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鐸書法“入古”與“出新”

      2020-11-13 09:44余闊洋
      藝海 2020年9期
      關鍵詞:王鐸啟示

      余闊洋

      〔摘 要〕明末清初的王鐸對學書“入古”與“出新”有著獨特的見解,被后世譽為明朝書壇的中興之主。就其作品而言,王鐸現存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臨摹書作,且有獨特創(chuàng)新,可謂擴寬了書法藝術的廣度。筆者試從王鐸“入古”與“出新”之路展開,以此來獲取學書上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 王鐸;入古與出新;啟示

      一、“入古”“出新”概念

      “入古”指的是深入傳統(tǒng),其具有濃厚的儒家思想,正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痹趯W書的過程中,“入古”是一種手段,是向古人學習的一個過程。但“入古”不是目的,“入古”是為了更好地“出新”,是希望在古人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正如《文心雕龍》通變篇云:“變則可久,通則不乏?!?/p>

      二、與古為徒、從吾所好的書學之路

      王鐸(1592—1652),字覺斯,河南孟津(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人。王鐸十三歲開始學習《集王圣教序》,臨之三年,字字逼肖。他曾說道:“予書獨尊羲獻。即唐宋諸家皆發(fā)源于羲獻,人自不察耳。”“獨尊羲獻”實際上是王鐸對于入古的一種態(tài)度。從傳世的作品來看,他的涉獵是極為廣泛的。對于書法的學習王鐸認為:“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動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稚,易學故也?!彼毁澇尚Х聲r流的學書風氣,認為學習書法古難今易,應取法乎上。王鐸曾孜孜不倦地臨寫古人書跡,一生都在致力于古代書家法帖。

      《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曾提道:“他(王鐸)的作品,固然流傳很多,我們只要翻開他那本《擬山園帖》,就可以概見他這副借越的本領?!薄稊M山園帖》是王鐸次子王無咎廣泛收集并加以整理的。這部帖可以說是王鐸書法作品中保存較為完整的,與其傳世墨跡一樣, 是王鐸書法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擬山園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王鐸取法之廣,如小楷取法鐘王,大楷則融顏柳之風。姜二酉在《無聲詩》中這樣評價王鐸楷書:“正書出自鐘元常。雖模范鐘王,亦能自放胸臆?!蓖蹊I傳世隸書較少,可能與他學書之晚有關,他曾在《三潭詩卷》中寫道:“予素未書隸,寓蘇門始學漢體,恨年異壯,學之晚。雖然,羲之、高適五十可也?!薄稊M山園帖》第四卷中有王鐸隸書《五律詩卷》九首,從此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王鐸隸書始出八分,進而從《曹全碑》《禮器碑》《史晨碑》中來。《擬山園帖》第五卷,王鐸仿漢隸書作中,可以感受到漢隸《曹全碑》遺韻。對于王鐸隸書翁方綱有云:“(王鐸)作隸書卻不工,然自有拔俗之氣,知其平日未嘗染指開元以后八分也?!痹谕蹊I行書中,其羲獻筆意尚存,且有米芾之結體。如《擬山園帖》第七卷所書行書中,“塵”“朝”“莫”“乘”等字出自二王、“足”“一”“文”“章”字等有米芾之韻。至于王鐸的草書,我們從《擬山園帖》第一卷《王鐸臨張芝冠軍帖》中可以看到王鐸草書的酣暢淋漓、體勢多變。正如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試卷跋》中云:“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除此之外,他也取法過名不見經傳書家的作品,不愿隨波逐流從吾之所好。如南朝梁王筠,大多數人都認為其在文學上頗有成就,《梁書》傳曰:“筠幼警寤,七歲能屬文。年十六,為《芍藥賦》,甚美?!痹谕蹊I之前,似乎從未有人重視王筠的書法,王鐸一生卻曾多次臨摹過他的作品,如崇禎十年、崇禎十六年、順治三年等均有臨習王筠的作品?!稊z山棲霞寺明征君碑》為高正臣書丹,王知敬篆額,字體與《圣教序》仿佛,在當時并沒有什么名氣,且似為宋代翻刻。王鐸似乎不在乎這個東西是真是假,是好是壞,他只關心在這其中是否有他可以汲取的東西,正所謂“道在瓦甓”。王鐸在學書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尋找出自己所要汲取的東西,并為己用。

