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從此世間再無江湖。相信讀過金庸小說的人,都對書中提及云南的部分不陌生。金庸把很多精彩的筆墨給了云南的大理,這里海晏河清,百姓安樂,儼然一片世外樂土;自然風光既秀麗又雄奇,帶著異域的神秘色彩。一瀉千丈的滇西飛瀑、神異靜謐的無量玉壁、奔騰咆哮的瀾滄江水、氣勢非凡的“善人渡”橋,這些都構(gòu)成了《天龍八部》故事的背景。這些美景,有的有所依據(jù),有的全然出于藝術想象。金庸寫《天龍八部》時還沒有到過大理,卻將滇西景色寫得如此迷人,正如他1998年首次造訪大理時所說的:“我沒來過大理時寫大理,大概前世是大理人?!?/p>
“有多少人因為《天龍八部》去大理?”相對于《五朵金花》而言,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年輕人更熟悉的應該是《天龍八部》。佛光普照中的大理古城,蒼山洱海般的江湖豪情,在真與幻之間,勾勒出熱血沸騰的江湖,也構(gòu)成了很多人對大理的想象圖景。很多的故事發(fā)生在大理,很多的人與大理有關,小說中的江湖熱血和游俠豪氣,現(xiàn)實中的歲月靜好和游人如織,相互輝映,在似真似幻間,恍然如夢,不見刀光劍影,只見風花雪月。它的閑適安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里少了喧囂,多了閑情。在大理做了個夢,這個夢叫江湖?;蛟S,大理在人們心目當中已不單單是一座城池,反倒更像一處寄居靈魂的圣境。無論過往的人們以何種心情前往,大理總有一個讓你安歇的理由,或是雪月輝映的蒼山,或是輕盈神秘的洱海。
金庸自己也曾說過,如果能早來大理,《天龍八部》可能會寫得更好一些。如果他來過大理再寫大理,那么我們也許可以在《天龍八部》里看到蒼山傍晚的“望夫云”;他也許會讓玉虛散人刀白鳳住在風光秀麗的雙廊,與大理城中又愛又恨的段郎隔水相望;段譽“光著屁股吃粗糲”的小鎮(zhèn)可能是在巍山古城;他和木婉清的初吻也許是在雞足山上……
如今,走在大理古城,俠客已不見了蹤影,街道兩邊都是店鋪,游人如織。偶爾見到身穿白族服飾的女孩子走過,不禁想起一句俗語:“蒼山綠,洱海青,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這樣艷麗的服飾,在街市上格外耀眼;仿佛《天龍八部》里的人物,譬如木婉清、鐘靈般的女子。
或許,金庸筆下的大理原本就是真實的大理?!澳闱七@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币苍S只有大理的云當?shù)闷鹑绱?,每天清晨的玉帶云環(huán)繞著蒼山,如人生,如歷史,千年前的大理國也如這云,纏繞著大理。多情的段譽父子、一陽指、六脈神劍和大理古城、崇圣寺、洱海上的白帆等實物交織在一起,那些書中的人事,不管是真實的也好,虛構(gòu)的也罷。不能前世做一個大理人,今世這個愿望還是能實現(xiàn)的。