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國中亞地區(qū)外交新態(tài)勢*

      2020-11-15 20:13:06王術森曾向紅
      現代國際關系 2020年10期
      關鍵詞:中亞地區(qū)中亞國家五國

      王術森 曾向紅

      [內容提要]近年來,傳統地緣競爭思維出現回歸趨勢,大國在全球和地區(qū)層面的地緣政治競爭明顯加劇,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競爭和對抗是其典型表現之一。近年來,世界主要大國紛紛調整中亞政策,加大介入中亞事務的力度,導致中亞地區(qū)外交形勢生變。大國相互之間在中亞地區(qū)的互動呈現更濃的零和博弈色彩,大國介入中亞事務刺激中亞國家尋求團結,大國在機制上熱衷于建立“小多邊”合作機制,紛紛致力于與中亞國家推進于己有利的互聯互通。這一切對中國來說既有挑戰(zhàn),也有機遇。一方面,大國加大對中亞地區(qū)的關注和投入,要求中國謹慎行事,避免激化地區(qū)矛盾。另一方面,中國可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經濟優(yōu)勢,借助與中亞交往的已有基礎和“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的互信與合作邁上新的臺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博弈日趨復雜,大國之間的競爭和摩擦明顯加劇,權力政治與地緣競爭思維有回歸之勢。如烏克蘭危機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導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全面惡化。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遏制明顯加強。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和2018年美國《國家防務戰(zhàn)略》等官方文件多次使用“修正主義”“威權主義”等詞匯來描繪中國和俄羅斯,渲染中俄對美國的威脅和挑戰(zhàn)。(1)“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Summary,” 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上網時間:2020年9月5日)新冠疫情的暴發(fā)則引發(fā)了世界格局與世界秩序的深刻變革,加大了國際形勢和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國際政治、世界經濟、大國關系、地緣格局、全球治理、發(fā)展模式等均遭受重大沖擊。(2)袁鵬:“新冠疫情與百年變局”,《現代國際關系》,2020年第5期,第1~6頁。在此背景下,大國在全球和地區(qū)層面的競爭和對抗都在不斷加劇。中亞位于歐亞大陸結合部,在歷史上曾是東西方文明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是東進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有“世界歷史的地理樞紐”之稱。加上其豐富的能源儲備、多元文化等,中亞地區(qū)在新時期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近年來,世界主要大國紛紛調整中亞政策,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中亞地區(qū)外交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在不斷變化。

      一、主要大國介入中亞事務的力度加大

      近年來,俄羅斯、美國、中國、歐盟等積極參與中亞事務的行為體紛紛調整各自的中亞政策,要么出臺新的中亞戰(zhàn)略,要么對既有的政策作必要修正。無論采取何種調整形式,近年來世界各主要行為體加大對中亞地區(qū)的關注和投入是不爭的事實。

      俄羅斯一直將中亞地區(qū)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長期以來,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在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方面保持密切聯系,并在其主導的多邊組織中與中亞國家積極協調、互動,較好地維護了俄的傳統影響力。對于其他大國積極介入中亞事務,俄羅斯通常持警惕態(tài)度。

      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合作一直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優(yōu)先方向。近些年來,俄羅斯不斷推進與中亞國家的一體化。2016年《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明確指出,“俄羅斯聯邦外交部政策的優(yōu)先方向是與獨聯體國家發(fā)展雙邊和多邊合作,并進一步加強在獨聯體國家境內實行的、有俄羅斯參與的一體化機制?!?3)“Foreign Policy Concep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approved by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Vladimir Putin on November 30, 2016),” https://www.mid.ru/en/foreign_policy/official_documents/-/asset_publisher/CptICkB6BZ29/content/id/2542248.(上網時間:2020年8月9日)而在俄羅斯獨聯體范圍內積極推動的兩個核心一體化機制(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中,中亞國家都是重點爭取和團結的對象。在歐亞經濟聯盟中,只有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個中亞國家是正式成員國。土庫曼斯坦奉行中立政策,在對外政策中重點發(fā)展雙邊關系,并沒有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計劃。為此,俄羅斯積極推動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塔吉克斯坦從2014年起就在研究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問題,但一直謹慎,并未就是否入盟作出明確表態(tài)。近期,烏茲別克斯坦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問題出現積極進展,有望以觀察員國身份入盟。俄羅斯專家還建議烏茲別克斯坦考慮重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4)Kseniya Kirillova, “Russian Influence Grows in Central Asia,”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17, No.76, May 29, 2020.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繼續(xù)主導歐亞一體化的同時,也在雙邊層面強化了與中亞國家的關系。近年來,普京充分利用雙邊和多邊機制,采取會晤和電話交談等形式,與中亞國家領導人就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等雙邊合作問題以及地區(qū)、國際局勢等問題進行廣泛討論,積極加強與中亞各國的聯系。疫情期間,普京還與托卡耶夫、拉赫蒙等中亞國家元首就疫情局勢進行了電話交談,并一致同意加強抗疫合作。為幫助中亞國家抗疫,俄羅斯還向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提供了一系列人道主義援助,受到中亞國家的高度贊揚。

