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石柳 駱 瑤
(浙江省義烏中學 浙江 義烏 322000)
高中地理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地理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并做到學以致用,服務于生活。地理學科的綜合思維是學生進行分析理解地理知識、地理規(guī)律的重要思想,在綜合思維的指引下學生能夠從整體、系統、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地理環(huán)境,進而利于學生逆向思維能力以及散發(fā)性思維的不斷提高。因此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利于學生思維靈活頂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就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進行研究。
1.1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缺失。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經調查研究發(fā)現,部分地理教師由于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缺失,導致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雖然教師普遍都對綜合思維的內涵,以及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全面的操作,以及教學精力的不足,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師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于注重知識方面的總結,缺乏一個綜合完整的培養(yǎng)體系。
1.2 學生自身綜合思維的不足。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普遍綜合思維一般,在對于一些綜合性題目的分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學生們盡管在課堂教學中吸收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是在靈活運用上缺乏相應的鍛煉。在分析題目時無法提取有效的信息,針對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往往會手足無措。處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教師應有效抓住關鍵時期,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2.1 幫助學生構建地理學科知識結構框架。構建知識框架就是對系統進行簡化的過程,構建知識的框架的過程時對事物進行具體化、形象化,并使得學生能夠進行系統性的思考,降低學生的思考難度。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知識框架構建的習慣。
知識之間不僅有橫向的聯系,還有縱向聯系。知識的橫向聯系主要是指處于并列關系的地理概念以及地理事物的只是聯系,而縱向聯系則體現了知識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聯系。在構建框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比如在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結構》教學中,該部分內容從結構框架上可以分為兩部分:地球內部圈層和地球外部圈層,兩部分內容在教材中清晰的體現出來。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致翻閱一遍,為學生構建整體框架圖,進而引導學生去填充章節(jié)知識,通過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細化,強化了學生對各個知識之間關系的認知,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思維。
2.2 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開展探究式學習。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當前的教學中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順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教育觀念,通過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來提升當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參加講座、論壇報告的形式積極學習,緊隨時代步伐,不斷改變教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實施啟發(fā)性的教學,關注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設施探究性的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全面學習。例如在必修三中,教師可以“構建城市知識體系”為探究課題,讓學生根據本教材的內容繪制綜合思維導向圖。學生可以從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化、城市化與人口遷移、城市化與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工業(yè)化與城市化等等方面進行知識之間的組合重構。通過知識之間的關聯思考有效提升學生全面系統分析的能力。
2.3 依托信息技術,提升空間信息綜合分析應用能力。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課堂的結合為當前的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有效的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促進學生對地理時空維度的綜合思維培養(yǎng)的有效提升。比如地理教學離不開對地理圖像的分析,進而地理圖像根據性質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景觀圖、地理原理圖、地理知識網絡圖、地理概念圖、地理影像等多種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各種各樣的圖像分析方法。
例如,在為學生展示黃土高原的地貌中,教師可以運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軟件來生成我國黃土高原的3D圖像。該種形式能夠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效果,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電子地圖信息量大、更新快、覆蓋范圍廣的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快速地解決問題。
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的形式,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