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實驗小學 羅京燕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首先就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趣味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讓語文課堂變得色彩斑斕,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味性呢?
課堂導入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越是精心設計,越是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越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使其快速調整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學習興趣,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靈活地設計導入語,增加課堂導入的趣味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對新課的學習產生期待。
我在教學《找春天》時,為了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就利用課前幾分鐘給播放了《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視頻以及踏青的相關視頻,萬物復蘇的畫面、鶯歌燕舞的森林場景等等都給學生以更為直觀的感受,激發(fā)了他們對春天的強烈探究欲望。這時,提問他們:“我們應該去哪里尋找春天呢?”學生聽到提問,立即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乏味,極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或倦怠感,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產生不利影響。對此,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貪玩、好動的特點,將識字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既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又能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在學習《猜字謎》一課后,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猜字謎”游戲,此類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生字的記憶和掌握,還能幫助學生復習之前所學生字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教學方式的使用能夠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學習了《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之后,我就組織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將其改編成劇本,并分角色表演劇本。學生通過對課文人物進行惟妙惟肖的表演,既加深了對課文人物形象的了解,也掌握了文本內涵,從而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課文人物的形象、神態(tài)及動作,以便于他們的表演更加生動、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甚至還能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微課視頻等新媒體技術都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資源輔助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注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朗讀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途徑,因此,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朗讀教學,如競賽式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以此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鞏固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把握,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樂趣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布置課后作業(yè),對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提高教師教學效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必須要合理控制作業(yè)數量,適當增加作業(yè)的趣味性,縮短學生寫作業(yè)時間的同時,還能提高作業(yè)質量。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注重豐富學生作業(yè)的完成形式,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內容,如學完古詩詞之后,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小故事等,這樣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文熱情,有利于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從而為其后續(xù)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育猶如一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答案,它的原則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施行,也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這也需要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讓小學語文課堂時刻充滿情趣,富有趣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使其感受到語文課堂中無窮的趣味,增強他們的樂趣體驗,從而讓語文課堂永遠都能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