      美國加大了介入中亞的力度。美國在中亞五國獨立后開始與其建立聯系,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未形成連貫和完整的中亞政策?!?·11事件”后,中亞地區(qū)成為美國全球反恐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美國與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聯系不斷增加。至今,美國在中亞地區(qū)的戰(zhàn)略利益主要覆蓋了反恐、支持地區(qū)穩(wěn)定以及促進能源安全三大領域。(5)Nurlan Aliyev, “U.S.Presence in Central Asia: Realities and Perspectives,”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Analyst, May 27, 2020.2015年,奧巴馬政府提出了“C5+1”機制(6)“U.S.-Central Asia(C5+1)Joint Projects,” https://tj.usembassy.gov/wp-content/uploads/sites/143/2016/08/c5-1-fact-sheet_english.pdf.(上網時間:2020年7月25日),并推出了美國的首個中亞戰(zhàn)略。

      近年來,美國明顯重視中亞。美國外交官員對中亞的訪問有所增多。2020年2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fā)布《美國的中亞戰(zhàn)略2019~2025:加強主權和促進經濟繁榮》,出臺了新的中亞戰(zhàn)略,對中亞的政策進行了相應調整。第一,提升中亞地區(qū)在美國全球戰(zhàn)略中的地位,并強調該地區(qū)的獨立性。自2001年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的中亞政策總體上是服務于其阿富汗戰(zhàn)略的。新中亞戰(zhàn)略則強調“無論美國在阿富汗的參與程度如何,中亞都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地區(qū)”,凸顯中亞地區(qū)的獨立性。(7)“United States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2019-2025: Advancing Sovereignty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0/02/FINAL-CEN-Strategy-Glossy-2-10-2020-508.pdf.(上網時間:2020年7月22日)這說明,美國認識到中亞五國作為一個區(qū)域整體的價值,強調了中亞“地區(qū)團結”的重要性。(8)Farkhod Tolipov, “New Strategy, Old Game: The Realigning Geopolitics of Central Asia,”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Analyst, March 26, 2020.第二,將阿富汗視為中亞的一部分,促使地區(qū)地緣政治重點北移。根據美國的新中亞戰(zhàn)略規(guī)劃,阿富汗不再是中亞南亞的地緣政治中心,而只是中亞地區(qū)一部分。這意味著,美國在中亞及周邊地區(qū)的地緣政治重心正在變化。第三,地緣政治競爭意圖更加明顯,明確將中俄視為遏制對象。之前,就有學者意識到,美國新的中亞戰(zhàn)略有明顯的反俄和反華傾向。(9)[俄]伊·阿·薩弗蘭丘克:“美國的中亞政策:反俄與反華傾向”,《中國國際戰(zhàn)略評論》,2018年(下),第200~204頁。美國新的中亞戰(zhàn)略出臺后,其中排斥和遏制中俄等大國的意圖公開化,明確強調美國與中亞五國的密切關系與合作將拓展美國的價值觀,“平衡地區(qū)鄰國對中亞各國的影響”。這無異于向美國長期的地緣政治對手俄羅斯和中國發(fā)出挑戰(zhàn)信息。(10)Farkhod Tolipov, “New Strategy, Old Game: The Realigning Geopolitics of Central Asia,”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Analyst, March 26, 2020.第四,重新界定比較優(yōu)勢。在介入中亞事務的早期,美國決策者和學者多強調美國在中亞國家獨立之前與該地區(qū)并無歷史瓜葛的事實,并將之視為比較優(yōu)勢,認為那有助于美借助超級大國聲譽、實力與形象,提升在中亞地區(qū)的影響力。新中亞戰(zhàn)略重新界定了美國的比較優(yōu)勢,主要是美國掌控的國際規(guī)范優(yōu)勢和盟友優(yōu)勢。

      歐盟全面深化與中亞國家間關系。2007年6月,歐盟理事會通過了《歐盟與中亞:新伙伴關系戰(zhàn)略》。(11)“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New Partnership,” https://eeas.europa.eu/sites/eeas/files/st_10113_2007_init_en.pdf.(上網時間:2020年7月31日)該戰(zhàn)略涉及面非常廣泛,提出了“人權、法治、良治和民主化,青年人與教育,促進經濟發(fā)展、貿易和投資,加強能源和交通聯系,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和水資源問題,應對共同威脅和挑戰(zhàn),構建跨文化對話的橋梁”等7個優(yōu)先方向。歐盟這一中亞戰(zhàn)略的主要缺陷是過于綜合,但缺乏切實有效的舉措,且中亞國家對其缺乏足夠的興趣,以致最終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為了提高其有效性,該戰(zhàn)略經歷了四次修訂和補充,但提出的倡議和聯合計劃無果而終。(12)P.Kilybayeva, A.Ibrayeva and M.Mametay, “The EU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2019: Goal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Concorde, No.5, 2018, p.49.2019年5月15日,歐盟公布《歐盟與中亞:更堅實伙伴關系的新機遇》,闡述與中亞五國進一步加強伙伴關系的新愿景。歐盟的新中亞戰(zhàn)略將歐盟的關切和目標凝練為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三個方面,即合作加強韌性、合作促進繁榮、更好地共同協作。