      為了能夠從古人身上汲取養(yǎng)分,王鐸書寫了大量的臨摹作品。通過對比查找,王鐸往往在臨摹古人作品時會在上款或者是落款中加入“臨”“擬”“仿”“學”等字來表達書寫的狀態(tài)。例如王鐸弘光龍飛年臘月所書長卷,其在習作前有“臨羲之體”字樣。有時王鐸也會在“臨”字中加入“摹”字,例如崇禎十三年立春所書長卷,其在落款中云:“王鐸摹臨為元老親翁一笑?!保欢『ツ耆滤鶗斗绿铺跁?,王鐸在長卷的上款處解釋了書寫的內容,并在落款中也有說明:“偶仿太宗書,時年五十有六在燕京,上訛為上巳辨之。”;壬午年二月所書條幅在右上角處有:“擬諫議大夫,柳公權體?!保还镂茨耆滤鶗L卷中,在習作前有“學漢張芝帖”字。這些都說明了王鐸經常把學古的狀態(tài)書寫在作品中,又或是受到了《大觀帖》《絳帖》等章法上的影響。

      王鐸所書的這些字之間有什么特殊的含義?或不同的字代表了不同的寫字方式?我們從王鐸癸未年所書的《瑯館信古儗帖》中可以發(fā)現,王鐸在同一臨習的作品中對于不同的內容用了不同的字來表示。如“擬宋明帝帖”“學漢張芝帖”“仿王羲之帖”。所以王鐸在臨摹過程中所書的這些字,并沒有特殊的含義,大致為同一意思。同樣王鐸并不是每件臨作都會有諸如此類的字詞在里面。有時可能因為章法或是其他的原因并未書寫,或是已經把臨作當成了日常的生活,故寫與不寫并不是那么的刻意。

      晚明時期是書法臨摹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之前的書家在臨摹的過程中都盡量忠實原作,晚明臨摹的觀念出現了重要的變化。朱惠良認為自董其昌開始,“臨帖實際上是創(chuàng)作源泉的發(fā)掘,此層積極意義的發(fā)現,開拓出一條臨古出新之路”。

      王鐸對于臨帖大致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身邊有字帖的對照臨摹,這種可能是初見古人書法或偶然起興所進行的方式。例如順治四年,王鐸在《擬唐太宗》一作中曾提到自己所書的狀態(tài),他在落款中說道:“丁亥十一月,夜觀古人帖欣然臨摹。”“夜觀古人帖”說明王鐸在平常生活中有讀帖的習慣,在讀帖的過程中可能偶然興起,進行臨摹。其次是身邊沒有字帖的背臨,這種往往是王鐸對其所臨法帖已經非常熟練的情況下所進行的。例如順治八年所臨鐘繇《宣示表》在落款中所道:“旹年六十老眼模糊,不能成字時正清和緣摹想古人。久不臨帖,猶記數段信手涂鴉,未審能肖一二否。”由此可見此作品是背臨來完成的,并且通過與原作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王鐸在背臨的過程中雖不囿于原碑字形的束縛,但依然能夠很好地保留原作的風格特點。對于字體大小的把握也拿捏到位,原作第一列字體明顯大于其后,這個特點王鐸在背臨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錢謙益也曾在王鐸墓志銘中有過這樣的論述:“秘閣諸帖,部類繁多,編次參差,蹙衄起伏。趣舉一字,矢口立應……”也說明王鐸有背臨的習慣,可以做到背臨出《閣帖》等里面的任何一字。

      王鐸在臨寫的過程中,常會對所臨內容有所取舍,從而形成新的內容。所以王鐸在臨摹中并不看重文本是否通順,更看重的是文字本身的藝術效果。他在章法上會根據所書內容或所用材料進行調整,同樣對于所用材料也不局限于原作,而是大膽嘗試,王鐸曾有大量臨作是在扇面上書寫的。師古而不泥古,恰好道出了王鐸的學書精神。

