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甘肅藏西夏錢幣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2020-11-21 04:48:12韓愛麗
      絲綢之路 2020年1期
      關鍵詞:鐵錢西夏文武威市

      韓愛麗

      (甘肅省博物館,甘肅 蘭州 730050)

      甘肅大部分地區(qū)都曾是歷史上西夏活動過的區(qū)域,故留存不少西夏文物。其中錢幣一項蔚為大觀。西夏錢幣種類多樣,制作精美,是我國貨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西夏流通的錢幣有兩大類,一類是西夏自己鑄造的錢幣,另一類是宋、金錢幣。這一點除文獻記載外,從西夏錢幣出土時,總伴有宋、金錢幣出土也得到體現(xiàn)。出土的西夏錢幣如實地再現(xiàn)了西夏貿(mào)易的繁盛與發(fā)展,是研究西夏經(jīng)濟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一、甘肅藏西夏錢幣概況

      甘肅是最早批量出土西夏錢幣的省份,嘉慶十年(1805),在涼州出土古錢數(shù)甕,其中開元最多,北宋、遼錢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光定諸品,亦復不少,還有數(shù)品“梵字錢”,共千余枚。①這里的“梵字錢”指的就是西夏文錢。這是有關甘肅出土西夏錢幣最早的記載。此后,甘肅陸續(xù)有西夏錢幣出土,多出自河西走廊地區(qū),以武威地區(qū)最為集中。從材質(zhì)看,有銅、鐵、銀三種,銅、鐵質(zhì)的錢和銀錠,銅質(zhì)的錢多,鐵質(zhì)的錢少。錢文有漢文和西夏文,西夏文錢有福圣寶錢、大安寶錢、天慶寶錢;漢文錢有天盛元寶、光定元寶、皇建元寶和乾祐元寶?,F(xiàn)主要藏于甘肅省博物館和武威市博物館,共計219枚,分述如下:

      (一)銅錢類

      1.西夏文福圣寶錢。共2枚,青銅質(zhì)。一枚直徑2.4厘米,穿0.5厘米,重4.5克,現(xiàn)藏武威市博物館,1987年甘肅省武威市(今武威市涼州區(qū))水電局招待所出土;另一枚直徑2.3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4.2克小平錢,為甘肅省博物館舊藏。小平錢,圓形方孔,錢文西夏文四字“”,右旋讀,釋文為“福圣寶錢”,光背。

      2.西夏文大安寶錢。共2枚,青銅質(zhì)。一枚直徑2.4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3.9克?,F(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1972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武威市(今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公社出土。另一枚直徑直徑2.3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3.0克。現(xiàn)藏武威市博物館,甘肅省武威市公安局移交(1987年甘肅省武威市水電局招待所出土)。小平錢,圓形方孔,錢文西夏文四字“”,右旋讀,釋文為“大安寶錢”,光背。

      3.西夏文天慶寶錢。共1枚,青銅質(zhì)。直徑2.4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4.9克。小平錢,圓形方孔,錢文西夏文四字“”,右旋讀,釋文為“天慶寶錢”,光背?,F(xiàn)藏武威市博物館,甘肅省武威市公安局移交(1987年甘肅省武威市水電局招待所出土)。

      4.元德通寶銅錢,共2枚。青銅質(zhì)。直徑2.4厘米,穿0.6厘米,厚0.1厘米。重3.4克。圓形方孔,正面楷書漢文“元德通寶”四字,右旋讀,光背。錢體有磨損?,F(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1987年甘肅省廣河縣堡子山征集。

      5.天盛元寶銅錢。共計131枚,青銅質(zhì)。大多數(shù)直徑2.3-2.4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3.3-3.7克。圓形方穿,闊緣,正面楷書漢文“天盛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甘肅省博物館藏129枚,武威市博物館藏兩枚。其中22枚1954年甘肅省財政廳移交,1枚1954年蘭州市中山林出土,5枚1955年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出土,1枚1958年蘭州市上西園出土,3枚1966年甘肅省公安廳移交,15枚1987年甘肅省廣河縣堡子山征集,2枚1983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師范學校院內(nèi)出土,其它的為甘肅省博物館舊藏。

