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李 歆
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已成為當代數(shù)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和任務,教師必須站在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研究的高度,依托數(shù)學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思考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數(shù)學解題不斷富有新的生命,才能使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得以有效體現(xiàn)與落實.
這是一道在實數(shù)范圍內(nèi),求二元函數(shù)的最大值問題,入手不是很容易,對學生觀察問題和數(shù)學變形的能力要求較高.
從整體的角度觀察,所求問題式的分子含有三個因式,當把前兩個因式展開后,出現(xiàn)了xy+1與x+y項,而分母含有兩個因式,可以用柯西不等式進行放縮,由此可得下面解法1.
【解法1】因為所求問題為最大值,不妨設x>0,y>0,則
(1)若x-1,y-1同號,可得(x-1)(y-1)≥0,整理得x+y≤xy+1①,
(2)若x-1,y-1異號,可得(x-1)(y-1)≤0,整理得xy+1≤x+y②,
綜合(1)(2)得u≤2,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umax=2.
【點評】解法1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從兩個實數(shù)x-1,y-1為同號或異號入手,通過問題隱含的兩個不等式①、②,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但此解法首先假定了x>0,y>0,如果不這樣做,還能求解嗎?
由分子入手,通過變形,將分式進行拆項處理,可得下面解法2.
【解法2】對所求問題式變形,并應用基本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
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umax=2.
【點評】在解法2中,將分子展開式中的項(x+y)(xy+1)變形為x(y2+1)+y(x2+1),為分式拆項后順利應用基本不等式打開了通道,因此,變形既是一種基本的解題素養(yǎng),更是一種解題水平、能力和智慧的彰顯,應該成為教學的常態(tài).
數(shù)學問題往往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兩部分構(gòu)成,在保持原有問題類別不變的情況下,設法改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結(jié)構(gòu),從而讓原有問題進行重組,輸送出新鮮血液,孕育出新的生命價值.
路徑1:將分子與分母分離
【變式1】已知x,y為實數(shù),且(x2+1)(y2+1)=4,求(x+1)(y+1)(xy+1)的最大值.
【解析】由已知條件及基本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
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x+1)(y+1)(xy+1)的最大值為8.
【變式2】已知x,y為實數(shù),且(x+1)(y+1)(xy+1)=8,求(x2+1)(y2+1)的最小值.
【解析】由已知條件,得8=(xy+1)2+x(y2+1)+y(x2+1),
則由基本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
所以(x2+1)(y2+1)≥4,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
故(x2+1)(y2+1)的最小值為4.
【點評】將分子與分母分別看成一個獨立地整體,給其中一個賦值,求另一個的最值,從而將原有分式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轉(zhuǎn)化為整式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雖然題型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改變,但因各個因式之間的位置沒有改變,使得原問題的解法2得到了傳承.
路徑2:給部分因式取常數(shù)
【解析】由已知條件,易得0 【變式4】已知x,y為正數(shù),且x2y+x+xy=3,求(x+1)2(y+1)的最小值. (x+1)2(y+1)=(x2+2x+1)(y+1) =(x2y+x+xy)+x2+x+(x+1)y+1 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x+1)2(y+1)的最小值為8. 【點評】給(x+y)(xy+1)取常數(shù)4,即得到已知條件,將原有問題式調(diào)整后變?yōu)樾碌膯栴}式(x+1)2(y+1),展開式為x2y+2xy+x2+2x+y+1,通過分組拆項后,必須將已知條件和已知條件的變式③分別代換,才能保障均值不等式的應用暢通,否則就會思路受阻. 路徑3:將因式上下移動 【解析】令xy=t,則由已知條件易得0 由此可知,f(t)在(0,1]上單調(diào)遞增,所以f(t)≤f(1)=2, 從而可知u≤2,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umax=2. 【解析】由已知條件易得0 ④式等價于2(xy+3)≥x3y3-x2y2+3xy+5, 移項整理得x3y3-x2y2+xy-1≤0, 分解因式得(xy-1)(x2y2+1)≤0,此式顯然成立,從而可知④式成立. 【點評】由已知條件及x,y的對稱性,猜想④式成立,由此縮短了思考過程,若按照上述變式5用導數(shù)求解,則要復雜一些. 路徑4:將因式變乘為加 【解析】因為所求問題為最大值,不妨設x>0,y>0,則 (1)若x-1,y-1同號,可得(x-1)(y-1)≥0,整理得x+y≤xy+1, (2)若x-1,y-1異號,可得(x-1)(y-1)≤0,整理得xy+1≤x+y, 【點評】由于問題式的分子與分母是非齊次形式,增加了解題的難度,但受前面原有問題解法1的啟發(fā),將目標聚焦到x+y與xy+1的大小關系上,就找到了解題突破口,同時對x2+y2的靈活放縮,對解題的成功起到了杠桿支撐作用. 路徑5:給展開式中的部分項和取常數(shù) 【解析】由已知條件及均值不等式,得 整理得(x+y-2)[(x+y)2+2(x+y)+8]≥0,所以x+y≥2, 于是由柯西不等式,得 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umax=2. 【解析】由已知條件,易得0 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umax=3. 路徑6:減少展開式中的項 【解析】對所求問題式先變形,然后由基本不等式,得 當且僅當x=1,y=1時等號成立.故umax=1. 【解析】因為所求問題為最大值,不妨設x>0,y>0,則由基本不等式,得 【點評】由于減少了原有問題展開式中的項,因此變式10和變式11變得相對簡單一些,但是在求解過程中,因為兩種變式問題分母的不同,后者先要進行放縮才能變成與前者分母一樣,所以必須先要假定x>0,y>0,才能保證放縮第一步的正確性. 路徑7:改變因式中的常數(shù)項 【解析】因為所求問題為最大值,不妨設x>0,y>0, 則由基本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 當且僅當x=1,y=2時等號成立.故umax=2. 【點評】當把分子中后兩個因式的常數(shù)項改變時,分母中第二個因式的常數(shù)項也要跟著改變,同時要保障放縮的路徑不發(fā)生改變. 路徑8:改變因式中的變量系數(shù)與常數(shù)項 【解析】因為所求問題為最大值,不妨設x>0,y>0, 則由基本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 【點評】當分子中第一個因式的系數(shù)與第二個因式的常數(shù)項改變時,分母中第一個因式的系數(shù)與第二個因式的常數(shù)項要變?yōu)樗鼈兊钠椒剑@樣才能保障放縮的路徑保持不變. 路徑9:將因式中的變量系數(shù)與常數(shù)進行拓展 【證明】因為所求問題為最大值,不妨設x>0,y>0, 則由基本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四、收獲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