      王鐸在入古的過程中有時還進行“集字創(chuàng)作”。如明崇禎十三年十月所書《永嘉馬居士答陳公虞十七問》,其年王鐸已四十有九。王鐸在落款中所道:“書用《圣教序》《興福寺》《金剛寺》三體,忍西老宗師壇印可諱,愷袁姓同孫北海諱承澤河南王鐸書。”筆者試將王鐸原作與《集王圣教序》《興福寺碑》進行比較,并在選取的過程中盡量挑選草書字體進行比較,因為在原作中我們明顯看到這是一篇以行書為主的書作,故草書更能體現出意義,同樣在《集王圣教序》與《興福寺碑》中也有這個特點。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王鐸書作幾乎采用的都是王羲之的結字形式,但用筆上可能存在些許差異,例如“家”字上方點畫的連帶;“轉”字右邊豎鉤的體勢與用筆的力度等均與原作不一。故王鐸所說的集字可能只是在書寫的過程中使用某些碑的字體的大致字形,但不囿于對原帖的束縛,同時又說明王鐸在書寫時早已將這些法帖牢記于心了。

      在集字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法帖中未出現的字,這個時候就需要書者來進行創(chuàng)作了,對于字形的選擇,王鐸往往選用“奇字”,這也得益于王鐸對于古文字的修養(yǎng)。王鐸自稱“童覽籀篆”,喜尋漢碑。曾曰:“學書不參通古碑書,法不終古,為俗筆多也?!闭J為“草書之始,本篆所也”。這些都是他極力尚古的表現。在原作中不難發(fā)現,例如“答”“趁”“然”“魚”等字,均采用異體字。王鐸所書奇字大多不涉于字體的乖僻處理,而多是追本溯源,依靠篆隸字形或偏旁書寫。這一點不同于同一時期的其他書家或學者對于文字的訛用。對于民間訛字的流傳,他甚至發(fā)出了“點畫訛亂世器真,安得盡復古且淳”的感嘆。在晚明的書法家作品中,異體字的使用變得越來越頻繁。白謙慎認為:“好古炫博固然是書寫異體字游戲的核心所在,但實際上它也是知識精英和企圖躋身知識精英階層的那些人們的身份標識?!蓖瑫r也與當時興起的尚奇的美學有著關聯。王鐸對于奇字的大量使用,有以上成分所在,其重要原因在于他對于尚古思想的重視。只有到古文字的形態(tài)才是真正的“古”,正如他所認為的“今易古難,今淺古深,今平古奇,今易曉古難喻”。

      三、王鐸交游對其書風的影響

      王鐸曾與多位東林黨名士,如喬允生、呂維棋、孫承宗等人有過交游。喬允生為萬歷二十年進士,初為山西聞喜縣令,“長才雅量,有政聲,因錢糧合戶催征,奸民借端舞弊,乃設門簿,至今便之,祀畏壘祠”。萬歷四十二年,朝中齊、楚、浙三黨逐漸得勢,利用京察盡斥東林,喬允生也于這一年稱病請辭,歸還孟津故里。在此期間,王鐸曾于萬歷四十四年拜師于他,讀書于西煙寺,并得大司寇喬允生器重,并令門下弟子受學于王鐸。

      呂維棋也是與王鐸交游早且影響深的人,王鐸最早曾于萬歷四十五年春與呂維棋有來往,兩人一見如故,常互相贊嘆,隨后王鐸將自己的長女嫁于呂維棋之子,兩家結為姻親。再者就是孫承宗,孫承宗時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是河南籍,王鐸對其仰慕有加,并尊為先師。孫承宗對王鐸也十分青睞,王鐸在崇禎三年所刊刻的《擬山園初集》,孫承宗為王鐸撰寫了《敘王覺斯太史初集》一文。從王鐸的這些交游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鐸與東林黨人是交往頻繁的,在王鐸入翰林院庶吉士之日起就陷入了朝中的政治斗爭,在此期間可以看出鮮明地傾向于東林黨人的立場。東林精神,敢于諫言、不畏強權。王鐸或是受到他們這種思想影響,在書法上也表現出那種灑脫不羈的藝術風格。

      四、汲古出新的藝術之變

      從漢代蔡邕開始就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書法傳承體系,但在書法傳承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只是以傳統(tǒng)作為自己“出新”的跳板,雖與古為徒,卻風格有異,致使我們后人在觀察前人作品時,可以看到每一位書家取法之處又可以看到每一位書家獨特的創(chuàng)新。正如我們常聽到的“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是逼真”。

      明中期以后,社會文化發(fā)生巨大改變。從哲學到文學藝術領域,出現了思想解放、反古思潮??梢哉f“泰州派”李贄(1527-1602)將晚明的思想解放推向了高潮。解放思潮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并不會墨守成規(guī),而是大膽創(chuàng)作實踐。王鐸自然受到了明末解放思潮的影響。師古不泥古,入古而出新,王鐸有他的獨創(chuàng)。

