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教學存在諸多弊端,最顯著的問題莫過于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小學教師也必須具有前沿意識,懂得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營造開放、平等的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走出傳統(tǒng)教育誤區(qū),才能迎來語文教學的春天。
早期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常常不自覺地忽視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問,是最好的求知姿態(tài),更是教師需要盡力引導的學習態(tài)度。要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求知、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喂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緊跟著,又有學生提出:“如何理解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教師加以肯定,隨后又有學生接連提出問題:“少年閏土的形象、性格是怎樣的?作者對少年閏土又有怎樣的認知呢?”“文章重點描寫了少年閏土身上的哪些事?”“作者用怎樣的手法描寫少年閏土呢?”學生的提問越來越多,而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學習。接下來,教師還需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可謂一舉兩得。
傳統(tǒng)教學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能力,不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越來越“沉默寡言”。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導入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著教學活動能否順利展開。小學生有著旺盛的精力,好奇心也格外重,很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把握這一時機,用獨具創(chuàng)意的方式進行導入,為學生營造趣味盎然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才會被調動起來。打個比方,如果教學等于做菜,那么導入環(huán)節(jié)就是“熗鍋”,能夠讓課堂真正熱起來。
例如,在教學《松鼠》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松鼠布偶、一些和松鼠有關的小禮物。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模擬童真的聲音,同時拿出事先預備的松鼠玩偶,用活潑、輕松的口吻渲染課堂氛圍:“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小松鼠瑞奇,你們可以叫我小奇奇,或者叫我小瑞瑞,但是別叫我小松松或是小耗子。”別開生面的介紹方式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的學生甚至還發(fā)出了笑聲。接著,教師繼續(xù)拿著小松鼠玩偶介紹:“小朋友們,你們估計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我的身影,其實我可厲害了。怎么,不信嗎?那就跟著我一起去見識見識吧。”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了十足的好奇心。此時,引出課題、展開教學,不僅符合學生心理預期,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導入是最核心、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早期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導入,常常用最為平淡的方式切入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對文本的期待就會下降。只有創(chuàng)新導入,才能賦予語文教學別樣的魅力。
教學中,盡管教師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教學效率并未真正提升。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教學中,教師并不能完全照搬課程標準要求,而忽略了執(zhí)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任何教學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也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視野出發(fā),如此才能保證效率。
例如,《清明》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其教學目標主要有三:(1)認識、會寫、掌握運用“魂、借、牧、遙”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畫面,體會詩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設計的初步教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仍需要進行調整。《清明》這首詩,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時期就學過了,因此這樣的教學目標并不適合學生當前的基礎。教學中,教師就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設置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調整為:(1)溫故知新,體會詩歌描述的意境美、畫面美,同時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詩歌改寫;(2)擴展以節(jié)氣為核心的相關詩詞,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氣文化;(3)引導學生了解清明節(jié)相關的習俗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既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不能完全照搬語文大綱,而是要將課程標準作為教學參考,同時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具體的取舍、調整,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主動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誤區(qū),用別開生面的新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本文從培養(yǎng)問題意識、豐富導入形式以及調整教學難點三個方面出發(fā),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旨在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