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王凱
(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山東日照 276800)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將人民安危置于首要位置,采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全國上下共克時艱,彰顯中國速度:僅10 天時間,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yī)院拔地而起;用創(chuàng)紀錄的最短時間甄別出病原體;第一時間將新冠病毒研究成果同世界分享……在保障國內疫情穩(wěn)定的同時,也積極向其他疫情重災區(qū)伸出援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典范。其中體現出的大國風范,離不開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熏陶。以儒學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凝聚民心,更是為政策方針的積極制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儒學又被稱為孔孟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教育大家孔子創(chuàng)立,是起源于中國并同時流傳影響周遭東亞地區(qū)的文化主流思想、哲學與宗教體系。由最初的“親親”“尊尊”等法則,發(fā)展成為后來的三綱五常。儒學以“仁”為核心,包含義、禮、知、信、忠、孝、悌、中、和、恭、敬、寬、敏、惠、勇、溫、良、儉、讓、圣等諸多道德范疇[1]。它注重培育君子的品德修養(yǎng),提倡教化和仁政,富于入世理想和人文主義精神。隨著社會發(fā)展及儒學家的補充完善,儒學結合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依舊在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到今天,之所以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它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儒學的精髓不在于治國思想而在于社會倫理思想,正是這種綱常倫理的思想對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社會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2]。
儒學自古便注重“修德”,注重培育人們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素質,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在儒學熏陶下的中華民族,疫情防控期間,呈現出推己及人的良好氛圍,秉承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負責的原則,社會大眾廣泛聽從專家意見,居家隔離,大幅減少人群之間的接觸;外出前往公共場合自覺佩戴口罩。人民大眾以實際行動管控好自己的出行安全,不信謠不傳謠,營造理性的輿論氛圍,減少了不必要的恐慌,為疫情防控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蓖樾氖鞘┬腥实拈_端,這是孟子性善論的依據之一。儒學大師董仲舒在孟子惻隱之心的基礎上,對仁愛的范圍作了進一步的界定:“仁者愛人類也?!比鍖W在“仁愛”的實踐上包含五個層次,分別為仁愛之心、自愛、愛親人、泛愛眾和對天地萬物于一體的愛?!袄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住?,儒學所推崇的是一種由對父母之敬、子女之愛推及到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之中,儒學的仁愛并不僅僅是對親人的愛,也包括對整個人類社會的仁愛,即“仁者愛人類”,是一種普世的愛。依于仁義,守望相助,截至3 月8 日24 時,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受社會捐贈資金約292.9 億元,捐贈物資約5.22 億件,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廣大人民群眾蘊藏著極高的慈善熱情和情懷,出于人道主義動機,秉承仁愛之心,全國上下一條心,對疫情災區(qū)進行捐款捐物,彰顯了中華兒女對同胞的支持與鼓勵,也正是這種惻隱之心,使得中華民族能在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艱難險阻后獲得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儒學關注“忠”的社會發(fā)展規(guī)則,是其思想脈絡下的基本原則?!爸摇彼_立的是個人責任的標準與典范,盡心竭力去完成所交付的任務和事項[3]?!芭R患不亡國,忠也?!敝腥A民族歷經艱難險阻,卻都能憑借人民不屈不撓、共克時艱的勇氣和毅力化危機為轉機?!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 儒學將家國情懷當做品德高尚的人必要的一種節(jié)操,在這種義利觀的指引下,無數甘于奉獻、無畏進取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及各地專家組成員率先奔赴武漢參加疫情防控工作;300 多支醫(yī)療隊,超四萬名醫(yī)護人員馳援武漢;黨員干部們頑強拼搏沖鋒陷陣……增加民族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國難當前,臺前幕后的抗疫英雄臨危受命,奔赴戰(zhàn)場,體現了對國家、人民的忠誠,將國家安危置于個人安危之上,穩(wěn)定民心,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很好地體現了儒學對人生價值的引導作用。
經濟發(fā)展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深厚的經濟基礎對維護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保障人民生活幸福與穩(wěn)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使我國經濟發(fā)展遭受了嚴重沖擊, 具體體現為:
(1)在宏觀經濟方面,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方面均受到沖擊;(2)交通運輸行業(yè)、房地產行業(yè)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3)制造業(yè)受到較大沖擊,農牧漁業(yè)受到波及[4]。
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分析經濟現狀,將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損害降至最低,商討經濟平穩(wěn)恢復的措施對于穩(wěn)定民心,激發(fā)經濟活力、推動國家經濟發(fā)展回到正軌尤為重要。物質資料生產是經濟運行過程的起點,追求物質財富增長的經濟活動符合倫理道德的要求,具有道德合理性[5]。儒學強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信是商家立足于市場經濟中的基本。在經濟萎縮的現狀下,一些不法分子卻企圖大發(fā)國難財,哄抬口罩、消毒用品、醫(yī)療用品等抗疫必需品的價格,以此牟取暴利。亂象一經發(fā)現,市場監(jiān)管總局便印發(fā)《關于堅決維護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的公告》,嚴厲查處價格不法行為,加大監(jiān)管執(zhí)法力度,保障一線防疫物資的透明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雖然有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但絕大多數的人能夠同舟共濟,講求誠信,顧全大局,守住道德的底線,保證國家經濟的正常發(fā)展。這不得不說在人們心中,固有的儒家倫理道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說,儒家的倫理道德在某種意義上說,將有限的社會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保障醫(yī)療物質的供給,并推動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國家和人民永遠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我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便是人民當家作主。因此政府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貫徹從群眾中中來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是我國政府的顯著特征。
疫情防控期間,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精準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新冠疫情的影響,出臺一系列政策,保證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武漢封城;各省市疾控中心收治疑似病例免費在醫(yī)院進行隔離,確診病例免費救治;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fā)布相關通知,由于新冠肺炎感染需要住院治療或隔離的人員,參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如若未能正常還款,不歸為逾期。政策上的調整,使我們再一次深刻意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一切為了人民,與儒學中“仁”的思想高度契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深諳“水能載舟”中人民的重要地位。儒學始終堅持“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中庸》有言:“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比鍖W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應處在相輔相成的和諧運動當中,要將天、地、人三者當做整體把握,不應將其孤立來看。從道德境界的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是膨脹的自然主義道德觀導致的災難之一。膨脹的自然主義道德觀實質是一種“天人二分”的思維方式:即把人當作自然界的唯一的主體,其它動物、植物、 微生物等,只是具有低級的生命體征和無生命體征的客體[6]。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故事繼續(xù)上演,中國故事值得被世界聽見,與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zhàn)。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同時,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儒學倫理對人們道德準則的塑造、人生價值的引導、經濟倫理的規(guī)范以及政治制度的促進等方面都有著深刻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對挑戰(zhàn),儒學的倫理價值不可低估,深挖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生動闡釋中華文化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舉措。發(fā)揮其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為底色的文化導向,讓其價值更具有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