      巨幅連綿草書的書寫形式。連綿草書王鐸不是首創(chuàng),早在張芝、王獻之、張旭、懷素、黃庭堅等人都對連綿草書有過探索。由于書寫材料方面的制約,早期大草由尺幅手卷發(fā)展到唐宋元時期的橫幅長卷(例如懷素《自敘帖》縱:28.3厘米,橫:755厘米;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縱:33.7厘米,橫:1840.2厘米等)最后發(fā)展到了明人時期的巨幅長軸。晚明時期對于大幅書法的書寫尤盛?!吧现習嫶蠹遥轮疗胀ㄋ嚾?,都竭力以善書大尺幅而顯其能,并以博譽于時。”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王鐸的連綿大草也應運而生?,F存最早王鐸的連綿大草為王鐸天啟五年所書的《臨王羲之修載帖軸》,此幅長239厘米、寬54.5厘米。通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王鐸在書寫的過程中縱情揮灑。從開始“賢姊體中勝常”一直到“想不憂也?!币粴夂浅桑B綴10字。在王鐸《臨王羲之採菊帖、敬和帖》中王鐸的綿連草書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此帖的第一行的第一個字一直到最后一個字,一筆而書,未有間斷,所書之字長達19字之多。對于草書巨幅連綿不絕、酣暢淋漓的大字書寫,無不體現了王鐸的創(chuàng)新精神。

      對于“漲墨”的大膽運用。從王鐸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王鐸在作品中運用了“漲墨”的手法,通過發(fā)現,這些“漲墨”效果常出現在王鐸的應酬性作品中。例如崇禎八年為皓先生所做《金山寺二首》中,王鐸就大膽運用了“漲墨”的手法。從開始的“江”字、右下角“堪”字的中間部分、“王鐸”二字的落款部分、“自”字以及“更”字的上半部分、右上角的“古”字已暈成一團,形成了墨塊狀,僅靠外部輪廓才能大致辨識。作品中還有部分字形,僅僅在筆畫上有“漲墨”的效果。例如“大”字的左半部分、“鰲”字右上角連帶的橫畫、“擁”字提手旁的橫畫連帶、“解”字右半部分、“迷”字的中間部分、“山”字的中間部分、“落”字上面的點畫、“殘”字的左邊部分、“碑”字的左邊部分、“鳥”字的上半部分、“啼”字的中間部分、“卜”字的筆畫、“中”字的右半部分以及右上角的“陵”字均有“漲墨”效果。

      對于這一效果可能產生的原因。白謙慎認為與以下情況有關。第一,王鐸的“漲墨”可能是書家在自己書法中為了達到與篆刻家所欣賞的殘破相似的視覺效果。第二,“漲墨”作品大多出現在王鐸的應酬作品中,可能是王鐸書寫時較為草率,墨水暈開之后出現的效果。第三,晚明對墨法的嘗試有關。除此之外其可能還與王鐸對于金石籀篆的興趣有關。王鐸于北國曾學韓愈《石鼓歌》,據記載王鐸曾在順治三年于北京見到了《石鼓文》。其在《北國學石鼓歌》中有云:“龍拏蛟怒三代形,鵠頭螺脊詰曲旋。老鸞顛訛知何歲,日華斑駁不記年。帝命文鬼時呵護,土蝕蟲嚙澀銅镮?!睆闹形覀兛梢钥吹酵蹊I對于石鼓文的贊美,以及對于石鼓斑駁的一些看法。王鐸對于“漲墨”效果的運用很可能也是受到了碑刻斑駁殘破效果的影響。

      “漲墨”效果是毛筆飽蘸墨液的情況下才產生的,墨液通過介質滲化,墨與點畫融為一體,使筆畫更加渾厚飽滿或滲化之處形成黑色的塊狀。筆者認為王鐸對于“漲墨”的運用,不管有意無意在當時看來都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造與運用。正是這種大膽運用反而更加豐富了王鐸書法作品的形式效果。正如王鐸此件作品,字形上有大小粗細對比,用筆上有輕重緩急之別,在用墨上也豐富了疏與密、輕與重章法上面的視覺效果。王鐸在書法作品上對于“漲墨”的運用可謂開創(chuàng)了新的藝術風貌。

