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 磊
在巨著《自然史》里,老普林尼講述了在他之前的時代,人們?nèi)绾螠y算地球周長的故事。
當時,厄拉多塞是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的家庭教師、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這位學者認為,地球的周長大約是29000 羅馬里。這個數(shù)據(jù)大致等于今天的40000 千米。而地球周長的實際值為40076千米。二者相差無幾。
厄拉多塞法在夏至那一天,選擇太陽直射到賽伊城(今埃及阿斯旺城)的一口水井作為測量點,另外選擇亞歷山大城作為另一個測量點。實測出兩地的距離后,再根據(jù)弧長與圓心角的關(guān)系計算出地球的半徑和周長。
老普林尼緊接著講述了另外一則軼事。當年,米羅斯的狄奧尼索多魯斯終老于故鄉(xiāng)。他去世之后,家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封他親筆簽名的書信。信中寫道,他已經(jīng)從他的墳墓走到了大地最深的地方,二者之間的距離大約是4830 羅馬里之遙。老普林尼說,據(jù)當時的幾何學者解釋,這封信是從地球的中心寄出來的。4830 羅馬里是從大地表面到地球圓心最長的距離,即半徑。據(jù)此,幾何學者們計算出了地球的周長是29000 羅馬里。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始終在科學與傳說(比如巫術(shù)、玄學與八卦)中穿梭。
事情的真相往往是這樣的:一方面,玄學家們要靠科學和實證的東西來驗證自己的理論,但他們可能會采取另外一套說辭對其加以傳播;另一方面,即使最嚴肅的和嚴謹?shù)目茖W知識也需要宣傳和普及,在這個時候,與科學對立的另一極居然就派上了用場。想來確實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