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須 倩
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以前,科學的教學設計必不可少。如果采取常規(guī)的做法,教師只會針對一課一設計。但是,如果教師可以從單元的角度進行課堂設計,以單元的宏觀視角規(guī)劃教學內容,必然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構建真正高效的語文課堂。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只會在開展新課時學習生字詞,基本以“課”為單位,學生學到的生字是獨立的、割裂的,前后文本無法形成有機的鏈接。但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單元設計,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也需要以單元為整體考慮。為了進一步實現單元教學目標,教師不妨為學生構建具體的情境,將整個單元的生字串聯(lián)成一個故事,讓學生進行認知與記憶,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這一單元包含三篇文章,分別是《貓》《母雞》《白鵝》。這三篇課文總共涉及45 個生字,如果教師可以將這45 個生字串聯(lián)成一個包含若干元素的故事,就能為學生營造一種故事情境,有利于學生整體記憶。以《貓》做具體的說明,這一課結合要求學生學習“憂、慮、貪、職、屏、蹭、稿、腔、解、悶、蛇、遭、秧、盆、勃”這十五個字。首先,根據“憂、慮、貪、職”4 個字,教師設計出了一個人物形象,那就是因為貪污公款而整天憂慮不已的職員;再比如,結合“屏、蹭、稿”三個字,教師和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確定了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走向,那就是這個職員被人監(jiān)聽了,有人隔著屏風偷聽他打電話,等他反應過來追出去時,只有墻上蹭下來的污漬和地上的一份稿件。
在著手單元設計時,針對識字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將生字進行串聯(lián),并結合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對生字形成具體的印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
在進行單元設計時,教師還需要設計具體的閱讀主題。不同的閱讀主題,包含不同的閱讀篇目,會起到不同的閱讀效果。教師既可選擇從語文教材入手,也可以另辟蹊徑,重新擬定主題方向。比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物寫作技巧,教師就可以精選一些在人物塑造上非常經典的文章,如《刷子李》《少年閏土》等等。通過以文帶文,必然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
例如,寫景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涉及的文本素材,同樣是寫作中的重要方向。在進行單元設計時,教師就可以將“寫景文的學習”作為一個特定的主題,然后選擇相應的素材,比如《觀潮》《海上日出》《鳥的天堂》以及《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在確定了閱讀素材以后,教師要求學生通讀這四篇課文,試著想一想這些文章在進行景物描寫時,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當學生完成這個閱讀任務后,教師再從文本中選擇最為精彩的段落進行課堂賞析,幫助學生進一步提煉描寫景物的手法。
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從單元著手設計教學內容是一個有效的措施。通過擬定具體的閱讀主題,教學將更加有針對性,學生也會學習到專項的語文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展開大單元語文設計時,教師還需要開辟一個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收獲。因為單元主題涉及眾多篇目,單元設計包含的內容也較為分散,如果學生只是學習,卻沒有一個輸出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遲早會忘記掌握的知識。由此可見,吸收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輸出知識更重要。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的記憶,老師需要積極地開展分享活動,讓學生表達自我,在閱讀中的暢想,放飛學生的個性。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一個名著單元,里面收錄的課文全部節(jié)選自四大名著。在學習了這一單元后,教師將這四篇課文進行組合,開展了大單元主題閱讀活動,并將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先和組員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共同交流在閱讀名著中的有趣經歷。然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上展示,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比如,有的學生和組員通力合作,用情景劇的方式表演了《草船借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有的學生用漫畫的方式展示了自己閱讀《西游記》后的心得,這位學生將唐僧師徒經歷的81 難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描繪,既有趣又生動;還有的學生從《水滸傳》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在課堂上進行介紹,并分享了自己的具體看法。
不難發(fā)現,閱讀是一個吸收知識的過程,但更為重要的是將這份知識進行輸出的過程,而分享就是一個輸出的途徑,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單元設計”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尤其對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從單元出發(fā)設計教學內容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