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編號:JJB1317007。
作者簡介:孟玥(1979—),副教授,從事學前教育理論研究。
摘 要: 本文從??茖哟螌W前教育學專業(yè)課程計劃出發(fā)談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從《學前教育學》課程出發(fā),挖掘課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從指導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將愛國主義情懷根植于娃娃心中。
關鍵詞: 課程思政;課程;學生;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12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德樹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绷暱倳浽捳Z告訴我們單靠思政課、思政教師是無法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們必須借助其他的方式方法,那就是課程思政。
1 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從??茖哟螌W前教育專業(yè)教學計劃入手看,從思政教育的角度可將教學計劃大體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綜合素養(yǎng)課和專業(yè)課程程三大類。從各類課程所占比例角度看,思政課程占總課程9.37%、綜合素質課程占總課程23.2%、專業(yè)課程占總課程67.4%(其中總數為1708學時、思政課程160學時、綜合素養(yǎng)課程396學時、專業(yè)課程1152學時。)從擔負的教育任務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專業(yè)課程承擔思政教育的輻射作用,我們稱之為課程思政;綜合素養(yǎng)課程承擔著思政教育的支撐作用。只有實施課程思政才能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绷暱倳浀闹匾v話精神是對“課程思政”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要求。
2 課程思政的定位
課程思政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2017年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質機制改革的意見》的文件中,2018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问脚c政策”課程建設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中再次出現課程思政理念。
那么什么是課程思政?用習總書記的話語解釋就是: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如果從課程思政的本質說是以課程為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
3 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
3.1 課程思政全程覆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主題教育的推動下,我們已全面啟動課程思政,可以說這是一場大的、全新視角的課程改革,要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方面重新建構。現以我從教的學前教育學課程為例。
3.2 深入一線協(xié)同育人,助力幼師終身發(fā)展
黨支部教師一直承擔幼兒園教師的國培工作,通過培訓使幼兒園教師的理解課程思政,返崗后以培訓者的身份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輻射到廣大的農村幼兒園,為黑龍省幼兒園開展思政教育提供保障,實現教育公平。
3.3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思政教育從小抓起
作為幼專的教師,作為兩代人的師表,黨員們依托主題教育活動,將課程思政理念推廣到幼兒園,為幼兒園制定 “黨恩銘心、追夢立志”紅色教育活動方案。
指導幼兒園開展綜合主題課程“童心向黨、快樂成長”。娃娃的思政教育有別于大學生,課程思政是最好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通過開展音樂活動《祖國在我心中》、社會活動《美麗的祖國》、美術活動《紅船》、游戲活動《祖國知識我知道》等活動,將紅色基因教育內化于娃娃心中,將愛國主義情懷根植于娃娃心中,教育娃娃從小聽黨話、跟黨走。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3.4 促進家長轉變觀念,課程思政服務社會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但“超前教育”、“強化訓練”等錯誤的教育理念正在一點點地毀掉孩子。依托主題教育,支部黨員下幼兒園開展家長學校,貫徹國家教育文件精神,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科學化育兒,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幫助家長為幼兒上好第一節(jié)課,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
參考文獻
[1] 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第二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
[2] 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3] 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