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云 王亞芹
【摘 要】目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是免疫機能障礙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的脫髓鞘疾病,表現(xiàn)為多灶性中樞神經(jīng)功能異?!,F(xiàn)將我科一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氣管切開術(shù)后早期康復的個案護理進行報道,以期對遇到相類似患者的臨床護理人員產(chǎn)生啟發(fā),從而制定科學、合理、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措施,提升康復護理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氣管切開術(shù)后;早期康復;個案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1
1 病例匯報
患者郜某,男,63歲,于2019年8月底出現(xiàn)感冒咽痛癥狀,自服頭孢,未予重視。2019年09月04日出現(xiàn)高熱不退,尿潴留于醫(yī)院就診,7日出現(xiàn)意識障礙,胡言亂語,雙下肢肌力O級,雙上肢肌力明顯下降,行腰穿提示腦脊液白細胞異常升高,淋巴比例100%,顱壓340mmH2O,診斷急性播散性腦脊髓膜炎,予丙球沖擊治療。10日出現(xiàn)呼衰轉(zhuǎn)SICU,9月30日行氣管切開,后復查腦脊液白細胞下降不明顯,再次予丙球5瓶/日沖擊5日,甲強龍80mg qd靜滴2周,第三次腰穿腦脊液白蛋白及白細胞明顯好轉(zhuǎn),壓力降至140mmH2O,甲強龍階梯撤藥,約2周前行第四次腰穿,壓力220mmH2O。于2019年11月26日入我院重癥康復病房,患者神志漸清,留置胃管、留置導尿、氣管切開,有咳嗽反射,鼻飼飲食,二便失禁,Bathel評分0分,雙下肢肌力0級,站坐立平衡0級;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措施,患者氣管切開套管、胃管、導尿管均已拔除;雙下肢肌力達到3級,雙上肢肌力恢復正常(5級)[1],Bathel評分55分,患者能獨立使用輪椅,于12月28日出院。
2 護理措施
2.1 生命體征護理[2]
入住重癥康復(HDU)病房,給予床邊心腦電監(jiān)護。(1)嚴密觀察神志、意識、瞳孔及肢體活動變化,記錄患者24小時出入量。(2)每4h監(jiān)測體溫一次,注意有無肺部感染或顱內(nèi)感染等并發(fā)癥。(3)密切觀察心律和血壓、腦電異常信號,及時報告及時處理。(4)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給予氣管套管內(nèi)吸氧,對患者采取了頭部抬高15-30°的舒適體位,保證了患者有效的呼吸形態(tài)。
2.2 基礎護理
保護床單位清潔、干燥,衣著采用通氣的棉織布,每天用氯己定漱口液清理口腔2次,每日會陰護理2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擦干,利用懸浮床定時翻身拍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預防壓力性損傷發(fā)生。
2.3 呼吸道護理
2.3.1 病房管理 每日對病房早晚進行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控制病室的溫度維持在22-24℃,病室濕度50-60%。同時醫(yī)護人員與家屬接觸患者時都要進行手部消毒,保持每日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以上。
2.3.2 氣管切開的護理 每日給予氣管切開處碘伏消毒更換敷料2次,每日2次金屬內(nèi)套管煮沸消毒,每周更換氣管套管固定帶,防止感染。并于滅菌用水5-8ml/h持續(xù)氣道濕化,稀釋痰液,有利于氣道分泌物引流,每日予以霧化吸入3次,按需予以吸痰,保證呼吸道通暢。
2.4 氣管套管拔管護理
2.4.1 拔管時機 患者病情穩(wěn)定,體溫正常,呼吸平穩(wěn),痰量減少、稀薄2d以上,咳嗽、吞咽反射好,無明顯肺部感染跡象。
2.4.2 拔管方法 拔管前試行不全堵管,用蘇肽生粉劑瓶塞封閉套管外口的1/2,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及呼吸頻率。24-48h后無異常改為完全堵管,繼續(xù)觀察48h血氧飽和度及呼吸頻率正常決定拔管。
2.4.3 拔管前護理 充分濕化氣道、指導患者呼吸訓練再鼓勵咳嗽、徹底吸痰。
2.4.4 拔管時機的評估 評估患者自主呼吸情況,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是否存在,是否能有效清理呼吸道;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評估吸痰頻率、痰液性狀及痰量的變化。正確留取痰液標本。
2.4.5 拔管后的護理 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有無皮下水腫及有無氣管痙攣并發(fā)癥,密切觀察呼吸及血氧飽和度,床旁備氣管切開包。
2.4.6 切口護理 拔出氣管套管后,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切口,保持切口清潔,促進切口愈合。
2.5 早期康復護理
2.5.1吞咽訓練(1)改善舌運動的訓練 舌做前伸、后縮、側(cè)方、按摩頰,重復5-10次。加強舌的運動、力量及協(xié)調(diào),從而提高進食及吞咽功能。(2)改善吞咽反射的訓練 刺激方法是用做好的“冰棒”(將紗布纏繞在一次性筷子上做的棒子放在冰箱里冷凍)輕輕地壓在軟腭弓上、咽后壁及舌后部,連續(xù)反復5-10次。
2.5.2 肢體康復訓練:運動康復前,護理人員首先對患者進行肌力評估,制定鍛煉計劃。1)上肢訓練:利用床旁SYC02-D06康復踏車訓練患者上肢肌力,利用平板電腦操作患者運動訓練,目的是改善患者上肢肌力,維持關(guān)節(jié)活動度。2)坐姿及站位訓練:待患者病情好轉(zhuǎn),能坐穩(wěn)后要及時進行站立鍛煉,指導患者站立的平衡性訓練。3)下肢訓練:利用下肢智能反饋訓練患者下肢肌力,根據(jù)患者病情的情況,在操控機器的電腦上設置符合患者的治療參數(shù),對患者進行下肢訓練。整個訓練過程循環(huán)漸進,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鼓勵鼓勵患者增強自理能力。
2.6 心理護理
由于氣管切開病人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非語言交流方式就成為護理人員與病人溝通的主要方式。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患者神志清醒,通過用筆和紙與醫(yī)護人員交流,從而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給予合理解答或解決。每日主動于患者交談,加強對疾病知識的宣教,講述些氣管切開術(shù)后患者恢復的成功案例,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 討論
該患者病情比較特殊,采取了綜合性的護理措施; 生命體征護理、基礎護理、呼吸道護理、氣管套管拔管護理、早期康復護理、心理護理。早期康復活動臨床護理效果明顯,能夠縮短重癥監(jiān)護患者康復時間,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可進行廣泛推廣[3]?;仡櫹禄颊咴跉夤芮虚_早期的身心痛苦、自理能力嚴重受損、肢體功能缺陷,通過科學、合理、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措施,患者總體效果良好,我們需不斷學習與探索。
參考文獻
張樂石.血漿置換治療重癥Lambert-Eaton綜合征1例[J].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2018,07(12).
伍瓊珍.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患者引入卒中單元護理的效果評價[J].海南醫(yī)學,2013,4(24):1239
王敬波.早期康復活動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9,(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