      歐盟的新中亞戰(zhàn)略在議題上與過去保持了一定的延續(xù)性,重視中亞的人權、法治、民主、能源、教育、環(huán)境、水資源、安全等議題,同時也有不少新的特點。第一,歐盟新中亞戰(zhàn)略最大的特點在于詳細闡述了歐盟計劃與中亞國家加強合作的具體舉措。2007年的中亞戰(zhàn)略側重闡釋歐盟與中亞國家加強合作的重要意義及目標,缺少加強合作的措施;或提出的措施太過籠統,多為大致的合作方向或原則。而在新中亞戰(zhàn)略中,歐盟除說明雙方合作的意義、存在問題、合作目標外,還結合歐盟現在的資源條件和中亞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對雙方合作過程中應該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詳細闡述,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新中亞戰(zhàn)略強調“區(qū)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夠促進中亞地區(qū)內部以及與中亞毗鄰地區(qū)之間的合作。新中亞戰(zhàn)略認為,區(qū)域合作能夠讓中亞國家更好地管理彼此相互依存的關系,認識到自身的脆弱性及共同關切,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提升國際影響力,并保持自身的獨立和身份。第三,新中亞戰(zhàn)略賦予了中亞國家更多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加強與中亞國家合作的新內容和新思路。如強調中亞與阿富汗的關聯及在阿富汗局勢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將阿富汗納入“歐盟—中亞”會晤和地區(qū)對話機制,優(yōu)先支持阿富汗與中亞國家開展更多的地區(qū)、三方合作項目;歐盟還計劃在與哈薩克斯坦簽署《擴大伙伴關系與合作協定》基礎上,加強與中亞各國雙邊關系的制度性建設等等。

      中國與中亞國家山水相連,是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相互之間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合作道路,樹立了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經過近30年的發(fā)展,中國與中亞五國在政治、經濟、人文、安全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互利合作。中國妥善處理了與中亞國家間的邊界問題以消除潛在沖突,在雙方之間不斷提升戰(zhàn)略伙伴關系,并向中亞國家提供發(fā)展援助,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互利合作,這一系列政策舉措有效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發(fā)展。(13)馮玉軍:“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現狀與趨勢”,《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年第6期,第149~153頁。第一,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實現全面戰(zhàn)略升級,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內涵更加豐富。2013年9月,中吉關系升級為戰(zhàn)略伙伴關系。至此,中國與中亞五國均建立了戰(zhàn)略級別的關系。除傳統的經貿、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外,中國與中亞國家還強調“支持構建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數字經濟伙伴關系”,雙方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中國與中亞國家守望互助、并肩作戰(zhàn),生動詮釋了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核心要義,進一步升華了相互之間的傳統友誼。第二,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托,加強與中亞國家在“五通”方面的合作。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第三,創(chuàng)新合作機制,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合作邁上新的臺階。2020年7月16日,“中國+中亞五國”外長首次視頻會議召開,“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由此建立。這對于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將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合作邁上新的臺階。

      二、大國在中亞地區(qū)互動的零和博弈色彩加重

      總體來看,大國紛紛調整中亞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中亞地區(qū)形勢和其他大國的中亞政策發(fā)生了一定變化。隨著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加劇,有學者認為“大國競爭重返中亞”。(14)Natalia Konarzewska,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Returns to Central Asia,”New Eastern Europe, No.4, 2020, pp.120-125.由于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互動具有明顯的競爭性,零和博弈色彩愈加濃厚,因此大國之間相互警惕乃至敵對的心理日益明顯,這在各行為體的話語和行動中均有明顯體現。

      俄羅斯是中亞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大國。隨著大國在中亞的活動和競爭加劇,俄羅斯對各大國在中亞的存在保持警惕并給予密切關注。有學者指出,反對俄羅斯主導的一體化和插手后蘇聯空間事務是美國的長期政策。(15)李永全:“歐亞地緣政治形勢與大國博弈”,《俄羅斯研究》,2020年第4期,第16頁。近年來,隨著歐盟、北約的不斷東擴,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經濟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烏克蘭危機之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全面惡化,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色彩愈加濃厚。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得不通過加快其主導的后蘇聯空間一體化進程以應對這種被動局面,其中加強歐亞經濟聯盟內部建設以及積極尋求擴員就是重要表現之一。實際上,在2011年普京提出歐亞聯盟設想時,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便指責俄羅斯試圖借助經濟一體化恢復新版蘇聯,并發(fā)誓要予以阻止;歐盟則推出“東部伙伴關系計劃”,試圖拉攏獨聯體國家對抗歐亞經濟聯盟。這無疑加劇了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在中亞地區(qū)的對抗和博弈。根據《生意人報》在俄羅斯政府的信息來源,俄羅斯認為美國的中亞戰(zhàn)略有意排斥俄羅斯的參與和存在,其主要目標是讓中亞國家參與美國支持的、主要面向阿富汗的地區(qū)安全和能源項目。(16)“Россия в кольцевизитов: ГоссекретарьПомпеозаявил о претензиях США на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пространство,”Коммерсантъ, https://www.kommersant.ru/doc/4241536.(上網時間:2020年10月8日)