      6.乾祐元寶銅錢,共計5枚,青銅質(zhì),直徑2.3-2.4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4.0-4.7克。圓形方孔,闊緣,正面楷書漢文“乾祐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武威市博物館藏2件,甘肅省博物館藏3件。其中三枚,1966年甘肅省公安廳移交,2枚2010年武威市博物館征集。

      7.天慶元寶銅錢。共1枚,青銅質(zhì)。直徑2.4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4.1克。小平錢,圓形方孔,闊緣,錢文漢文“天慶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F(xiàn)藏武威市博物館,為征集品。

      8.皇建元寶銅錢。共19枚,甘肅省博物館藏18枚,武威市博物館藏1枚。青銅質(zhì)。直徑2.4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4.5克。圓形方孔,闊緣,正面楷書漢文“皇建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錢體有綠銹?,F(xiàn)藏于武威市博物館的是,1983年入藏武威市博物館。未定級。現(xiàn)藏于武威市博物館的一件是1972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武威市(今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公社出土。其中1枚1955年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出土,2枚1957年甘肅省蘭州市中山林出土,3枚1966年甘肅省公安廳移交,1枚是1972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武威市(今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公社出土,1枚1983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師范學校院內(nèi)出土,其他的為甘肅省博物館舊藏。

      9.光定元寶銅錢,共25枚。青銅質(zhì)。直徑2.5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方穿圓錢,內(nèi)外廓清晰,正面楷書漢文“光定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甘肅省博物館藏24枚,武威市博物館藏1枚。其中1枚1954年甘肅省蘭州市蘭工坪工校工地出土,7枚1955年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出土,2枚1966年甘肅省公安廳移交,1枚1972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武威市(今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公社出土,1枚1983年甘肅省武威地區(qū)師范學校院內(nèi)出土,其他的為甘肅省博物館舊藏。

      (二)鐵錢類

      1.乾祐元寶鐵錢。共9枚。甘肅省博物館藏7件,武威市博物館藏2件,直徑2.3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1.8克。方穿圓錢,小平錢,正面楷書漢文“乾祐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

      2.天盛元寶鐵錢1枚。直徑2.3厘米,穿0.5厘米,厚0.1厘米。重1.8克。方穿圓錢,小平錢,正面楷書漢文“天盛元寶”四字,右旋讀,光背。銹蝕嚴重,一邊殘缺一亞形口,文字朽蝕不清?,F(xiàn)藏武威市博物館,2010年征集。

      (三)銀錠

      共計22件,出土于武威市署東巷,均收藏于武威市博物館。錠呈亞腰形,兩端圓弧狀,光背,背面布滿蜂窩狀小孔。大體分兩種,一種正面素面,另一種正面鏨刻漢文及符號。文字內(nèi)容有數(shù)字、計量單位、人名、作坊字號、官府押印等,文字為豎行排列,多為二至三行。重量略有差異,文字內(nèi)容不同。如其中一件長15.3厘米,腰寬5.4厘米,兩端寬9厘米,厚1.7厘米。重1940.1克。正面鏨刻文字兩行,左側上角和下角各刻符號三個。文字為漢字,首行是“真花銀壹錠”,第二行為“重伍拾兩一錢”。其他的尺寸、重量略有差異。正面鏨刻的文字分錄如下:

      “偉 肆拾玖兩捌錢 使正/②五十兩六錢/行人任應和 竇獻成秤”、“使正/□□□夏家記”、“肆拾玖兩肆錢”、“肆拾玖兩捌錢/行人裴元 宋琦秤”、“真花銀壹錠”、“□□廿二日辰□□□/趙鋪記 肆拾玖兩捌千足/行人□□□秤子楊□□/趙鋪記 □□”、“官正/官正□”、“□□貳拾肆兩肆錢/貳拾肆兩叁錢正 宋□□秤/秤子傅元 郭榮靳/行人索□甘/西□□一廿二日行□”。

