的,無效信息太多了,屏蔽吧,又怕不能及時收到班級通知。
班級微信群是個開放式的溝通平臺,群內有很多家長。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委屈或者跟同伴發(fā)生摩擦,會在微信群里詢問班級教師。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種行為有時候會引起其他家長共鳴,在微信里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有的家長在朋友圈發(fā)說說,自己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老師也不聞不問,腿都磕青了,看到此朋友圈的家長也會給老師打電話詢問自己家孩子在園表現……
有的家長在放學時候接到孩子,會頻繁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有小朋友打你嗎?老師打你沒有?家長這種錯誤的引導暗示,孩子年齡小,現實與想象容易混淆,他們會想象自己也受到欺負了,而在同伴交往中過于敏感。
互動中還有家長認為教師回避主要問題。通過了解,筆者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微信更新快,容易刷屏,而老師在工作時較忙,沒有及時看手機,不知道家長訴求。下班時候要照顧家庭、陪伴孩子,所以有些問題就沒有及時回復。
(1)更新教育觀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關乎著孩子的成長。隨著科技進步和發(fā)展,教育互動的方式途徑也突破傳統(tǒng)模式,家長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知識,熟練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參與家園互動、有效溝通,為孩子健康成長而努力。
(2)增強互動
家園共育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離開了哪一方,都不能稱之為有效互動。老年人年紀大,對新事物接收能力較弱,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互動,不限時間空間,為年輕繁忙的家長提供了便利。那么作為孩子的父母就不能以工作忙而推卸責任,接收教師信息同時,還可以積極為班級活動獻言獻策,促進家園之間有效互動。
(1)激發(fā)家長參與互動熱情
教師作為微信互動中信息發(fā)布的主導者,利用班級群互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息發(fā)布準確、及時;第二,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家長在家園互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如選家長代表,促進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意見交流與反饋;第三,教師合理安排微信互動時間,以免家長上班時間不能及時看到信息。
(2)做好家長溝通工作
教師要更多地學習提升專業(yè)知識,讓家長信服,從而取得更多家長的支持和信任。家長只有真心地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才會樂于與教師互動,才能更好地促進家園有效互動。如:一位老師平時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家長關系良好,孩子在園出現一點小的磕磕絆絆,家長也不會太計較反而還會以同理心理解教師工作的不容易;反過來,如果平時不做家長工作,與家長交流少,出現一點小事情,家長可能會不理解?;ヂ摼W是一個實時、快捷的互動平臺,教師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兒,提高幼兒教師與家長互動的實效性。
(3)提升與家長微信互動質量
教師應合理利用微信平臺,規(guī)范微信上的互動內容,例如:不能隨意發(fā)廣告;不能出現不文明用語;自覺尊重其他家長;教師發(fā)布通知,如無特殊注明收到需回復,可不必回復等等要求,只有教師提前做好規(guī)范,才能實現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更好的互動,不斷提升幼兒教師與家長微信互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