      與此同時,俄羅斯同樣對中國在中亞地區(qū)利益的不斷拓展心存疑慮。有學者指出,過去20年,俄羅斯將中亞地區(qū)的挑戰(zhàn)界定為兩個方面:一是阻止西方(主要是美國)在中亞五國擴張影響力;二是阻止阿富汗和中東地區(qū)伊斯蘭主義對后蘇聯地區(qū)的傳播。(17)Paul Goble, “Russian Military Seeking to Counter Growing Chinese Role in Central Asia,”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17, No.88, June 18, 2020.總體來看,為應對上述兩方面的挑戰(zhàn),俄羅斯將中國視為盟友。然而,近年來,中國在中亞的活動不斷增加,俄羅斯感覺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從經濟層面看,在“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中國作為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的重要性顯著增強,而俄羅斯在這些領域的貢獻有限,且有不斷縮小的趨勢。(18)Kseniya Kirillova, “Russian Influence Grows in Central Asia,”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17, No.76, May 29, 2020.除此之外,中國還在不斷加強與中亞國家的軍事合作,部分俄羅斯學者對此表示擔憂。(19)Paul Goble, “Russian Military Seeking to Counter Growing Chinese Role in Central Asia,”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17, No.88, June 18, 2020.

      與俄羅斯相比,美國中亞戰(zhàn)略的地緣政治意圖更加明顯,甚至明確將中俄視為遏制對象。此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中亞無核區(qū)”“和平伙伴計劃”“大中亞伙伴計劃”“新絲綢之路愿景”等,試圖將中亞地區(qū)國家劃入“歐洲—大西洋共同體”中,阻撓中亞國家同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合作。(20)郭金峰:“‘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地區(qū)進展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和平與發(fā)展》,2020年第1期,第109頁。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明確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競爭對手,對中俄的遏制態(tài)勢更加明顯。對此,有學者認為中美正進入一個“新的戰(zhàn)爭競爭時代”;在這場新興的競爭中,中亞地區(qū)關系重大,美國正在認真評估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并著手應對。(21)IIan Berman, “The Sino-American Competition Is Coming to Central Asia,”The National Interest, June 21, 2020.這種零和博弈色彩在美國的新中亞戰(zhàn)略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美國的新中亞戰(zhàn)略充斥著零和思維,極力排斥中俄等地區(qū)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影響。此前,美國往往含蓄地提醒中亞國家注意防范中俄伊的影響,有時還強調與中俄合作對促進中亞地區(qū)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必要性。在新中亞戰(zhàn)略中,美國對中俄在中亞地區(qū)活動的攻擊和排斥進一步升級。新中亞戰(zhàn)略一如既往地強調支持中亞國家主權,要“平衡地區(qū)鄰國對中亞各國的影響”,延續(xù)了排斥中俄伊在中亞地區(qū)影響的思維。與此前戰(zhàn)略或政策不同的是,新中亞戰(zhàn)略文件中舍棄了語言上的尊重,直接將中俄伊界定為“邪惡勢力”(malign actors),并明確表示將致力排斥“邪惡勢力”在該地區(qū)影響,充分說明了美國在中亞地區(qū)明確將中俄視為敵人。(22)U.S.Department of State, “United States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2019-2025: Advancing Sovereignty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歐盟在中亞地區(qū)將中國視為威脅的認知也很明顯。歐盟與中國存在一定的政治分歧,并缺乏足夠的互諒、互信,這給雙方在中亞地區(qū)的矛盾、競爭乃至沖突埋下了伏筆。(23)Anastasiya Bayok, “Challenges and Threat Perceptions Regarding Central Asia in China and the EU,”in Institute for Peace Research and Security Policy at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IFSH, ed., Yearbook on th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2019, 2020, pp.273-286.歐盟2018年提出的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顯露了這一點。該戰(zhàn)略有歐盟版“一帶一路”之稱。(24)房樂憲、殷佳章:“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內涵及其對中歐關系的含義”,《教學與研究》,2019年第5期,第63~71頁;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諸多相似之處,而且有意將中國排除在外,顯露出與中國競爭的意味。

      三、“小多邊”成為大國介入中亞事務的新途徑

      長期以來,域外大國除通過雙邊方式加強與中亞國家聯系外,還普遍通過多邊方式介入中亞事務。這些多邊機制主要有北約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西方國家主導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俄羅斯主導的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中俄共同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等。這些多邊合作機制存在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多由一個或幾個大國主導;二是成員國不限于中亞國家。這種模式一方面降低了中亞國家在多邊合作機制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域外大國與中亞國家合作效率低下。近年來,“小多邊”逐漸成為域外國家與中亞國家合作的新模式,尤其是日益盛行的“C5+1”合作機制。實際上,最早的“C5+1”機制是由日本在2004年首先提出來的,到目前為止,“中亞五國+日本”外長會議已經舉行了7次會議。該機制對加強日本與中亞五國之間的政治對話、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以及促進區(qū)域合作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美國、印度、中國也相繼于2015年、2019年、2020年提出了與中亞五國的“C5+1”外長對話機制。另外,俄羅斯也在嘗試與中亞國家建立自己的“5+1”協商機制。(25)“Россия в кольцевизитов: ГоссекретарьПомпеозаявил о претензиях США на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https://www.kommersant.ru/doc/4241536.(上網時間:2020年10月8日)很顯然,“C5+1”合作機制逐漸成為當前中亞五國與域外國家互動的重要機制和新模式。