      五、對學書的啟示

      在王鐸“入古”與“出新”的學習經歷中我們可以清晰認識到王鐸在學書過程之中既有對書法“入古”的重視,又有對學書的思考與獨特的創(chuàng)新。他不斷向古人汲取精華,尋求既能繼承傳統(tǒng)又能推陳出新之路。因此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學書啟示。

      首先,在學書觀念上,做到“與古為徒”,也就是向古人、圣賢學習。從王鐸的學書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了,學習書法首先應該取法正確與古為徒,不能盲目跟隨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稚。應該不斷地從古人身上汲取養(yǎng)分,這樣對于書法的“出新”才可謂是有源之水。同樣,在學書的過程中也應該取法乎上,正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鐸在學書過程中一直都是遵循向古人取法,可以看出學書取法的重要性。

      在書法臨摹上,王鐸的臨摹大多分為三種,即實臨、意臨和背臨?!芭R摹得其位置”。實臨在臨摹時可以對照范本,很容易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求更進。而意臨和背臨實際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臨摹,需要我們對于字帖的風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意臨的時候我們可以變換幅式、章法、甚至字形結字、用筆、大小等,但同時需要我們達到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一種狀態(tài)。背臨則需要對范本的內容進行背誦,做到對原帖字形、風格、用筆等爛熟于心,以此更好的“入古”。

      實際上實臨、意臨、背臨和創(chuàng)作都是檢驗書家“入古”程度的標尺,王鐸曾有“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這樣的標語伴其左右,就是通過臨摹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來回交換,來達到古為我所用。

      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初步采用集字式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看到在王鐸學書的初期,會有部分集字式的創(chuàng)作作品,實際上集字創(chuàng)作與意臨、背臨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但不同的是,在集字創(chuàng)作中我們會遇到原帖中未有的字,需要我們用原帖的風格創(chuàng)造出來,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我們入古的能力,對于未有字形的使用,則需要我們了解篆隸之變,向古取法。對于創(chuàng)作有一定深入之后,便可嘗試獨自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上盡量尋求矛盾變化,例如字形大小、粗細、章法的疏密、用筆的輕與快,以此來豐富作品的藝術風貌。

      同樣,對于書法藝術的學習,學習古人是一條必由之路,但一味地學習古人沒有創(chuàng)新也是絕不可行的?;叵脒^去,每個朝代都有其所推崇的藝術風尚,所以在當今社會也應該有我們這個社會所追求的東西。同樣學習古人也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不能盲目地學習,應該有所甄別,這樣才有可能在學書道路上硅步千里。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7.

      [2]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76.

      [3]傅申.王鐸及清初北方鑒賞家[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5.

      [4]王鐸.中國書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395.

      [5]沙孟海.沙孟海論書文集[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45.

      [6]劉燦章.王鐸和他的書法藝術[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 98.

      [7](日本)村上三島:王鐸的書法.

      [8]陶夢清.中國書法藝術大師王鐸[M].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09:187.

      [9](唐)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484.

      [10]朱惠良.臨古之新路:董其昌以后書學研究發(fā)展之一[J].故宮學術期刊,1993,10(3):60.

      [11]韓仲民.王鐸史料存真[G].孟津:河南孟津縣地方史志辦公室,2001.

      [12]王鐸.擬山園選集八十二卷,1658:第十五卷.

      [13]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M].北京:三聯書店,2006:78.

      [14](清)楊深秀.聞喜縣志,1880.

      [15]吳鵬.燕閑清賞:晚明士人生活與書法生態(tài)[M].北京:中華書局,2020.

      猜你喜歡
      王鐸啟示
      “止哭神器”等十五則
      止哭
      假期見聞
      漫畫
      NHL聯盟制度安排對我國職業(yè)體育改革的啟示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fā)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論美國警察院校政府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及啟示
      武陵山片區(qū)高校經管類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培養(yǎng)的建設與啟示
      商業(yè)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漫畫
      营山县| 称多县| 蓬莱市| 西吉县| 新田县| 西贡区| 星座| 夹江县| 鄂托克旗| 上栗县| 晋江市| 太和县| 仙居县| 五河县| 海盐县| 台安县| 通河县| 买车| 五台县| 房产| 措美县| 确山县| 濮阳市| 当涂县| 江孜县| 会同县| 溧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台州市| 葫芦岛市| 阿克苏市| 东源县| 麟游县| 绍兴县| 阳春市| 会昌县| 东乌| 胶南市| 阿拉尔市| 绩溪县|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