      以上介紹僅涉及甘肅省館藏的西夏錢幣,除這些以外,甘肅也有一些私人收藏品。

      二、甘肅藏西夏錢幣的特點

      甘肅出土的西夏錢幣,較之寧夏、內(nèi)蒙出土的錢幣,個體特征是完全一致的,西夏錢幣的總體特征在甘肅藏西夏錢幣上有充分體現(xiàn),除此以外,甘肅藏西夏錢幣還體現(xiàn)出一些區(qū)位性特點。

      甘肅現(xiàn)藏西夏錢幣種類較多。體現(xiàn)出西夏錢幣漢文錢居多,西夏文錢少總體特征之一。甘肅現(xiàn)藏西夏文錢幣總共5枚,即西夏文福圣寶錢共2枚,西夏文大安寶錢共2枚,西夏文天慶寶錢1枚。其余214枚均是漢文錢。這種西夏文錢少、漢文錢居多的情況和目前全國西夏錢幣總體收藏情況一致。西夏文錢幣不僅種類不多,發(fā)行量也較少。西夏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成份的王朝,除黨項族以外,還有漢、回鶻、藏等民族。而且漢族人數(shù)居多。這使得他們推行西夏文化、西夏貨幣的基礎不利。加之西夏中后期統(tǒng)治者仰慕漢文化,就導致西夏社會后期漢文錢幣的大量發(fā)行。而在社會中大量流通的是漢文西夏錢幣和宋金王朝的錢幣。

      甘肅藏西夏錢幣,銅錢多,鐵錢少。甘肅藏的西夏錢幣銅質(zhì)的187枚,而鐵質(zhì)的僅10枚。鐵的分子活躍,易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或水中遇到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氧化反應而生銹。大量的鐵錢在一起容易銹結成塊而無法分開,故少見報道。西夏多使用宋代錢幣,所以宋代的錢荒對西夏有著一定的影響。宋代鐵錢盛行,“其原在于錢少”③。這種所謂的錢荒早在唐朝就出現(xiàn)過,后到兩宋及明清時期在社會上一直蔓延。社會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品貿(mào)易的頻繁使得貨幣的需求量逐日增加,并且貨幣作為財富的象征被越來越多的人私藏。在巨額利益的驅使之下,也有人熔錢造器,還有銅錢外流,致使錢荒加劇。在這種情況之下,鐵錢便悄然登場。西夏鐵錢的出現(xiàn),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宋代錢荒的影響。再者,西夏境內(nèi)乏銅,但為制造兵器、錢幣及日用品的需要,他們就拿國內(nèi)的良馬與宋銅進行交換,但這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西夏用銅,再加上后來宋金政府嚴禁對夏賣銅,西夏的缺銅日益嚴重。好在西夏鐵礦豐富,夏州設有冶鐵務,制鐵技藝也較發(fā)達,鐵錢就應運而生。西夏政府還對鐵錢的流布區(qū)域做了規(guī)定。西夏法典《天盛鼎新律令》卷七《敕禁門》規(guī)定,不許將南院黑鐵錢運到京師,也不許將京師銅錢運去南院。④據(jù)此看來銅錢在西夏首都及內(nèi)地使用,鐵錢在南部地區(qū)流通。而據(jù)考古出土情況看來,本該屬于西夏北院的內(nèi)蒙河套地區(qū)出土大量鐵錢。1980年8月至1981年4月在內(nèi)蒙古伊盟達拉特旗鹽店和包頭市東郊沙爾沁鄉(xiāng)阿杜來村出土兩批鐵錢。達旗鹽店出土約1100公斤,25萬余枚;包頭東郊出土約100公斤,2萬余枚⑤。河套地區(qū)盛產(chǎn)煤鐵礦,如白云鄂博的鐵礦是鑄造鐵錢的基礎。顯然內(nèi)蒙這一帶是西夏鑄造鐵錢的中心。結合西夏的錢幣法及各地出土的錢幣情況來看,鐵錢區(qū)主要在南院和河套地區(qū);銅錢區(qū)主要在西夏腹地和其他地區(qū)。⑥