      美國與中亞五國“C5+1”對話機制創(chuàng)建于2015年,這一舉措彌補了美國沒有覆蓋整個中亞地區(qū)合作機制的缺陷,表明美國新中亞戰(zhàn)略逐漸成型。2015年11月1日,美國時任國務卿克里與中亞五國外長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第一次召開六國外長會議。會議通過了中亞五國與美國之間伙伴關系和合作聯合聲明,并批準建立六國外交部間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定期政治對話的新機制,標志著“C5+1”機制的正式形成。自建立以來,美國與中亞五國外長幾乎每年都會通過“C5+1”機制召開會議,各方就國家關系、地區(qū)和國際熱點問題進行廣泛交流,促進了美國與中亞國家在政治、經濟、能源、交通、生態(tài)和安全等多個領域的合作。當前,“C5+1”合作機制已經成為美國與中亞國家接觸的常態(tài)機制和最重要的多邊形式。

      為了給中國與中亞國家的之間的合作提供動力,中國與中亞五國于2020年7月16日召開了首次“中國+中亞五國”外長視頻會議,啟動了“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的構建,并達成了9點共識。這些共識既涉及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雙邊關系,如尊重彼此發(fā)展道路、加強疫情防控合作、繼續(xù)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對接、支持構建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加強農業(yè)合作、共同打造數字經濟伙伴關系等;也涉及地區(qū)局勢,如一致支持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倡導維護地區(qū)和平與安全;還討論了國際局勢,如呼吁進一步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內的合作以共同捍衛(wèi)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等。(26)“王毅談‘中國+中亞五國’外長首次會晤達成的9點共識”,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98210.shtml?from=timelineb.(上網時間:2020年8月12日)在疫情背景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C5+1”合作機制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按照王毅外長的規(guī)劃,中國與中亞國家需要進一步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做國際社會中的“生命健康的守護者”“互利共贏的合作者”“新安全觀的踐行者”“公平正義的捍衛(wèi)者”,這實際上為中國與中亞五國如何在后疫情時代加強合作、促進雙方關系的發(fā)展作出了前瞻性的規(guī)劃。(27)“攜手應對挑戰(zhàn)共謀發(fā)展繁榮——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中國+中亞五國’外長視頻會議上的講話”,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98302.shtml.(上網時間:2020年8月12日)

      對于“C5+1”機制的作用,各方觀點不一。樂觀派認為,“C5+1”機制的盛行為遲滯不前的中亞一體化和區(qū)域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如有哈薩克斯坦參議員提議建立一個單獨的中亞簽證,以此吸引域外游客,促進中亞地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并將此作為更大范圍一體化的示范。他甚至認為,未來建立中亞聯盟(Central Asian Union)也是有可能的。相較于樂觀派,更多專家對中亞一體化和區(qū)域合作持悲觀態(tài)度。有專家認為,“C5+1”機制以及其他區(qū)域性安排只是提供了拍照和相互贊揚的機會,并沒有建立共同外交政策的誠意。還有中亞專家認為,盡管中亞國家宣稱區(qū)域一體化和區(qū)域合作,但各國之間缺乏凝聚力,并沒有意愿作為一個“聯合集團”開展工作。談到美國與中亞的“C5+1”機制,他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資助,這一機制將會因為缺乏利益吸引力而注定失敗。因此他斷言:對于美國與中亞的“C5+1”機制,更多的主動權和決定權在美國;這一機制只有在美國參與的情況下才會起作用,否則就不會起作用。(28)Wilder Alejandro Sanchez, “Central Asia in 2018: What’s the Future of the C5+1?” https://www.geopoliticalmonitor.com/central-asia-in-2018-whats-the-future-of-the-c51/.(上網時間:2020年8月11日)各方對“C5+1”機制以及中亞區(qū)域合作的前景褒貶不一,但總體來看,相較于之前中亞國家之間關系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近期中亞峰會以及“C5+1”合作機制的盛行,凸顯了將中亞五國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合作的內外部認知。“C5+1”機制有助于鞏固中亞國家作為一個“集團”的合作習慣,提升中亞國家以“五國集團”形式共同合作的能力,促進中亞國家關系的進一步改善以及中亞區(qū)域合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四、大國普遍注重加強與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

      近年來,互聯互通日益成為大國介入中亞事務的重要議題。各大國在與中亞國家的接觸中,普遍強調加強互聯互通對發(fā)揮中亞地區(qū)的過境優(yōu)勢、密切雙邊關系、促進地區(qū)穩(wěn)定與發(fā)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合作。與此同時,大國與中亞地區(qū)的互聯互通合作各有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大國在中亞的博弈態(tài)勢。

