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
福建省閩侯縣上街岐安小學
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是生活中必須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要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和速算技能?!痹谛W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計算教學,針對計算教學中凸顯的教學問題,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
(一)運算法則記憶不牢。提到運算法則,無非是加減法則、乘除法則、混合運算法則、九九法則等運算方面的規(guī)則,小學階段的運算法則難度不高,但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比較容易混淆或用錯的。
(二)運算順序記憶不清。運算順序是包含在混合運算法則當中的,對于學生正確得到混合算式結果十分重要。小學教材中,小學生在二年級下學期就需要掌握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沒有括號時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只有乘除或加減時從左往右順序計算這三條運算順序;在四年級時,小學生需要進一步掌握中括號、小括號的順序。按照常理來講,運算順序應當最能夠引起小學生的重視,最不容易出錯,但實際上帶有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確實得到了學生的重視,但除去括號外的運算順序卻成了小學生非常容易出錯的地方。這是一種小學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的結果,比較普遍。此外,小學生在估算部分的題目計算中常出現(xiàn)一種錯誤的運算順序,那就是先求解出直接運算結果,然后再進行四舍五入。這是一種錯誤的運算順序,估算的解題過程要求學生進行“先估后算”,先算后估本身是一種錯誤的運算順序,違背了估算的要求。
(三)運用計算技巧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在學習數學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逐漸發(fā)現(xiàn)25×4、125×8 等更容易計算的算式,這意味著在面對一些直接進行豎式計算難度較大的題目時,學生有了將其拆分成更容易計算算式的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正確使用這些計算技巧,反而會暴露出一些隱藏問題。比如25×44=?這樣一道相對簡單的題目,有些學生沒有想到使用計算技巧,直接進行計算,計算結果錯誤率較高;有些學生想到了使用計算技巧,將44 拆分成4×11,還有的學生將44 拆成了40+4,卻在計算25×(40+4)時出現(xiàn)了運算錯誤,將算式變成了25×40×4 或者25×40+4,得出了錯誤的計算結果。以上幾種錯誤的方式都說明了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技巧的使用掌握不牢,也不靈活。
(四)不良的運算習慣。除了以上幾種計算錯誤外,小學生在日常答題或答卷過程中還存在著因不良計算習慣導致的馬虎問題。比如抄錯題目中的數字或符號,抄錯上一步計算得到的結果,抄錯豎式計算的結果等,這樣的錯誤往往很讓人無奈。無論是哪一種因抄寫錯誤而導致的計算結果錯誤,都是學生不良運算習慣帶來的結果,字跡潦草、書寫不認真、自我檢查不具體,小錯誤引發(fā)大問題,最終影響小學生的數學成績,這一點需要教師予以更多的強調和糾正。
(一)提高小學生對于運算法則的掌握程度。運算法則是支撐學生正確完成數學計算過程的必要工具,是保證計算結果準確、計算效率最高的基礎,是數學學習內容中很少一部分不需要理解、必須要記憶的內容。教師在運算法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反復強調其重要性,提高小學生的重視程度,還要著重強調運算法則的要點及適用條件,后可采用填空題、判斷題等形式反復考查小學生的掌握程度。在課后習題、作業(yè)、考題中遇到使用運算法則的題目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及時回顧,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和遺忘程度,多多鞏固運算法則相關記憶。
(二)加強小學生對于運算順序的練習。運算順序的問題往往與思維定勢等方面有所牽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課堂小測驗的方式,來考查小學生對于運算順序的掌握,幫助小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運算順序上容易犯的錯誤。在作業(yè)批改、試卷批改過程中發(fā)現(xiàn)因運算順序錯誤導致的失分現(xiàn)象,教師可以將小學生的錯誤例子匯總到一起,由全體小學生一起找出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引導小學生學會檢查和驗算,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質量和效率,以反面案例幫助小學生降低運算順序錯誤的概率,提高小學生的整體數學成績。
(三)訓練小學生的口算和估算。口算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口算能力強的小學生能夠有效節(jié)約運算時間,提高答題速度,為檢查和驗算挪出更多的時間,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答題準確度。口算還是生活中進行數學計算的常用方式,學好口算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多多訓練小學生的口算??谒愕闹饕柧毞绞骄褪嵌〞r、定量練習,教師可以應用上課前3~5 分鐘進行口算練習,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估算是可以提高小學生驗算效率的一種方法,通過合理的估算能夠有效框定計算結果的范圍,幫助小學生判斷第一遍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提高計算驗算的效率,提高數學考試得分效果。教師不可讓小學生形成思維定式,認為只有題目明確提出采用估算方式解題時才可以估算,教師要先判斷例題、習題、作業(yè)中的題目是否可以估算,然后去鼓勵學生進行先估后算,培養(yǎng)小學生的估算意識,幫助小學生熟悉估算的方法。
(四)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計算時的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是有效降低小學生馬虎出錯概率的手段。首先,教師要讓小學生意識到良好計算習慣的重要性,讓小學生嚴肅對待計算過程,認真書寫、工整抄寫。其次,教師要讓小學生具備驗算的意識和習慣,一方面,根據原有思路檢驗計算過程是否正確,是否有抄寫錯誤的地方,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的解題思路得到結果,對比兩個結果的一致性,進行結果的檢驗。然后,教師要做一段時間的強制要求,要求小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將計算過程和驗算過程完整記錄下來,并根據小學生的卷面成果給予一定的獎勵,小紅花或者小印章都可以,鼓勵小學生自覺提高計算的質量,鼓勵小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過程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過程,是一個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只憑小學生本身很難完成,需要教師采用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等理科課程奠定基礎,為小學生提高數學成績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