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雷州市第二中學 廣東 雷州 524200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普通高中課程要“引導實踐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笨梢缘贸?,新課程倡導多樣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合作學習。因此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做了一下分析。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離不開實驗教學,實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實驗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化學實驗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為化學教師,我們必須重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比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這個實驗沒有作為探究,因此,教師可增加這個實驗的創(chuàng)新教學,改進實驗教學??蛇M行實驗,用包裹有過氧化鈉的棉花球懸掛在鐵架臺上,棉花球的下面放著一個裝有稀鹽酸和大理石的小燒杯,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操作非常簡單,現(xiàn)象非常明顯,既激發(fā)了學生對實驗學習的興趣,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學生不但學習了新知識還復習了舊知識。因此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是一門復雜內涵豐富的藝術,只要科學、創(chuàng)造、靈活地使用教法,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一位好的教師,往往一開課就能扣人心弦,而實驗是激起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首要因素。教師導入新課時,如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簡單色彩鮮明的小實驗,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比如高一“過氧化鈉”這節(jié)課,首先演示“吹氣生火”的實驗(在蒸發(fā)皿中放入棉花包裹著過氧化鈉,然后用長導管對著棉花吹氣,過一會,棉花燃燒起來)。學生看到這種“吹氣生火”的現(xiàn)象,既興奮又好奇,又情不自禁地想動手參與實驗。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實驗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引導學生開展實驗具有重要意義,可從生火現(xiàn)象著手切入實驗點,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過程和自主性。比如,“氧化鋁兩性實驗探究”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引入常見的“鋁長毛”現(xiàn)象,先為實驗的開展做一些鋪墊,然學生自主探究氧化鋁兩性的化學性質,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進一步生活化。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探究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相應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相應化學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實踐和探究思考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學生學習一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這種學習過程是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改進中體驗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
只有將化學實驗真正落實到位,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實驗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化學是一門探究性的學科,中學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難以進行,這時多媒體的引用對化學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并且多媒體軟件的生動形象,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生動直觀化。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動畫、圖片等效果來模擬實驗過程,彌補實驗的不足之處。多媒體輔助化學實驗教學,模擬一些易污染、易中毒、高危險的化學實驗。在一些化學實驗中,會產(chǎn)生一些對人體或環(huán)境有害的物質,借助多媒體模擬實驗之后,實驗過程以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減少了有害物質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危害。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的講解更形象、更直觀生動。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不能過于華麗,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和轉移。比如,一些音樂和畫面會導致學生在這些不重要的內容上關注過多,反而漏掉了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因此,在制作課件時,對知識點以外的內容如聲音、動畫方式等應該盡量選擇形象并簡單的,能達到說明問題就可以。同時,教師不能片面地認為多媒體能很完善地展示實驗,而取代自身的講解和演示和學生的實際操作。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和實驗操作,多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在解決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瘜W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化學興趣。進行實驗教學不僅能傳授學生化學知識,還能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瘜W實驗教學使學生不僅能夠靈活運用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還能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為學生將來不如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