      自2015年美國與中亞“C5+1”合作機制創(chuàng)建以來,美國與中亞五國多次在“C5+1”會議及發(fā)布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互聯互通”在彼此合作中的重要性,表達了加強互聯互通合作的意向。如2015年11月發(fā)布的“C5+1”聯合聲明指出,美國與中亞五國將“加強在地區(qū)貿易、交通和通信、能源聯系、過境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包含升級現有設施、促進共同規(guī)則和制度的制定等,以充分利用該地區(qū)巨大的經濟潛力”。(29)“Joint Declaration of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by the Fiv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amarkand, Uzbekistan,” https://2009-2017.state.gov/r/pa/prs/ps/2015/11/249050.htm.(上網時間:2020年8月29日)在2016年8月第二屆“C5+1”部長級會議上,六國宣布推出五個合作項目,其中之一為“交通走廊發(fā)展計劃”(Transport Corridor Development)。該項目旨在降低貨物在中亞跨境運輸的成本和時間,并提高整個地區(qū)運輸和物流服務的質量。(30)“U.S.-Central Asia(C5+1)Joint Projects,” https://2009-2017.state.gov/r/pa/prs/ps/2016/08/260805.htm.(上網時間:2020年8月29日)2019年9月發(fā)布的“C5+1”聯合聲明指出,希望“通過國際金融機構援助實施地區(qū)能源、鐵路、交通、通訊和基礎設施項目”。(31)“Joint Statement on the Fourth C5+1 Ministerial,” https://www.state.gov/joint-statement-on-the-fourth-c51-ministerial/.(上網時間:2020年8月29日)實際上,美國與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合作有其獨特的動因,即希望加強中亞國家與阿富汗之間的互聯互通,充分發(fā)揮中亞國家在阿富汗重建中的作用,從而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作準備。這在美國的新中亞戰(zhàn)略中有明確體現。美國新中亞戰(zhàn)略特別強調中亞在阿富汗局勢穩(wěn)定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勵中亞與阿富汗的互聯互通”,“支持中亞與阿富汗建立穩(wěn)固的商業(yè)和基礎設施方面的聯系”。為此,美國正在大力推行“中亞—南亞”的“CASA-1000”高壓輸變電項目和青金石走廊(Lapis Lazuli Corridor)的建設。

      中亞地區(qū)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區(qū)域,因此中國對與中亞地區(qū)的互聯互通十分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是修路架橋,不光是平面化和單線條的聯通,而更應該是基礎設施、制度規(guī)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應該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并進。”(32)“習近平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上的講話(全文)”,《人民日報》,2014年11月9日。在“一帶一路”規(guī)劃的六大經濟走廊中,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包含和經過中亞地區(qū),北線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和南線的中巴經濟走廊距離中亞都很近;在這些經濟走廊建設中,中國與中亞國家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在具體項目的落實中,中國與中亞國家在互聯互通建設方面通力協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14年5月,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正式啟用,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新絲綢之路上第一個實體性項目。2018年9月,經中亞地區(qū)聯通中國與歐洲的“歐洲西部—中國西部”公路全線貫通,中國至歐洲實現全程高速。依托亞歐大陸橋,中國經中亞通往歐洲沿線國家的“中歐班列”取得飛速發(fā)展。此外,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投入運行10年來,中亞國家通過該管道已累計對華供氣約3000億立方米,對促進中亞國家的能源出口和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33)“中亞國家通過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對華供氣約3000億方”,http://tm.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01/20200102929923.shtml.(上網時間:2020年8月13日)與此同時,中吉烏鐵路、中塔公路、中塔跨境光纜、烏魯木齊樞紐機場建設等項目穩(wěn)步推進、加快落實,開啟了地區(qū)互聯互通新篇章。

      歐盟同樣對發(fā)展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貿易走廊非常感興趣。為促進歐洲與亞洲的互聯互通,歐盟委員會于2018年9月19日正式發(fā)布《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zhàn)略的設想》的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34)“Connecting Europe and Asia-Building blocks for an EU Strategy,” https://eeas.europa.eu/sites/eeas/files/joint_communication_-_connecting_europe_and_asia_-_building_blocks_for_an_eu_strategy_2018-09-19.pdf.(上網時間:2020年9月7日)根據這一戰(zhàn)略,歐盟有意與中亞國家建立可持續(xù)的互聯互通(sustainable connectivity)伙伴關系,這一領域的合作主要集中于交通、能源、數字連接和人文交流等方面。歐盟在2019年的中亞戰(zhàn)略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加強與中亞國家互聯互通合作的舉措。(35)“The EU and Central Asia: New Opportunities for A Stronger Partnership,” https://eeas.europa.eu/sites/eeas/files/joint_communication_-_the_eu_and_central_asia_-_new_opportunities_for_a_stronger_partnership.pdf.(上網時間:2020年7月22日)需要指出的是,歐盟提出的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體現出明顯的競爭色彩。媒體普遍認為這一戰(zhàn)略是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歐盟提出的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中只是在空中交通安全方面提出要與中國進行雙邊合作,卻完全沒有提及推進與“一帶一路”及與中國之間的聯通。同樣,在歐盟的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中,俄羅斯作為連接歐亞地區(qū)重要國家的地位并未得到體現。歐盟只是在報告中提到俄羅斯是“對話方面”的伙伴,并沒有提到與其開展互聯互通方面的具體合作。(36)“The EU Commission’s ‘EU-Asia Connectivity Strategy’ Omits China,” 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eu-commissions-eu-asia-connectivity-strategy-omits-china/.(上網時間:2020年9月7日)這體現了歐盟的互聯互通戰(zhàn)略有意排斥中俄的傾向。