      甘肅藏西夏錢幣除銅鐵錢以外,還有銀錠實物。1987年9月,甘肅省武威市城內(nèi)署東巷動土修樓時,距地表三米多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批銀錠。有學者認為這是一批西夏銀錠。⑦也有學者對此說提出質(zhì)疑。⑧但在于光建、李大祥在《關于西夏銀錠的幾個問題》中通過西夏文辭書中對“銀錠”的來源、解釋,西夏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等中有關賞賜銀兩的記載,以及新發(fā)現(xiàn)的西夏文天慶四年的銘文銀錠實物資料等方面,論證了西夏不僅流通銀錠,還鑄造自己的銀錠。⑨此說是可信的。也就是說甘肅藏西夏錢幣有銀錠這個不見于其他區(qū)域的特殊一類。

      三、甘肅西夏錢幣出土地在西夏的貿(mào)易地位

      甘肅藏的西夏錢幣出土地主要是蘭州地區(qū)、武威市涼州區(qū)和金昌市永昌地區(qū)這三塊。這些地方都是甘肅的西夏故地。武威,古稱涼州,也叫西涼,早在李繼遷時期就開始了對其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視。李繼遷攻占涼州,對西夏鞏固地方政權,極其重要。如吳廣成所言:“……西夏勢成而靈州永固矣。蓋平夏以綏、宥為首,靈州為腹,西涼為尾。有靈州則綏宥之勢張,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雹?032年,德明奪取了涼州,為其子元昊進一步統(tǒng)一河西,稱帝建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元昊時期,統(tǒng)一了整個河西,其統(tǒng)治范圍包括今天的敦煌、武威、張掖、酒泉、金昌、嘉峪關等地在內(nèi)的河西、隴右地區(qū),這些地方自古就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區(qū),更是重要的貿(mào)易孔道。

      由于西夏領有絲路商業(yè)要道河西走廊,再加上國內(nèi)只盛產(chǎn)畜牧,對于糧食、茶葉與部分手工品的需求量大,所以對外貿(mào)易是西夏經(jīng)濟的命脈之一。西夏國內(nèi)的城市商業(yè)十分繁榮,興慶、涼州、甘州、黑水城都十分興盛。商品以糧食、布、絹帛、牲畜、肉類為大宗。西夏可以借由掌控河西走廊以管理西域與中原的貿(mào)易往來,與北宋、遼朝、金朝、西州回鶻及吐蕃諸部有頻繁的商業(yè)貿(mào)易,貿(mào)易類型主要有有朝貢貿(mào)易、榷場貿(mào)易和民間私市。目前甘肅出土西夏錢幣的這些地區(qū)正是西夏商貿(mào)繁盛之地。這些地方在西夏時期,商品貿(mào)易相對集中,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相對比較發(fā)達。

