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甘肅省鎮(zhèn)原縣城關鎮(zhèn)路坡小學,甘肅定西 744500)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一階段是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及家長應該抓住這一時期,正確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愛上閱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閱讀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相關策略,以供參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這足以體現(xiàn)閱讀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而言,豐富、積極的閱讀材料可以啟發(fā)其心智,使其形成初步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而興趣是人類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類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內在動機。學生只有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始終保持高度的求知欲,才能自主探索,進而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果[1]。因此,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及家庭都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為物質方面,對于學校來說,其應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多便利,如安靜的閱讀空間;同時,學校應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其二為文化氛圍方面,班級或學??梢远ㄆ陂_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手抄報”“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一方面能有效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其閱讀成果;另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2]。不僅如此,其還可以在校內形成重視閱讀、愛閱讀的氛圍,使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感染,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對閱讀的興趣。
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首要原則即尊重學生的閱讀需要,改變傳統(tǒng)由教師或家長以自己的評判標準為學生確定讀物的做法。學生在閱讀由成人選擇的讀物時,始終處于被執(zhí)行者地位,這樣的閱讀實質上是為成人而讀。除此之外,以成人思維挑選出的材料極易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使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和家長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興趣,并考慮學生心智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
教師或家長在幫助學生挑選讀物時,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區(qū)分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判斷書籍好壞的基本標準,對積極健康的讀物有基本的概念[3]。在為小學生選擇書籍時,教師可以給定一些基本原則,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由此一來,學生所選讀物都是自己感興趣的,必然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實現(xiàn)高質量的閱讀。
另外,教師必然會擔心學生選擇一些“垃圾讀物”,認為這種讀物無益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而學生往往對這類書籍興趣濃厚,并樂在其中。那么教師就可以嘗試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來收集一些相關的優(yōu)質讀物,在保證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其開闊視野。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探索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活動。這一階段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觀察,教師或家長的思想觀念及行為習慣都會對學生的價值判斷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及家長首先應熱愛閱讀。家庭或學校中良好的閱讀氛圍,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形成好的閱讀習慣。尤其對教師而言,其更要重讀書,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經(jīng)典,而且要閱讀兒童讀物,并結合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及興趣所在,為其推薦適宜的書籍,或將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對閱讀的興趣。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引導學生之間進行閱讀交流,使其積極探討閱讀心得。但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切勿刻意或者勉強學生進行討論,而是應遵循導向原則。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理認知不夠成熟,提出的問題往往較淺顯、幼稚,對此,教師不能否定批評,否則會打擊學生的自信,而是應對學生的想法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并對學生存在的疑問加以解答,以促進學生閱讀的順利進行,使學生保持閱讀興趣。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的過程,也是信息輸入的過程。而將讀物內容講述出來的過程則是信息輸出的過程,需要學生將所獲得的知識加以整合,并通過語言表述出來,這個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個方面的能力,如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整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講述讀物內容的過程中,聽者的反應對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學生會根據(jù)聽眾的表情和反饋,不斷調整自己的表述方式。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聽者的反饋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后續(xù)的閱讀興趣。當看到別人對自己所講內容感興趣時,學生便會感到興奮和自豪,特別是當教師以贊揚的口吻對其鼓勵時,更會激發(fā)其進一步閱讀的欲望。
為促使學生真正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能夠自覺地、發(fā)自內心地閱讀,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內部動機,即依靠閱讀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到讀物的形象美、意境美和思想美,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具體而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抓讀物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讀;抓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去讀。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突破閱讀中的困境,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并逐步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總而言之,閱讀不僅是對文字的汲取,更是對情感的深刻體驗。閱讀可以從多個方面增強學生的能力,甚至對學生的品格塑造都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