      概而言之,盡管各主要大國都倡導加強與中亞地區(qū)的互聯互通,但各國支持的聯通方向有明顯的差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各大國之間的競爭態(tài)勢。如俄羅斯主張的是以俄為中心的南北聯通,這是蘇聯解體后俄長期致力開展的工作。而美國自2001年“9·11事件”后積極介入中亞事務以來,一直強調以阿富汗為中心的南北聯通。此前突出強調的是實現“中亞—南亞”一體化,近來則重申支持阿富汗與中亞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其目的仍在于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創(chuàng)造條件。至于中國和歐盟,它們支持的則是東西向的互聯互通。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各領域的互聯互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背景下,歐盟于2018年提出了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但該戰(zhàn)略排除了中國。顯而易見,同樣倡導東西聯通,歐盟的排斥性與中國的包容性形成鮮明對比??偠灾?,近年來各主要大國均意識到加強與中亞互聯互通的重要性,但各方支持的聯通方向具有明顯的競爭性,這也是各大國中亞政策具有互斥性的典型體現。

      五、大國博弈的加強刺激中亞國家尋求團結

      面對大國零和博弈加劇的趨勢,中亞國家明顯感覺到了壓力。實力的相對弱小,導致它們意識到通過增強內部團結、聯合應對形勢變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近年來,中亞各國政局變化,尤其是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更迭后外交政策取向的顯著變化,也為中亞國家尋求團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進而使中亞作為一個區(qū)域整體的價值和意義得以凸顯。

      第一,中亞國家間關系得到顯著改善。卡里莫夫執(zhí)政期間,烏茲別克斯坦與中亞鄰國的關系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烏茲別克斯坦與中亞鄰國圍繞領土、邊界及水資源等問題紛爭不斷,使烏與鄰國關系長期緊張,烏因此在中亞地區(qū)長期陷入孤立的狀態(tài)。2016年,米爾濟約耶夫就任總統后,一改卡里莫夫時期“自守、自主”的外交原則,奉行積極的中亞地區(qū)政策,努力改善與中亞國家的關系,促進了中亞國家關系“回暖”及地區(qū)一體化進程重啟。2016年9月8日,米爾濟約耶夫在議會兩院聯席會議演說中強調,“烏茲別克斯坦外交活動重要的優(yōu)先方向,是和我們國家利益有著緊密聯系的中亞地區(qū)。我們將對我們的近鄰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如既往地奉行開放、友善和務實的政策?!?37)轉引自焦一強:“‘繼承’還是‘決裂’?——‘后卡里莫夫時代’烏茲別克斯坦外交政策調整”,《俄羅斯研究》,2017年第3期,第115頁。2017年2月初,烏茲別克斯坦批準了《2017~2021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重申和延續(xù)了此前米爾濟約耶夫在議會演講中關于烏外交政策優(yōu)先方向表述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從總體上肯定了中亞之于烏的優(yōu)先地位,并凸顯了將國家外交活動方向定位為圍繞烏構筑穩(wěn)定、安全與睦鄰友好帶的重要內涵。(38)轉引自焦一強:“‘繼承’還是‘決裂’?——‘后卡里莫夫時代’烏茲別克斯坦外交政策調整”,《俄羅斯研究》,2017年第3期,第116頁。為踐行將中亞鄰國置于對外政策優(yōu)先方向的諾言,米爾濟約耶夫在就任總統后多次對中亞國家進行訪問,并多次對解決與中亞鄰國領土邊界及水資源等問題作出積極表態(tài),努力推動地區(qū)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這些舉動促進了中亞國家關系的修復和改善。

      第二,隨著中亞國家間關系的改善,中亞區(qū)域合作得到顯著加強。2017年9月,米爾濟約耶夫在聯合國大會上首次表達了舉行中亞地區(qū)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想法。以此為契機,在中亞五國的共同推動下,2018年3月15日,第一次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現努爾蘇丹)舉行。中亞國家領導人首次在沒有域外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代表參會的情況下進行會晤,就經貿合作、水資源利用、地區(qū)安全、文化交流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并達成一致意見,各國均同意將五國首腦工作會晤常態(tài)化、機制化。此次峰會促進了中亞地區(qū)地緣戰(zhàn)略要素的整合,開啟了中亞國家合作的新模式,為后續(xù)的中亞區(qū)域合作定下了基調。(39)“中亞國家領導人舉行工作峰會定調地區(qū)內合作”,http://news.cri.cn/20180316/d473bfc0-9c4b-b1d2-efdd-2247a9485b1f.html.(上網時間:2020年8月16日)2019年11月29日,第二次中亞峰會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舉行。中亞五國領導人就地區(qū)內安全、經貿和投資合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利用、人文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推動了中亞地區(qū)合作的進一步發(fā)展。第三次峰會將于2020年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很顯然,中亞峰會已經逐漸成為中亞五國就國家間關系、地區(qū)和國際局勢等進行交流的定期機制??傮w來看,相較之前中亞國家關系和區(qū)域合作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近年來兩次中亞峰會的舉辦,將中亞區(qū)域合作重新提上議程,這是一個積極的進展。在此過程中,中亞國家關系得到顯著改善,中亞國家內部團結性得到明顯加強,中亞作為一個區(qū)域整體的價值和意義得到凸顯。

