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江梓清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實驗小學四(5)班
在廈門看風琴,我心潮澎湃,卻不只是因為眼前所見,耳中所聞。另有一架管風琴在我心中奏響,低沉雄渾,久久回蕩。
這便是《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艇長的管風琴。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凡爾納的作品,記敘了法國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仆人孔塞伊和捕鯨手內德蘭德被鸚鵡螺號俘獲,跟隨艇長尼摩一起進行海底旅行,沿途飽覽海底風景,歷經各種危險,最終逃出生天的歷險故事。
在小說的結尾,完成復仇的尼摩來到客廳,坐在管風琴前,他想彈奏一首曲子,他的周圍一片寂靜,很快,神秘的琴音鋪天蓋地。
這琴音起初雄偉高昂、激揚頓挫,似乎在訴說他蕩氣回腸的一生。無論是擱淺島嶼,還是被困冰層,抑或是大戰(zhàn)章魚,面對各種危險,尼摩總是憑借勇氣與智慧一次次絕處逢生。
他的這種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我的作文經常寫不好,一遇到作文就害怕,總想著拖一拖。讀完《海底兩萬里》后,我明白這樣不是辦法,只有克服恐懼,多寫,多改,作文才能進步。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也取得了一些進步,還在蘇州市蒲公英作文競賽中取得了特等獎的好成績。
緊接著,琴音變得輕松明快,空靈悅耳。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如流水般從尼摩的手中躍出,組成了一首華美的樂章。
細細想來,尼摩和他的艇員亦是如此,正是由于他們這些“音符”各司其職,不懈努力,才成就了海底旅行這篇偉大的“樂章”。
聯(lián)想到當下的武漢疫情,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但是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團結努力下,在各行各業(yè)的通力協(xié)作下,醫(yī)生護士不懼危險,奮戰(zhàn)在一線;科學家廢寢忘食,分離病毒,研制疫苗;快遞員堅守崗位,讓各種物資能源源不斷地涌向前線……在后方,我們自我隔離,不給病毒可乘之機。我相信,在這樣團結的民族面前,任何困難都將被克服,疫情被擊退是遲早的事情。
倏忽間,琴音急轉直下,如泣如訴。
尼摩是在為戰(zhàn)死的艇員哀悼還是在為過激的復仇行為懺悔?復仇之后他的內心備受煎熬。
一曲彈罷,尼摩艇長站起身來,他覺得這世上再也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了,于是便帶著鸚鵡螺號沖向了大旋流……
但是他的那架管風琴卻留在了我的心里,時時奏響那充滿哲理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