      西夏與北宋的貿(mào)易最為重要,西夏貢給宋朝馬匹和駱駝,往往獲得超值的回賜。宋夏間榷場貿(mào)易貨品繁多,西夏方面的有牲畜、毛織品、藥材及青鹽、玉石等物;宋朝方面有絲織品、日用品及姜、桂等物。夏遼的貿(mào)易同宋比較規(guī)模較小,但前后的朝貢也有24次。朝貢物品有馬駝牛羊,還有錦綺、蓯蓉、井鹽、沙狐皮。遼回賜西夏之物有犀玉腰帶、細衣、細綿羅綾、酒、果子,等等。自金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兩國使節(jié)頻頻往來,仁孝時期,夏派使者多達142次,使品主要有土產(chǎn)、馬匹等,金賜西夏綾羅金帶、幣帛書匣等。?金夏間榷場,則主要在金境的蘭州(今甘肅蘭州)、保安州(今陜西志丹)、綏德州(今陜西綏德)以及東勝州(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環(huán)州(今甘肅環(huán)縣)等地。金朝不僅占領了原遼國榷場并在此基礎上,還恢復和擴大了與西夏的貿(mào)易,還相繼在臨近西夏邊境的勝州、綏州、保安軍、慶州、蘭州等地開設新的榷場,放寬了出口限制,鼓勵和發(fā)展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西夏主要以羊、馬、駱駝、珠玉和鹽等交換金國的糧食、絲帛、鐵、銅和貨幣等。金朝還在榷場貿(mào)易中大量購置西夏的馬匹以充軍。此外,由于利益的驅使和生活的需求,西夏邊境仍有許多私市,民間偷賣違禁品,尤其是宋夏戰(zhàn)爭期間,這種竊市非常盛行,政府屢禁不止。

      通過貿(mào)易,不僅實現(xiàn)了兩國商品互通有無,尤其到西夏國建立之后,貨幣在商品交換中普遍使用,即使用西夏錢,也使用宋錢、遼錢和金錢,并使這些錢幣在西夏境內(nèi)流通,這便是西夏錢幣和宋金錢幣在甘肅總是相伴出土的原因。

      [注 釋]

      ①初尚齡《吉金所見錄》卷十三《宋偽品·西夏梵字錢》(第7頁),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刻本。

      ②“/”表示換行。

      ③陳廣勝:《宋代盛行鐵錢因果初探》,《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0年第2期,第27頁。

      ④史金波、聶鴻音、白濱:《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87頁。

      ⑤何林:《有關西夏錢幣的幾個問題》,《內(nèi)蒙古經(jīng)融研究》2002年增刊第2期,第50頁。

      ⑥陳炳應:《西夏貨幣述論》,《隴右文博》2007年第1期,第75頁。

      ⑦黎大祥:《甘肅武威發(fā)現(xiàn)一批西夏通用銀錠》,《中國錢幣》1991年第4期,第42~47頁。

      ⑧王勇:《西夏貨幣研究瑣議》,《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37頁;白秦川:《武威出土銀鋌應為金代銀鋌》,《中國錢幣》2005年第3期,第 19~20頁。

      ⑨于光建、黎大祥:《關于西夏銀錠的幾個問題》,《吳天墀教授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文集》,第214~215頁。

      ⑩[清]吳廣成撰,龔世俊等校證:《西夏書事校證》,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89頁。

      ?李蔚:《簡明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98~300頁。

      猜你喜歡
      鐵錢西夏文武威市
      小刺猬的秘密
      古代的鐵錢
      西夏文《同義》考釋三則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5:30
      西夏文《烏鳴占》考釋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32
      《西夏文史薈存》第三輯弁言
      西夏研究(2017年3期)2017-08-07 12:07:54
      中學化學中的置換反應及教學方式探索
      基于GIS的武威市涼州區(qū)甜葉菊種植適宜性評價
      中國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1
      滄州舊州鐵錢考
      檔案天地(2016年6期)2016-05-14 23:48:32
      文彥博賣絲綢
      西夏文“五部經(jīng)”考略
      西夏學(2016年1期)2016-02-12 02:22:28
      莫力| 五指山市| 承德县| 奉新县| 莒南县| 岳阳县| 筠连县| 大同市| 买车| 响水县| 高唐县| 桃江县| 南乐县| 江北区| 永平县| 淳化县| 昆明市| 咸阳市| 华池县| 宜君县| 泊头市| 喀什市| 稻城县| 达州市| 汨罗市| 宝应县| 苏尼特左旗| 开化县| 科技| 东平县| 葫芦岛市| 丰宁| 枣庄市| 广平县| 仁化县| 图们市| 左贡县| 玉环县| 新野县| 旬阳县| 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