      總體來看,中亞國家加強團結與大國博弈之間形成雙向互動的關系。一方面,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激烈博弈是促進中亞國家謀求團結的重要動因之一。長期以來,大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博弈對中亞國家間關系及中亞地區(qū)合作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中亞國家通常利用大國之間的競爭獲取最大利益,而非通過地區(qū)合作獲得共同利益。長期以來,中亞國家傾向于根據自身的利益需求選擇相應的大國進行合作,并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與此同時,在與大國互動過程中,中亞國家一般偏好雙邊途徑,而不是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推進本地區(qū)合作。二是中亞國家之間存在借助大國牽制彼此的傾向。中亞各國為獲得大國提供更多經濟、軍事、政治等支持所展開的競爭,進一步削弱了各國推進地區(qū)合作進程的意愿。(40)周明:“影響中亞地區(qū)一體化的主要因素探析”,《國際問題研究》,2016年第3期,第47~50頁。當前,在大國中亞博弈趨于激烈的背景下,中亞國家謀求團結可視為應對大國博弈、避免大國對自身分化的主動選擇。另一方面,中亞國家內部團結有所加強又構成大國介入中亞事務的前提。此前,雖然中亞地區(qū)存在眾多大國主導的多邊機制,但大國一般更傾向于通過雙邊而非多邊方式介入中亞事務。在中亞國家內部團結有所加強的情況下,大國不得不改變之前的偏好,積極通過多邊方式加強與中亞國家的接觸。當前日益盛行的“C5+1”合作機制就是明顯的例證。

      結 語

      近年來,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重趨激烈,這在中亞地區(qū)有明顯體現,有待密切觀察。對中國而言,中亞地區(qū)外交新態(tài)勢的出現,既有挑戰(zhàn),也有機遇。就挑戰(zhàn)而言,無論是全面升級對華競爭態(tài)勢的美國,還是對中國抱有疑慮的歐盟,抑或對中國進一步擴大在中亞地區(qū)影響懷有警惕的俄羅斯,均加大了對中亞地區(qū)的關注和投入。這種復雜的局面必然要求中國謹慎行事,避免激化地區(qū)矛盾,或遭遇其他大國的聯手攻擊。再者,當前中亞國家仍在艱難抗疫,各大國能否向中亞國家伸出援手,助力各國經濟形勢復蘇,也是對各大國實施中亞政策之決心和能力的一種重要考驗。就機遇而言,中俄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和鞏固,中俄在中亞地區(qū)形成的良好互動模式,以及中亞國家與中國通過長期交往積累的戰(zhàn)略互信,將有效保障中國在該地區(qū)的合理利益不受嚴重侵害。更關鍵的是,中亞國家與中國在合作抗疫的過程中守望相助,彼此支援,促進了雙方友好關系的提升;當前中國已取得抗疫的初步勝利,經濟發(fā)展形勢整體向好,為加強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帶來利好。中國與中亞國家“C5+1”機制的建立,可助力雙方排除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為雙方合作關系的提質升級保駕護航?!?/p>

      猜你喜歡
      中亞地區(qū)中亞國家五國
      前四個月我國與中亞五國進出口同比增長37.3%
      中亞五國網絡媒體對華關注度現狀分析
      新聞傳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40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亞信息(2016年9期)2017-01-18 05:50:04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中亞信息(2016年7期)2016-10-20 01:41:29
      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比較優(yōu)勢及競爭力分析
      淺談中亞地區(qū)EPC項目當地雇員HSE管理
      當前中亞地區(qū)安全局勢的特點及走勢分析
      上海合作組織促進中國對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出口的影響分析
      面向中亞地區(qū)的國貿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改革探討
      科教導刊(2015年20期)2015-08-05 16:40:03
      中國與中亞地區(qū)油氣資源合作開發(fā)模式與前景分析
      浪卡子县| 县级市| 禹州市| 襄汾县| 光山县| 重庆市| 密山市| 嵊泗县| 通辽市| 玉树县| 鸡西市| 琼中| 镇平县| 鲁甸县| 泾阳县| 班戈县| 海南省| 江达县| 东明县| 揭东县| 镇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安丘市| 吐鲁番市| 奈曼旗| 洞头县| 新闻| 沾化县| 黔西县| 尉犁县| 平度市| 松潘县| 儋州市| 泾川县| 上饶市| 萝北县| 巩留县| 泾川县| 舞钢市| 汤原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