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qū)錦西小學 林明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作文“說真話、實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是,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文有著極強的抵觸心理,沒有融入自己的“靈感”,成了一個“空心”的作文。因此,教師要踐行個性化教學,給孩子的寫作插上靈感的翅膀,將學生的寫作“靈感”挖掘出來。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是為了自由表達和與人交流”,但現(xiàn)階段,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都陷入了模式化的尷尬局面,缺乏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并沒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寫作模式和主題,大多是“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這就讓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十分被動,大多數(shù)的學生寫出來的都是一樣的作品、缺乏新意,沒有自己的個性,寫出來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缺乏真實性,降低了作文質(zhì)量。那么,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書寫真情實感,張揚自己的個性呢?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面對一個寫作題目時,經(jīng)常會是無從下筆,寫出來的作文也是比較枯燥無味的。仿寫是讓學生先閱讀文章,然后選擇文章中的“精彩”之處進行模仿,再將自己的想法和體驗融入其中,最后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學生作文的內(nèi)涵,使學生的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和精彩。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一課時,文中有一句:“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边@句話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日出寫得惟妙惟肖,也使得整句話更加具有親切感。在學生閱讀完整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上述修辭手法來進行仿寫,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寫作主題。讓學生閱讀文章中的“精彩”之處,然后讓學生進行仿寫,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理解文本的語言特色和其中的語用規(guī)律,還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詞用句的小竅門,然后自如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從而豐富自己的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
在美術(shù)繪畫當中,有一種表現(xiàn)手法叫做“留白”,而這種方法運用到寫作當中也是一種十分巧妙的技巧,在文本中運用留白能夠使整部作品更加含蓄、耐人尋味,從而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和回味空間?!傲舭住边@種寫作手法在許多文章中都會被使用到,那么教師就必須要善于利用,指導學生進行“補白”,通過展開想象來對文本進行擴寫,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巧妙地使用語言,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與感悟。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窮人》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文本,待學生閱讀完畢之后,大多都會被桑娜和漁夫的善良所感動。但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章最后卻沒有給窮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既定的結(jié)局,而是留下了一個空白點,讓讀者自行想象:桑娜一家到底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他們所收養(yǎng)的孩子將來又會怎么樣?而正是這種空白可以讓學生展開無窮的想象。因此,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針對這一空白來進行擴寫,這樣能夠讓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有些課文的故事脈絡并不是完整的,可能僅僅是選取了某一個段落,那么學生在閱讀完之后,往往會產(chǎn)生意猶未盡的感覺,而這樣就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展開想象。因此,教師便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故事的現(xiàn)有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故事寫一個屬于“自己”的結(jié)局,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構(gòu)思能力。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一課時,課文的最后僅僅寫到猴王得了一個“美猴王”的名稱后就結(jié)束了,而對猴王后面都做了些什么則沒有敘述。那么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對這個故事進行續(xù)寫,內(nèi)容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想象空間里自由自在地翱翔,將自己的本真釋放出來,從而使文字具有別樣的生命力,可以讓學生找到完善自己作品的方向,使學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個性。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作文不僅僅需要技巧,還需要個性化的負載、沉淀和釋放,這才是作文的靈魂。教師必須要讓學生的作文脫去浮華的外衣,逐漸走向本色、生活和心靈,才能夠使學生的習作在生活中感悟,在細節(jié)中蘊含豐富,在心靈中展現(xiàn)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