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階平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功能鍛煉、手法復位、中藥熏蒸
【中圖分類號】R730.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31-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以鞍區(qū)感覺異常、下肢放射痛以及腰痛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與髓核突出、纖維環(huán)破裂以及腰椎間盤變性等諸多因素有關。當前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包括功能鍛煉、手法復位以及中藥熏蒸等,但是單一方法無法獲得較好效果。因此,本文對綜合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中的價值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病程7個月-5年,平均(2.6±1.3)年,年齡40-70歲,平均(54.5±9.2)歲,其中16例為女性、24例為男性;觀察組病程8個月-5.5年,平均(2.7±1.4)年,年齡41-72歲,平均(54.7±9.3)歲,其中17例為女性、23例為男性。兩組的病程、年齡等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即手法復位,以腰部端提法和腰椎斜扳法為主,首先運用按、點、推拿、揉以及夾脊等手法使腰背肌肉充分放松,然后采用腰椎斜扳法,即取側臥位,自然伸直下肢,上側下肢屈膝、屈髖,在臥側腿上自然放置,術者在其前面站立,用一手或肘部對其肩部進行固定,在突出間隙下一椎體側方放置另一肘,兩點同時用力,使腰部進行小幅度扭轉,若患者合并多節(jié)段突出,還需要行腰部端提法,即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術者位于其側方,雙手叉掌托抱突出處,朝上緩慢端提,抖動3-5次,快速放下,重復進行3-5次,1個療程為2周,持續(xù)治療2個療程。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再運用中藥熏蒸治療,基本藥方為:細辛、甘草以及當歸各10g、白芥子、丁香各15g、威靈仙、獨活、羌活各20g、白芍、桂枝以及黃芪各30g,在布袋中裝入上述藥物,放人熏蒸治療儀,加入1500ml冷水,經(jīng)過30min浸泡后,再進行30min煎煮,控制好蒸汽溫度,一般為55℃,30min/次,1次/d,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療效判定標準
運用日本骨科學會(JOA)下腰痛評分系統(tǒng)評價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對改善率進行計算,并且根據(jù)改善率評價治療效果:①臨床痊愈。JOA評分改善率>75%;②顯效。JOA評分改善率為50%-75%;③有效。改善率為25%-49%;④無效。改善率<25%。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數(shù)據(jù)由SPSS20.0軟件分析,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行X2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經(jīng)過2個療程治療后,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近年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并且發(fā)病人群趨于年輕化,不僅危害患者健康,還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臨床上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時,手法復位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能夠使粘連松解,對小關節(jié)錯縫、紊亂進行糾正,減輕神經(jīng)根相對位移,使突出髓核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和刺激消除,從而使疼痛解除或得到改善。而在中藥熏蒸中,采用桂枝湯與當歸補血湯化裁,方中獨活、羌活、木瓜以及威靈仙可以舒筋祛濕;丁香、白芥子以及細辛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甘草可以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柔筋利節(jié)、舒筋活絡、濡養(yǎng)筋脈、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同時,熏蒸還能升高患處皮膚溫度,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并且溫熱作用還能使神經(jīng)末梢的興奮性降低,使痛閾值提高,改善癥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過運用綜合療法,不僅可以減輕機體疼痛,改善癥狀,還能提高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